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ZCX1-SW-12)

作品数:47 被引量:859H指数:20
相关作者:秦伯强陈伟民张运林吴生才黄文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5篇太湖
  • 7篇营养化
  • 7篇湖泊
  • 7篇富营养化
  • 6篇水体
  • 6篇沉积物
  • 5篇污染
  • 5篇流域
  • 4篇太湖流域
  • 4篇面源
  • 4篇面源污染
  • 4篇湖流
  • 3篇营养盐
  • 3篇有机物
  • 3篇有色可溶性有...
  • 3篇总磷
  • 3篇可溶性有机物
  • 2篇底泥
  • 2篇地表径流
  • 2篇营养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南京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聊城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南...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AECOM易...
  • 1篇天津市引滦工...

作者

  • 12篇秦伯强
  • 11篇陈伟民
  • 10篇张运林
  • 7篇吴生才
  • 6篇赖格英
  • 6篇黄文钰
  • 6篇于革
  • 5篇葛幼松
  • 5篇陈宇炜
  • 4篇杨桂山
  • 4篇李恒鹏
  • 4篇高光
  • 4篇朱广伟
  • 4篇王苏民
  • 3篇许朋柱
  • 3篇李兆富
  • 2篇朱兆洲
  • 2篇章永鹏
  • 2篇周志华
  • 2篇刘丛强

传媒

  • 10篇湖泊科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生态环境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城市问题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7篇2007
  • 14篇2006
  • 12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域尺度的营养物质输移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7
2005年
近几十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许多国家密切关注的环境问题,氮、磷等湖泊富营养化营养元素与流域的点源、非点源排放密切相关。随着点源治理水平的逐步提高,非点源污染的比重和危害将逐步增大。对流域的营养物质输移进行数值模拟对于揭示我国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机制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对这类模型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各类非点源污染模型。从湖泊营养盐外源输移的研究角度出发,分析了流域尺度的营养盐输移模拟机理性模型的结构特征,并对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模型的研究动态、主要模型的功能、结构及其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多视角的综述。
赖格英于革
关键词:流域尺度营养物质水体富营养化SWAT模型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磷酸盐检出的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在氮限制型富营养化湖泊中,沉积多磷酸盐(Poly-P)可以用来示踪营养盐磷的输入和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太湖是一个典型的磷限制型富营养化湖泊,通过对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氢氧化钠可提取磷(NaOH-P)以及Poly-P的提取分析,初步探讨了太湖营养盐磷输入的历史记录,并揭示了该湖Poly-P的主要来源和保存机制。太湖Poly-P的质量浓度较低,变化范围为0.004-0.065mg·g^-1。NaOH-P占TP组成的22%,是太湖沉积物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结果显示,在湖泊水体藻类生物量较大和NaOH-P是沉积物TP重要组成部分的磷限制型湖泊中,Poly-P也是沉积物磷汇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还是一个可以反映由人为磷输入增大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的敏感指标。
李军周志华朱兆洲陈孝军王仕禄汪福顺
关键词:总磷富营养化太湖
基于时态GIS的古气候动力模拟动态演化的分析与实现被引量:4
2004年
对古气候研究环节中的动态演化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一种时空索引模型,以解决动态演化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关系问题,利用时空索引对象来解决空间对象及其属性描述信息,在时间t的信息查询、显示和叠加。为古气候研究、再现和重建古气候以及模拟古气候环境下的大气环流基本场(包括温度场、降水场、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在两维空间格局上,进行时间维的动态演化分析,提供了一个实用工具,在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等可视化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赖格英于革
关键词:时态GIS科学计算可视化
武汉东湖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的深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4
2003年
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是硫化物的生成、氧化和扩散等综合作用的反映,有机物的供给、硫酸盐的还原等因素都能影响其分布特征. 本文对武汉东湖三个污染程度不同站点的AVS深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VS含量在一定深度沉积物中具有最大值,东湖沉积物中AVS的深度分布具有两种不同的模式,I站和II站AVS浓度峰在5cm左右的表层沉积物中,且AVS还原层深度较狭窄,而III站AVS浓度峰处于10-20cm深度范围,沉积物中有机质负荷的差异是导致这种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 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对AVS的深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高有机质负荷导致AVS浓度峰向表层迁移,且AVS还原层分布于较狭窄的深度范围. 对方涛等对流-扩散模型的应用表明,该模型在高有机质负荷沉积物中(I、II站)AVS深度分布的应用较为理想,然而低有机质负荷沉积物中(III站)不能准确反映AVS的深度分布特征,说明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郑利徐小清
关键词:沉积物酸挥发性硫化物AVS有机质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天目湖湿地公园规划被引量:20
2005年
通过野外调查和利用1∶1000、1∶10000地形图作GIS判读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对天目湖湿地公园进行规划。在将天目湖湿地划分成平坦开阔区、岛山、浅冲和廊道4类斑块基础上,以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发挥廊道的生态功能,突出绿斑、蓝带、开敞空间的整合为规划控制思路,对规划出的水生花卉园、湖滨生态园、平桥河生态廊道、芦苇园、林岛园、"双龙"入湖生态景观带以及生态产业和生态人居园7类用地布局作了描述。
黄群芳董雅文陈伟民张运林葛幼松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湿地公园
河网自动提取技术中DEM的几种预处理算法及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在基于DEM自动提取流域水系的过程中,AVSWAT2000模型提供了处理凹地和平坦区的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时无法形成相互联结的完整水系,会出现不合理的水系分支等.围绕基于DEM的河网自动提取技术,对凹地和平坦区的DEM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并将AoTianqi等提出的DEM预处理算法应用于实际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改善AVSWAT2000在自动提取流域水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凹地和平坦区处理方面的不足,推求的河网及流域出水口与数字河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赖格英于革桂峰
关键词:DEM
中国西部湖泊水量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蒙特卡罗概率法在气候模拟输出的应用被引量:10
2004年
基于CGCM2对未来100年气候的9个模拟试验,对中国半干旱地区青海湖、岱海和呼伦湖及其流域,运用蒙特卡罗分析法模拟湖泊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相应的概率.结果表明,从2020s,2050s和2080s三个时期温度增加的发生频率高于75%的分布看,温度将稳定增加2-5℃.未来的年平均温度增幅将超过了过去50年的观测记录,与过去一万年期间高温期的变化幅度相当.三个时期75%以上发生频率的温度和降水变化将会分别引起青海湖流域为-5%至+10%,呼伦湖流域为-7%至+5%,岱海流域为+2%至+12%的降水变化.虽然未来年降水总量的变幅没有超过过去50年器测记录变幅,更不及全新世的降水变化量,但湖泊水量对气候变化的反映变率较变幅要大.模拟的气候变化在75%概率的情况下,未来3个湖泊水量将有累计30%-45%的变化,变幅在±10%之间.快速的湖泊水量变化不能不引起对不远未来的水资源状况的重视和警备.
于革赖格英薛滨刘晓玫王苏民王爱军
关键词:水资源湖泊水量气候变化
武汉东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沉积物中的酸挥发性硫化物(AVS)是预测厌氧沉积物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参数,SEM/AVS大于1时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潜在生物毒性,小于1时则无生物有效性. 本文研究了东湖三个不同污染负荷的站点的同步提取金属SEM(Cu, Zn, Pb, Cd, Ni, Co, Ag, Cr)和SEM/AVS的深度分布,研究表明东湖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是Zn, Cr和Cu,约占SEM总量的90%. I站、II站沉积物中AVS是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主控因子之一,对重金属的深度分布影响较大,重金属不具有生物有效性;III站沉积物中AVS对重金属的深度分布影响较小,重金属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 相关分析表明,I站、II站沉积物中Cr、Ni、Ag、Cd与AVS在P<0.05有显著性相关,AVS对这些金属的深度分布具有更强的控制作用;虽然两站沉积物中Cr的含量差别不大,东湖I站沉积物中Cr/AVS比值(0.02)显著高于II站(0.003),沉积物中Cr与硫化物的结合主要是受还原反应的影响.
郑利徐小清金利娜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酸挥发性硫化物
两种沉水植物黑藻和伊乐藻的种间竞争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取代系列实验方法,主要从竞争期的长短出发,研究了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nut-tallii)的种间竞争关系,并考查了在不同底质(土壤)肥力下两者种间竞争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伊乐藻由于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在冬春时空竞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在周年实验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取代黑藻生长。而在短期实验中,黑藻由于可在水面生长形成较上位的冠层的特性,与伊乐藻相比在水体上层空间占领和阳光获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造成两种间竞争的不平衡,竞争偏利于黑藻,且这种优势随底质(土壤)肥力的增加而有所增强,但并没有明显取代现象的发生,两物种可以在混合种群中共存。
许经伟李伟刘贵华张利静刘文治
关键词:伊乐藻黑藻沉水植物土壤肥力
太湖流域1960年代营养物质输移的模拟评估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数理统计、动力模拟等方法,结合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确定了1960年代的工业点源排放、土地利用/覆盖等模拟数据输入,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的流域模型SWAT,模拟了太湖流域1960年代营养物质输移的时空分布,并在敏感性试验的基础上,对营养物质输移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1960年代营养物质输移的时空分布基本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点源、生活污水、牲畜养殖、农业化肥和土壤营养本底等5个敏感性因子中,生活污水对入湖营养物质的贡献最大;非点源形式排放的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约占入湖总量的3/4,是流域营养物质排放的主要形式;同时,结果还表明,人类活动造成的营养物质排放是太湖流域营养盐入湖总量的主要来源.
赖格英于革
关键词:太湖流域富营养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