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06-17)

作品数:13 被引量:188H指数:10
相关作者:郝璐李彰俊王静爱高景民张化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草地
  • 4篇沙尘
  • 3篇沙尘暴
  • 3篇内蒙古草
  • 3篇尘暴
  • 2篇畜牧
  • 2篇畜牧业
  • 2篇牧区
  • 2篇牧业
  • 2篇内蒙古草地
  • 2篇减灾
  • 2篇减灾对策
  • 2篇草地畜牧业
  • 1篇源地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日数
  • 1篇沙尘天气
  • 1篇沙源
  • 1篇沙源地
  • 1篇生态环

机构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内蒙古生态与...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内蒙古工业大...
  • 2篇教育部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12篇郝璐
  • 4篇李彰俊
  • 4篇王静爱
  • 3篇杨春燕
  • 3篇张化
  • 3篇高景民
  • 1篇潘东华
  • 1篇吴向东
  • 1篇郭瑞清
  • 1篇程丛兰
  • 1篇高路
  • 1篇格日勒
  • 1篇吴向东
  • 1篇裴浩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内蒙古环境保...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天然草地退化成因的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21
2006年
选取内蒙古草地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农牧交错带典型区,通过对区域内影响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草地退化面积为参考数列,以牧草生长季积温、降水变率和年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草地超载比例、人工种草与围栏草场面积、年割草量、畜棚与畜圈面积和牧民人均收入等人类活动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对草地退化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草地退化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受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胁迫的结果,人类对草地的管理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影响,人类可以通过多种管理措施来减轻牲畜对草场的压力,积极解决人与资源的平衡。
郝璐高景民杨春燕
关键词:草地退化灰色关联度分析内蒙古草地
积雪覆盖度对沙尘暴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采用遥感监测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积雪覆盖度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沙尘天气观测资料,以沙尘暴、扬沙发生日数为定量指标,分析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积雪覆盖度与沙尘暴、扬沙发生日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积雪覆盖度与沙尘天气的发生有负相关关系,但地表积雪覆盖对沙尘暴的抑制作用要小于对扬沙的抑制作用,这种负相关关系在1—3月较11—12月更为显著。积雪覆盖度决定了积雪的影响范围,而积雪日数则决定了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综合考虑这两种因素,构建了积雪指数用以反映积雪的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共同作用。积雪指数能较好地反映积雪日数与积雪覆盖度对沙尘天气的综合作用。
李彰俊郝璐李兴华
关键词:沙尘暴
北方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诊断被引量:18
2008年
鉴于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等具有密切的关系,从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方面,提出区域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评价模型。其中,适宜载畜量、人均养畜量、畜群结构、草地退化沙化率、良种畜比重、舍饲、半舍饲比例是我国北方牧区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控制因子。选取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甘肃牧区、西藏牧区五个区域,对区域内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分别进行评价及诊断,评价结果为:健康状况处于"中"级的牧区是内蒙古(2.7730)、新疆(2.5641)以及青海牧区(2.4673);健康状况处于"低"级的牧区是甘肃(2.2335)和西藏牧区(1.8884)。针对评价过程中暴露的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问题,对5个牧区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诊断,认为在中国北方牧区气候暖干化背景下,只有调整草地畜牧业发展战略,重视和确定草地资源在提供生态公共产品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出发,优化牧场整体生产结构,增草增畜,使草地资源得到恢复性演替,才能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建设目标。
郝璐王静爱张化
关键词:指标体系北方牧区
地面冻结状况与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利用30年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中西部地区为研究区,以土壤表面冻结终日与沙尘暴发生日数为指标,分析了地面冻结终日与春季沙尘暴发生日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土壤表面冻结终日与春季沙尘暴发生日数之间呈现负的相关关系,说明土壤表面冻结终日对春季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也表明了其对沙尘暴的发生有进行指示和监测的潜力;但部分地区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土壤表面冻结状况只是影响春季沙尘天气的一个因子,它对沙尘天气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李彰俊郝璐
关键词:土壤冻结沙尘暴
近40年内蒙古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被引量:19
2009年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有关台站的逐日气温数据,对前20年(1964—1983年)和后20年(1984—2003年)的候平均气温中值进行了对比,并利用k-means方法进行了候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聚类分析,旨在阐明内蒙古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全境年平均气温普遍上升,没有下降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气温变化格局不同,北部变暖比南部更为明显,冬季和夏末秋初变暖出现得更频繁。绝大部分地区大多数候平均气温都有所上升,而且候平均气温变化存在纬向地带性。大多数台站四季里都有一些显著升温的候,显著升温在冬季发生得更为频繁。同时,有少数几个候出现气温下降的现象,但未达到显著下降的程度。内蒙古绝大部分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都有所升高,但二者的差值在缩小。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所提前,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有提前也有推迟,但总体上不同地区候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更加同步。因此,候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均一性有所增强。候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候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的间隔有扩大迹象。总之,全球气候变暖降低了气温的季节和地区差异。
裴浩Alex CannonPaul Whitfield郝璐
关键词:气温变化聚类分析
老哈河流域近40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利用老哈河流域红山水库坝址处1961—2000年逐月径流资料,采用M-K等多种趋势分析方法,检验了流域径流的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40 a期间(1961—2000年)老哈河流域年径流量减少趋势不显著,而1961—1990年近30 a期间则有显著的减少趋势,1961—1975年的径流量较1976—1990年的径流量明显要高;径流月变化趋势:各年代与60年代相比,尤其是80年代径流有减少趋势的月份占大多数,其中7月和8月减少量最为明显;月径流年变化趋势:40 a期间,多数月份表现为负趋势变化,其中4月份表现出很强的负趋势变化;40 a期间,春、夏、秋3季径流均有减少,夏季减幅最大,80年代减幅最明显,冬季径流表现为弱正趋势变化,夏季与秋季表现为弱负趋势变化,春季表现为显著的负趋势变化;无论洪水季节,还是枯水季节,70、80和90年代径流都比60年代同期径流有所减少.其中,80年代减少最为明显,洪水季节较枯水季节径流减少更为显著.洪、枯季节径流都表现为不显著的负趋势变化.另外,近40 a来,年径流量跃变不显著;而春季,尤其是4月份径流量有显著跃变,跃变年份为1980年,1980年以后春季径流量较之前明显降低.
郝璐王静爱高路潘东华
关键词:径流老哈河流域
可持续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内蒙古草原区为例被引量:3
2006年
草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功能,在实现这些功能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来维持健康的草原。草原的自然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和保障,草原的社会功能是自然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社会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自然功能实现基础之上的。内蒙古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任务与草原发展的丰富内涵结合起来,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吴向东高景民格日勒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草地畜牧业雪灾灾害系统及减灾对策研究
畜牧业雪灾灾害系统是由雪灾致灾因子子系统、雪灾孕灾环境子系统和畜牧业雪灾承灾体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畜牧业雪灾脆弱性的形成和变化是畜牧业雪灾灾害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的结果,与各子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
郝璐杨春燕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减灾对策
文献传递
草地畜牧业雪灾灾害系统及减灾对策研究被引量:28
2006年
畜牧业雪灾灾害系统是由雪灾致灾因子子系统、雪灾孕灾环境子系统和畜牧业雪灾承灾体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畜牧业雪灾脆弱性的形成和变化是畜牧业雪灾灾害系统整体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的结果,与各子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区域雪灾防灾、抗灾、救灾的组织措施,并进一步构建了区域畜牧业雪灾承灾体脆弱性形成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即纯牧业区畜牧业承灾体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农牧交错区畜牧业承灾体脆弱性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郝璐高景民杨春燕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减灾对策
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影响沙尘暴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通过对2002年3月18—22日沙尘暴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及针对内蒙古中西部沙尘源地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中西部荒漠化草原生态的迅速恶化是2001年前后沙尘天气的频繁发生的部分原因。由于沙源地海拔高度的不同和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在沙尘远距离输送过程中可能出现两个不同高度而相互孤立的优势沙尘输送带,分别位于对流层和地面附近。其传输距离、传输速度、影响地区、影响时间存在巨大差异。内蒙古中西部沙源地的起沙主要通过地面附近的沙尘输送带向东、向南传输。其通过对流层的传输随沙尘区的不断扩展而越来越弱,进而被其他更高海拔高度的沙源地起沙所取代。
李彰俊姜学恭程丛兰
关键词:沙尘暴沙源地数值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