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306)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刘书田贾炎郑向群丁永祯刘岩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稻米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区
  • 1篇三叶
  • 1篇砷暴露
  • 1篇砷污染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安全
  • 1篇污染
  • 1篇旱稻
  • 1篇红三叶
  • 1篇高丹草
  • 1篇
  • 1篇CO2浓度
  • 1篇CO2浓度升...
  • 1篇CS
  • 1篇大气CO2浓...

机构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篇方华为
  • 1篇周莉
  • 1篇郑宏艳
  • 1篇刘岩
  • 1篇丁永祯
  • 1篇郑向群
  • 1篇贾炎
  • 1篇刘书田

传媒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砷污染稻作区发展旱稻控制稻米砷暴露风险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农田砷污染是我国中南、西南稻作区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水稻淹水种植条件下,土壤砷的溶解度较高,其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较大,水稻根系易吸收并向地上部转移砷。而在非淹水富氧条件下,土壤砷的移动性、生物有效性及稻米砷累积量显著降低。本文在综述水分管理影响水稻砷吸收基础上,提出:砷污染稻作区可通过水改旱、发展旱稻种植,显著降低土壤砷的生物有效性;在非淹水种植、降低土壤砷活性基础上,可通过筛选砷低吸收基因型旱稻,进一步控制水稻砷吸收和稻米砷累积,实现砷污染稻作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与水危机缓解的双赢。目前,关于旱稻对砷的胁迫响应及对砷的吸收、转运与代谢研究鲜见报道,无疑,相关工作值得深入开展。
丁永祯刘潇威宋正国冯人伟郭军康周莉
关键词:砷污染旱稻农产品安全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和高丹草Cs、K竞争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2015年
水培条件下,研究了大气C02浓度升高对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e L.)和高丹草(Sorhum vulgare x Sorghum.vulgare va r.sudanense hybrids)在不同铯(Cs)浓度(0、200、500、1 000μmol·L-1)下生物量、铯和钾的竞争吸收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叶、茎和根各部位的生物量,其中,红三叶各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2.6%、66.2%和45.0%,高丹草分别提高了17.4%、18.9%和22.3%。大气CO:浓度升高提高了红三叶和高丹草叶片及茎中的Cs含量,提升比例最大的为红三叶的茎(达9.7%),同时显著提高了2种植物对Cs的转运系数及红三叶的茎和根中Cs/K的区别系数。对于红三叶,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叶片K含量略微增加,而茎和根系中K含量显著降低;对于高丹草,大气CO2浓度升高引起叶片和茎中K含量增加,而根系中K含量降低。2种植物对Cs的吸收都与介质中Cs浓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溶液中Cs浓度的增加提高了红三叶和高丹草的Cs/K区别系数,并且Cs的添加不仅对红三叶和高丹草的生物量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还降低了2种植物对钾的吸收。在正常的CO2浓度下,1000μmol·L-1Cs处理可使2种植物叶、茎和根中的K含量分别降低10.4%、13.3%、32.5%(红三叶)和18.3%、42.1%和38.9%(高丹草);在大气C0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分别降低12.2%、22.0%、35.0%(红三叶)和17.9%、38.7%、34.6%(高丹草)。
方华为贾炎郑向群丁永祯刘岩刘书田郑宏艳周莉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红三叶高丹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