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606204)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3
相关作者:黄楠陈俊英陈晓峰王迎军刘涛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内皮
  • 4篇血管
  • 4篇祖细胞
  • 4篇细胞
  • 4篇肝素
  • 3篇生物活性玻璃
  • 3篇内皮化
  • 3篇内皮祖细胞
  • 3篇活性
  • 3篇
  • 2篇蛋白
  • 2篇多巴
  • 2篇多巴胺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支架
  • 2篇血液相
  • 2篇血液相容性
  • 2篇生物材料
  • 2篇生物矿化
  • 2篇自组装

机构

  • 12篇西南交通大学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1篇黄楠
  • 7篇陈俊英
  • 5篇陈晓峰
  • 3篇王迎军
  • 3篇刘涛
  • 2篇张慧婷
  • 2篇李玉莉
  • 2篇葛建华
  • 2篇杨苹
  • 2篇李敬安
  • 2篇李遂焰
  • 2篇邓坤
  • 2篇赵元聪
  • 2篇李贤
  • 2篇王雪
  • 2篇周超
  • 2篇张琨
  • 1篇南开辉
  • 1篇崔园园
  • 1篇刘诗卉

传媒

  • 8篇功能材料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Journa...
  • 1篇Scienc...
  • 1篇中国材料进展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血管植入生物材料表面生物化修饰研究进展
2013年
表面修饰是生物医学材料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生物材料表面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生物材料表面修饰的方法。根据生物材料应用领域的不同以及面临问题的差异,其所采取的表面修饰方法也各有区别,或减少蛋白吸附和凝血,或控制细胞粘附、生长和分化,或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等。心血管生物材料领域的表面修饰技术主要针对提高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内皮细胞相容性等方面,进一步可以拓展到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方面。就心血管植入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表面生物化修饰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目的的表面改性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设计和开发新一代心血管植入医疗装置提供重要的参考。
李贵才杨苹黄楠
关键词:表面修饰血液相容性内皮化
一种血管生物反应器相关参数的量化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模拟血管的在体环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四川大学联合为西南交通大学研制了血管生物反应器,采用流体力学理论与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的方法对生物反应器的剪切力、层流状态及脉压差调节等性能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套系统针对不同半径的血管,可提供的最小剪切力为0.08 Pa,最大剪切力为70.51 Pa;为保证灌流液为层流状态,在灌流液粘度系数、流体密度确定的前提下,培养腔入口端输入管长度为18 cm时,装置提供的5种管径的最大流量均不可超过4.36 cm3/s;脉动发生器的行程对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压差影响最大,对流量和频率的影响次之,对压力的影响最小.
刘艳秋黄楠邹远文黄学进李晋川樊瑜波
关键词:剪切力层流雷诺数压差正交实验
生物活性玻璃/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SBF溶液中的降解和矿化性能被引量:3
2011年
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仪以及红外漫反射仪,并通过对生物活性玻璃/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模拟体液(SBF)中失重率及模拟体液pH值的变化的检测,系统研究了生物活性玻璃/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在SBF中的降解和矿化性能。结果发现:随着含有生物活性玻璃的聚乳酸支架在SBF溶液中浸泡时间的增长,SBF的pH值不断下降;含有生物活性玻璃的聚乳酸支架的质量不断下降。XRD、FTIR谱图和SEM图像表明:在SBF中浸泡一定时间后,有无定型的或结晶不完善的磷灰石在含有生物活性玻璃的聚乳酸支架的表面沉积形成。
葛建华王迎军陈晓峰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降解矿化
载VEGF的肝素-PLL纳米颗粒改性表面对抗凝血性及内皮细胞行为的影响
2016年
利用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制备载VEGF的肝素-多聚赖氨酸(PLL)纳米颗粒,将该纳米颗粒固定于多巴胺涂覆的316L不锈钢表面,研究其对表面抗凝血性能以及内皮细胞行为的影响。通过阿辛蓝染色和甲苯胺蓝定量肝素的方法对改性表面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用荧光染色法和扫描电镜观察表面血小板的粘附数量及形态;通过APTT检测不同样品表面的凝血时间;通过荧光染色法和CCK-8细胞增殖活性检测对改性表面的内皮细胞生长行为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构建的纳米颗粒成功固定于316L不锈钢表面,改性后的表面具有良好抗凝效果(1h),且样品体外浸泡0,5和15d后,依然保持良好的持续抗凝血性;同时,改性后的样品表面内皮细胞数量、形态、活性等生物学行为保持良好,具有明显促内皮再生的潜能。纳米颗粒引入心血管材料表面为其生物功能化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
谭建英刘涛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抗凝
仿生功能化骨修复材料研究
2012年
由肿瘤、炎症及各类创伤而导致的骨组织坏死、病变、缺失及骨折是临床多发病症,自体骨移植虽然是临床治疗的"金标准",但由于供体受限而很难满足需求。通过对天然骨本身的成分、结构特性及矿化过程的模仿,应用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特别是纳米技术,对材料的组成、结构进行设计与调控,获得仿生型骨修复材料或者对传统材料进行仿生功能化修饰,以满足临床对病损或缺失的骨组织进行有效修复和功能重建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仿生功能化骨修复材料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类骨钙磷纳米矿物的合成,有机分子模板对纳米矿物尺寸和形貌的调控,以及仿生多孔结构支架的构建等。
杜昶赵娜如叶建东陈晓峰王迎军
关键词:骨修复材料生物矿化仿生合成
Ti表面构建Ⅳ型胶原/肝素生物层提高细胞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支架表面内皮化成为最终实现支架与血液及组织长期相容的良好途径,内皮祖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集聚、生长与增殖使快速内皮化成为可能。利用静电结合作用将抗凝血药物肝素和内皮细胞基膜中重要组成的Ⅳ型胶原结合到Ti表面,使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Ti通过碱活化和硅烷化处理后,形成带正电荷的氨基表面,与有残留负电荷的肝素/Ⅳ型胶原复合物静电结合,形成生物化层。通过傅立叶红外掠射检测了材料表面特征基团的变化,通过水接触角的测定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跟踪表面亲疏水性能以及表面形貌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法对Ⅳ型胶原进行定性表征。结果显示仿生层构建成功,修饰后的表面较Ti表面能够粘附更多的内皮祖细胞,细胞生长与增殖较快,且细胞形态良好,细胞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Ⅳ型胶原的引入对于心血管植入器械的表面改性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琨邓坤李敬安王雪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TI静电作用肝素内皮祖细胞
生物活性玻璃纤维的基因转染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生物活性玻璃由于含有钙、磷成分,因此在基因转染方面具有应用潜能。本研究通过溶胶-凝胶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具有连续介孔或分级纳米孔的微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纤维(BGF),并将其用于基因转染。实验结果显示,BGF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大量释放Ca2+和PO43-,这些释放的离子在沉积的同时可装载质粒DNA,起到基因转染载体的作用,转染效率与BGF之间具有剂量依赖性。当质粒浓度为1μg/mL、BGF浓度为1000μg/mL时,细胞的转染效率可达对照组(脂质体转染试剂)的50%以上。其转染机理与传统的磷酸钙基因转染类似,而其较好的离子溶出保障了其使用的稳定性,有望替代纳米磷酸钙转染体系用于基因传输。
刘惠陈晓峰李贤李玉莉林泽枫
关键词:生物活性玻璃纤维基因转染磷酸钙
心血管介入器械表面修饰新策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微环境的原位仿生构建被引量:1
2016年
血管支架等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植入人体后的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研究显示,损伤部位血管内皮功能性重建能显著降低再狭窄比率,避免血栓的形成,而该过程与内皮细胞所处的周细胞环境、底层组织拓扑结构和细胞外基质等微环境密切相关.本文系统讨论了以上3种要素对血管内皮功能性重建的影响,并给出了作者在材料表面内皮细胞生长微环境的原位仿生构建方向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于周细胞环境,主要通过调控平滑肌细胞为收缩型表型,进而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性因子释放;对于底层拓扑结构,可在材料表面制备微/纳图形进行仿生构建,进而调控内皮形态和分布呈体内生理状态;对于细胞外基质,可通过细胞脱附技术获得或将细胞外基质成分接枝在材料表面,赋予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黄楠李敬安魏来李世琪苏红吕先锋陈俊英杨苹
关键词:再狭窄内皮化
Influence of 3D Microgrooves on C2C12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Alignment,F-acti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Gene Expression被引量:2
2016年
In this paper, we fabricated three kinds of 3D microgrooves with different depth on biocompatible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 substrate via combination of soft-lithography and melt-casting methods,and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ir influence on C2C12 cell behaviors. It is found that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lign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F-actin protein expression and gene expression are all remarkably distinct on these microgrooved samples and the smooth control PLGA substrate. The associated underlying mechanisms were further analyzed and discussed using real-time living cell monitoring,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and gene microarray.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3D microstructure could affect cell behaviors in a much more extensive manner than what we had understood before.
Huichang Gao
关键词: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钛材料表面固定多聚赖氨酸-肝素纳米颗粒以改善血液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将多聚赖氨酸(PLL)-肝素纳米颗粒固定在多巴胺涂覆的钛表面,以改善其血液相容性。利用zeta电位仪及甲苯胺蓝法检测纳米颗粒的粒径及成分,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水接触角等对颗粒固定前后表面理化性质的变化进行表征。通过体外血小板粘附实验、肝素释放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对改性样品的血液相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LL-肝素纳米颗粒成功固定在多巴胺沉积的钛表面,纳米颗粒的固定有效降低钛材料表面血小板的粘附行为,大大提高了血液相容性。
胡珂刘涛刘诗卉陈俊英黄楠
关键词:多巴胺多聚赖氨酸肝素血液相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