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2304110018)

作品数:18 被引量:293H指数:8
相关作者:范德成王韶华张伟于维洋许珊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燕山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低碳
  • 5篇能源
  • 4篇实证
  • 4篇能源结构
  • 4篇技术创新
  • 4篇
  • 2篇低碳经济
  • 2篇实证分析
  • 2篇实证研究
  • 2篇碳排放
  • 2篇能耗结构
  • 2篇情景分析
  • 2篇协调度
  • 2篇高技术产业
  • 2篇产业结构
  • 1篇低碳服务业
  • 1篇演进
  • 1篇一次能源
  • 1篇一次能源消费
  • 1篇一次能源消费...

机构

  • 14篇哈尔滨工程大...
  • 10篇燕山大学
  • 6篇东北大学

作者

  • 12篇范德成
  • 10篇王韶华
  • 6篇张伟
  • 4篇于维洋
  • 2篇许珊
  • 2篇贾立江
  • 1篇初钊鹏
  • 1篇武艳君
  • 1篇高睿

传媒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管理现代化
  • 2篇科学学研究
  • 2篇工业技术经济
  • 2篇运筹与管理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统计与信息论...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6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我国的能源瓶颈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矛盾。本文以能源经济学为理论支撑,从低碳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要求的角度,提出了社会经济效益、能源规划效益、环境效益等三个维度,并分析了各个维度的构成要素;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和AHP法进行指标约简和权值计算,构建了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评价指标设置分级标准,通过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对2010年我国10个省份的能源结构优化程度进行多指标综合测度与评价,阐明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及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范德成王韶华张伟贾立江
关键词:粗糙集
我国能耗结构低碳优化的情景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利用目标规划方法构建了能源消耗结构优化模型,对我国2020年的能源消耗结构优化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1政策情景下,能耗结构优化并不能实现2020年碳减排承诺,其贡献潜力为80.87%,只是增加电力供给量并不能实现减排承诺,其贡献潜力为88.74%;2低碳情景下,2020年碳强度将降至0.3916728吨碳/万元,低于减排承诺目标水平;3能耗结构在短期内仍呈现以煤炭消耗为主的特征;4能耗结构优化很难同时兼顾节能和减排。
王韶华于维洋张伟范德成
基于IIPAT模型的我国低碳情景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引入能源结构优化系数和产业结构优化系数改进了传统的环境负荷模型,构建IIPAT模型,设定了三种情景分析我国未来低碳发展情况。其中,基准情景无法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也不能完成2020年减排承诺,且能源消费量较大,产生的碳排放较多;政策情景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比较现实、且能完成减排承诺的情景,但也不能实现碳强度降低50%的目标;强化低碳情景能够较理想的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目标,需要低碳技术创新得到突破。
王韶华于维洋张伟
关键词:情景低碳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碳排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能源结构、能源排放强度、能源效率、经济发展因素、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制度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能源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了波动特征;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制度因素对节能减排也具有促进作用,且影响是逐渐在增大的。
武艳君贾立江
关键词:状态空间模型碳排放影响因素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综合评价——以京津冀一体化为视角被引量:41
2017年
为实现对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动态综合评价,文章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计算灰色关联投影贴近度,引入协调度模型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并进行二次加权计算。对比所得到的截面静态评价结果和面板动态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和较大的地区差异,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研究认为,京津冀应努力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和优势互补,推动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缩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地域差距,实现一体化发展。
范德成杜明月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协调度模型京津冀一体化
造船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的Shapley值法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实施供应链管理是提升船舶行业建造效率的有效途径,制定切实可行且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是造船企业间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本文借鉴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造船供应链中钢材供应企业、分段生产企业和造船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Shapley值法及其改进模型的合作伙伴利益分配思路和方法,引入实例验证了该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利益分配方案在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在实践上具有应用性,能够兼顾造船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的收益公平,对促进各成员企业的合作效率、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具有借鉴价值。
范德成胡钰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利益分配SHAPLEY值法船舶建造
基于最优评价方法的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评价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根据广义距离最小原理构建最优评价方法选择模型,并据此认为粗糙集理论相对于熵值法更加适用于2000—2013年我国能源结构低碳的评价。粗糙集理论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能源结构低碳水平主要由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碳排放、人均GDP增长率、化学需氧量、能源消费量等具体指标综合反映;"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思想以及能源规划与经济发展的脱节使得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低碳水平起伏较大。因此,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调整应以社会经济效益为重心,以能源规划效益为手段,兼顾环境效益的提高,逐渐由"又快又好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许珊范德成王韶华
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两阶段StoNED和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66
2018年
新常态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日益凸出,但其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基于价值链理论,将技术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构建两阶段StoNED模型,采用2011-2014年的行业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和比较;以产业组织为视角,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效率的关键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整体和阶段效率在子行业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和差异,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偏低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最优化;甄别影响因素发现,企业规模对技术研发阶段效率具有负向作用,对整体和技术转化阶段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垄断不利于整体和技术转化阶段效率的提升;政府支持对整体和两阶段效率均具有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应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现状的对策建议。
范德成杜明月
关键词:高端装备制造业TOBIT模型
考虑空间效应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被引量:48
2018年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分析了空间效应等因素对两阶段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空间效应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转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规模与技术研发效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与经济转化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减税行为有利于提高经济转化效率;区域科技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两阶段效率总体均值将各区域分为高研发高转化、高研发低转化、低研发高转化及低研发低转化四种类别。
范德成李盛楠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贡献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汇是低碳经济实现的"三驾马车"。根据碳排放强度的分解模型,研究了"三驾马车"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贡献系数分析"三驾马车"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并从总体层面和行业层面进行实证分析。
王韶华于维洋张伟范德成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碳排放强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