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236728)

作品数:26 被引量:90H指数:5
相关作者:许中旗贾彦龙李强李亚男许晴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人工林
  • 8篇落叶松
  • 6篇落叶松人工
  • 6篇落叶松人工林
  • 6篇华北落叶
  • 6篇华北落叶松
  • 6篇华北落叶松人...
  • 6篇冀北山地
  • 5篇生物量
  • 5篇天然次生林
  • 5篇物量
  • 5篇次生
  • 5篇次生林
  • 4篇土壤
  • 3篇植物
  • 3篇碳含量
  • 3篇葡萄
  • 2篇典型植物
  • 2篇典型植物群落
  • 2篇凋落

机构

  • 2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5篇木兰围场国有...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邯郸市林业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5篇许中旗
  • 5篇许晴
  • 5篇贾彦龙
  • 5篇李强
  • 5篇李亚男
  • 4篇纪晓林
  • 4篇李校
  • 4篇李倩茹
  • 4篇刘乐乐
  • 4篇王丽
  • 3篇程浩
  • 3篇黄选瑞
  • 2篇李东胜
  • 2篇虞晓凡
  • 2篇卢金平
  • 2篇程旭
  • 2篇闵庆文
  • 2篇许雪飞
  • 2篇姚卫星
  • 2篇王艳军

传媒

  • 13篇河北林果研究
  • 3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林业资源管理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塞罕坝地区樟子松立木材积表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塞罕坝地区的实测数据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二元材积模型、一元胸径立木材积模型和一元地径立木材积模型,分别为V=0.00006938D^(1.763)H^(1.037)(R^2=0.997)、V=0.000123D^(2.494)(R^2=0.970)和V=0.00001235D^(3.017)(R^2=0.950)。通过以上模型建立了该地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一元胸径立木材积表和一元地径立木材积表。t检验表明,以上材积表在该地区有良好的适用性。该地区的二元立木材积模型与大兴安岭地区及辽宁地区的樟子松立木材积模型有明显差异,对于分布于不同地区的相同树种应分别建立不同的材积表。
许晴李晓莎许中旗张岩张菲程顺崔同祥
关键词:樟子松二元立木材积表一元立木材积表
宣化漏斗葡萄架对庭院小气候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手持气象站对具有漏斗葡萄架庭院的温度、热指数、光照强度、相对湿度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以了解漏斗葡萄架对庭院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上午8:30到下午17:10时间段内,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的气温、热指数明显低于没有漏斗葡萄的庭院,而且气温越高,差异越明显,二者的温度之差可以达到2.5℃;光照强度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二者的变化范围为4.19×104~11.16×104lx和1.38×104~3.33×104lx;而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的相对湿度则明显高于没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二者最大差距可以达到7%左右。试验表明,漏斗葡萄架对庭院小气候有明显影响,在炎热的夏季,在有漏斗葡萄架的庭院中,光照、气温和体感温度更低,而湿度更大,人体感觉更为舒适。
程浩许晴许中旗闵庆文孙业红
关键词:小气候温度
宣化传统葡萄种质资源保护途径被引量:2
2013年
宣化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葡萄遗传资源,是国家葡萄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葡萄种质资源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概述了宣化区葡萄种质资源的现状,论述了葡萄种质资源保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葡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生态环境建设和葡萄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采用种质资源库和原生境、农家保存互为补充保存体系,实施种质更新和资源保护。
程浩杨志慧王丽许中旗
关键词:种质资源葡萄
混铁沟流域森林景观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森林类型+森林龄级"的二级景观分类对混铁沟流域进行分类,选取景观斑块面积、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景观斑块破碎化和景观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对混铁沟流域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铁沟流域总面积为304.2hm2,主导斑块类型为天然榆树林和天然柞树林。一级景观分类中,划分为6种斑块,天然榆树林在斑块类型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最大,为30%;天然柞树林次之,为25%;天然杨树林和天然山杏林所占的比例相对很小,均小于10%。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7,均匀度为0.88。天然柞树林和天然桦树林的孔隙度和破碎度均较大,天然杨树林的孔隙度和破碎度均较小。二级景观分类中,划分为13种景观要素,天然榆树中龄林在斑块类型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最大,为18%;天然柞树中龄林次之,为15%;天然山杏幼龄林、天然榆树成熟林、天然柞树近熟林最小,分别为2%、2%和1%。混铁沟流域的中龄林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最大,为53%;幼龄林和近熟林分别为24%和21%;成熟林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最小,为2%。该流域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34,均匀度为0.91。天然柞树幼龄林、天然榆树幼龄林的孔隙度和破碎度均较大,天然杨树近熟林、天然榆树中龄林和人工落叶松近熟林孔隙度和破碎度均较小。
卢振启魏京京许中旗吕雪茜
关键词:森林景观景观格局指数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森林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内地上植物组分产生并归还于地表,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机质总称。凋落物分解包含凋落物粉碎、淋溶和有机物的分解代谢3个过程。C/N、木质素含量等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指标因素,凋落物的质量等内部因素与气候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着凋落物分解。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归还的主要途径,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对凋落物分解动态过程的研究可以帮助当地合理的、因地制宜的种植相关树种,有效的调节并提高林木的生长效率,并为维持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养分可利用性提供保障。
李强程旭姜韬许中旗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抚育间伐
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林与樟子松人工林最大生物量及碳贮量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探究冀北地区华北落叶松与樟子松人工林生物碳汇能力的差异,对其人工林的最大生物碳贮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胸径相同的情况下,单株华北落叶松的干、枝及地上生物量均高于樟子松,而叶生物则相反;在林分平均胸径小于19cm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高于樟子松人工林,大于19cm时,樟子松林生物量高于华北落叶松林。在胸径相同时,华北落叶松单株林木的碳贮量高于樟子松;在林分平均胸径小于19cm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贮量高于樟子松林,大于19cm时,樟子松林高于华北落叶松林。
许晴蒋凤玲许中旗丁丽李红倩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贮量
栎属不同种源树种的出苗及生长过程被引量:13
2014年
收集8个种源地7个栎属树种(蒙古栎、栓皮栎、短柄抱栎、槲栎、锐齿槲栎、辽东栎、橿子栎)在保定市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栎属不同树种在出苗时间、出苗率及高生长过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出苗最早的雾灵山蒙古栎与出苗最晚的武安栓皮栎相差15d,帽儿山蒙古栎出苗时间比原产地提前37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出苗持续时间存在较大差异,雾灵山蒙古栎出苗持续时间最长,为65d,而宝天曼短柄抱栎的持续时间只有30d;不同种源地栎属树种的高生长过程基本一致,都经历一个慢-快-慢的生长节律,多数都在40d以内完成高生长,但高生长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出苗率及苗期高生长量与种子千粒重相关关系显著,千粒重越大,高生长量越大,千粒重中等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千粒重较小和较大的种子出苗率都比较低。综合幼苗期各方面的特征来看,雾灵山蒙古栎在保定地区表现较好,适用于该地区造林。
李亚男李东胜许中旗虞晓凡
关键词:栎属种源出苗率高生长种子大小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汇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价
2014年
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贮量及固定CO2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9a、18a、33a、4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层总碳贮量分别为21.97t/hm2、34.14t/hm2、55.62t/hm2和141.70t/hm2;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汇价值平均值的高低排序为:43a生>33a生>18a生>9a生;9a、18a、33a、43a生华北落叶松林当年的碳汇价值有较大差别,分别为119.90元/(hm2·a)、192.86元/(hm2·a)、903.41元/(hm2·a)、373.63元/(hm2·a);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植被固定CO2的净收益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依次为498.43元/hm2(9a生)、5 003.28元/hm2(18a生)、12 923.69元/hm2(33a生)、44 708.75元/hm2(4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是河北省森林重要的碳贮库,碳汇经济价值巨大。
王丽许雪飞李亚男许中旗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碳贮量
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与天然次生林物种多样性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解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维持功能的高低,选取13 a和30 a生人工落叶松林,以13 a和28 a生天然次生杨桦林作为对照,对两种林分的植被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研究了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林龄相同或相近的两种林分类型相比,无论是乔木层、灌木层或是草本层,人工落叶松林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均表现出相当或略高于天然次生杨桦林(30 a生人工落叶松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除外);间伐对人工落叶松林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短期影响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对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无明显影响。燕山北部山地人工落叶松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维持功能,没有导致物种多样性的降低。
纪晓林贾彦龙卢金平李倩茹许中旗
关键词:人工落叶松林物种多样性
冀北山地2种典型灌丛的碳密度特征被引量:5
2014年
研究冀北山地常见的2种灌丛(榛子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的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土庄绣线菊灌丛各个组分的碳密度及总碳密度都明显低于榛子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的生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和总碳密度分别为5.91,0.23,54.31和60.44 t·hm-2,榛子灌丛的生物碳密度、凋落物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和总碳密度分别为12.81,1.38,141.08和155.27 t·hm-2;土庄绣线菊灌丛的生物碳密度明显低于中国主要6种灌丛的平均值(10.88 t·hm-2),而榛子灌丛则高于该平均值;绣线菊灌丛的总碳密度也明显低于该地区的华北落叶松林、山杨林、白桦林、蒙古栎林和油松林,榛子灌丛的总碳密度则低于落叶松林、山杨林和白桦林,但高于油松林和蒙古栎林。由此得出结论:2种灌丛之间的碳密度存在较大差异,未受到明显干扰且立地条件较好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在区域植被碳密度的评估中应将灌丛纳入评估范围;应采取有效措施诱导该地区的灌丛向乔木林进行演替,以提高碳截存能力;灌丛的碳截存是乔木林碳汇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补充。
李亚男虞晓凡许中旗刘乐乐姚卫星王丽
关键词:灌木林碳密度生物量土壤凋落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