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10225015)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3
相关作者:商冠宁赵岩孙平王玉名邢浩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肉瘤
  • 2篇软组织
  • 2篇皮瓣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亚叶酸
  • 1篇亚叶酸钙
  • 1篇叶酸
  • 1篇软组织缺损
  • 1篇软组织肉瘤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皮瓣修复
  • 1篇躯干
  • 1篇躯干部
  • 1篇缺损
  • 1篇足跟
  • 1篇组织缺损
  • 1篇外科
  • 1篇微血管

机构

  • 4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4篇商冠宁
  • 3篇孙平
  • 3篇赵岩
  • 2篇王玉名
  • 1篇王玉明
  • 1篇何莲
  • 1篇郑珂
  • 1篇刘潭
  • 1篇孙媛
  • 1篇刘骞
  • 1篇黄波
  • 1篇李强
  • 1篇陈卫东
  • 1篇邢浩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拇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的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伴有溃疡出血者7例。皮肤缺损面积(2~6)cm×(5~9)cm,肌皮瓣切取面积(4~8)cm×(7~11)cm,深层拇展肌肌肉面积3cm×7cm,供区均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18例肌皮瓣完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25个月,局部无复发;肌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未出现行走异常,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拇展肌肌皮瓣血液供应可靠,转移方便,是修复足跟部位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商冠宁孙平王玉名赵岩
关键词:足跟恶性黑色素瘤显微外科
分区背阔肌皮瓣在躯干部软组织肉瘤修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区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躯干部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应用内上区、外下区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躯干部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25例,于广泛切除手术后行游离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皮肤和肌肉缺损。术前根据胸背神经血管内、外侧支的体表投影设计内上区/外下区肌皮瓣,在肌皮瓣切取游离时,可根据需要扩大至保留分支的血管神经旁,但勿损伤保留血管神经分支。如需要较长的转移路径而延长血管蒂时,可在血管神经分叉处解剖神经血管,将胸背血管主干保留在移位区肌皮瓣内,而将胸背神经主干留存于保留区。结果应用不同分区背阔肌岛状肌皮瓣修复软组织肉瘤组织缺损,均取得良好效果。随访时间平均28个月,25例肌皮瓣术后全部成活,4例因远处转移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移位肌皮瓣全部成活,质地柔软,无明显肌肉萎缩现象;供区保留背阔肌外形良好,无明显萎缩,未造成背部外观畸形及肩关节运动障碍。结论背阔肌肌皮瓣可以分为内上区和外下区,可依据修复不同而单独应用,术后功能恢复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商冠宁孙平邢浩郑珂王玉名赵岩
关键词:软组织肉瘤背阔肌肌皮瓣
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亚叶酸钙治疗骨肉瘤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骨肉瘤的不良反应。方法经组织活检病理证实普通型骨肉瘤患者65例,均在术后给予甲氨喋呤联合亚叶酸钙化疗,并给予充分水化、碱化尿液、保肝、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5例患者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4~12个疗程,共化疗364例次,化疗后发生肝功能异常134例次(36.9%)、白细胞计数减少162例次(44.6%)、肾功能异常196例次(53.9%),口腔黏膜炎56例次(15.5%),腹泻28例次(7.7%),其中腹泻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口腔黏膜炎。结论在充分水化、碱化尿液等基础上应用大剂量甲氨喋呤联合亚叶酸钙治疗骨肉瘤下可减轻化疗不良反应,腹泻合并不同程度口腔黏膜炎者需适当增加亚叶酸钙应用次数,加强口腔黏膜护理。
商冠宁孙平王玉明赵岩刘潭陈卫东
关键词:骨肉瘤甲氨喋呤化疗
胃癌中CD44v6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CD44v6、CD34的表达,以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D44v6强阳性表达组中MVD明显高于CD44v6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和MVD计数是反映胃癌生物学特性的良好的指标,对判断胃癌的浸润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强黄波何莲刘骞孙媛商冠宁
关键词:胃癌CD44V6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