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14BAB214008)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智权王晓玲余传元雷建国肖宇龙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2篇置换系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片段置...
  • 1篇性状
  • 1篇杂交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三系法
  • 1篇三系杂交
  • 1篇三系杂交水稻
  • 1篇水稻材料
  • 1篇水稻产量
  • 1篇水稻杂种
  • 1篇农艺
  • 1篇农艺性
  • 1篇农艺性状
  • 1篇系法
  • 1篇粒型

机构

  • 4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王智权
  • 3篇肖宇龙
  • 3篇雷建国
  • 3篇余传元
  • 3篇王晓玲
  • 1篇石庆华
  • 1篇尹长斌
  • 1篇李马忠
  • 1篇潘晓华
  • 1篇万建民
  • 1篇吴自明
  • 1篇刘世家
  • 1篇陈亮明
  • 1篇江玲
  • 1篇刘喜
  • 1篇武志峰

传媒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综述了杂种优势利用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优缺点以及一系法的前景展望,分析了当前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的拓展和探索做了简要的概述。
王智权肖宇龙王晓玲雷建国余传元
关键词:水稻三系法两系法杂种优势
水稻产量相关农艺性状杂种优势位点的定位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以籼稻IR24为受体亲本、粳稻Asominori为供体亲本的66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分别与受体亲本IR24杂交构建1套对应的F1群体,研究杂种优势位点。以中亲优势值作为杂种优势QTL检测的基准表型值,结合新构建的基因型图谱,利用QTLIciMapping软件的逐步回归和极大似然估计结合的方法,检测杂种优势QTL。结果表明,各置换系对应的F1群体,在4个环境(2007年南京、2007年南昌、2008年南京、2008年南昌)下,共检测到53个与产量构成性状相关的杂种优势位点。其中只发现1个杂种优势位点能在多个环境重复检测到,即来自第1染色体与标记RM488紧密连锁的位点。该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增加F1的株高。22个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具有增效作用,占总位点数的41.51%;LOD值变幅为3.06~7.25,贡献率变幅为3.74%~18.5%。31个位点在杂合状态下具有减效作用,LOD值变幅为3.07~9.70,贡献率变幅为0.45%~3O.78%,这些具有减效作用的位点主要控制单株产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性状,与籼粳杂种不育基因密切相关。
王智权江玲尹长斌王晓玲雷建国肖宇龙刘喜刘世家陈亮明余传元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产量构成性状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浅析三系杂交水稻中的杂种优势位点被引量:4
2015年
拟用一套以籼型恢复系IR24为背景亲本,渗入粳稻Asominori血缘的共有65个家系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CSS)lines of IR24 as recipient parent and Asominori as donor parent,简称IAS群体)为父本,以荣丰A、中9A、1133A、1A 4个籼型不育系为母本,测定与产量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已有的分子标记图谱和QTLIci Mapping软件,采用逐步回归和极大似然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以LOD值≥2.0作为经验阈值来判断QTL是否存在来检测影响杂种优势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结果表明,4套测交群体共检测到94个杂种优势位点,在所有检测到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平均穗长,着粒密度,千粒质量等性状杂种优势位点中,分别位于第3,7和11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RM5474,RM336,RM287能够在4套测交群体中检测到,表现出一因多效现象,因此认为,QTL的一因多效可能也是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之一。
王智权王晓玲雷建国肖宇龙李马忠余传元
关键词:三系杂交水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大粒型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定位被引量:4
2016年
研究大粒型水稻材料对粒型相关基因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水稻超高产育种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大粒型水稻材料lg1与9311杂交衍生的F2遗传分离群体为对象,分别采用2014年、2015年的粒型数据和2年的联合粒型数据,对控制其粒长、粒宽及粒厚的QTL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3种情况下共定位到22个相关QTL,其中5个粒长QTL、9个粒宽QTL、8个粒厚QTL,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8和第11号染色体上。3种情况下均检测到QTL的有3个,即粒长QTL q GL-2-1、粒宽QTL q GW-5-1和粒厚QTL q GT-5-1,3个QTL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lg1;此外,有7个QTL在2014年、2015年和2年的联合数据定位中均被检测到,12个QTL只在1年或2年的联合数据定位中被检测到。q GL-2-1、q GW-2-3和q GT-2-3处于同一标记区间RM5812-RM13174,推测可能受同一粒型基因控制,是新的粒型QTL位点。主效QTL q GL-1-2和q GW-11-1可能是新的控制粒型QTL位点,其余检测到的QTL所在的大部分标记区间已有粒型QTL被定位或克隆。本研究结果为大粒水稻lg1粒型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了基础。
汪欲鹏王根发武志峰王智权石庆华潘晓华吴自明
关键词:水稻大粒粒型QTL定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