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作品数:16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陈翔王果韩书珍李泽宜李雪梅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芹菜素
  • 9篇缺血
  • 8篇脑缺血
  • 7篇细胞
  • 5篇再灌注
  • 5篇缺血再灌注
  • 5篇脑缺血再灌注
  • 5篇灌注
  • 4篇灶性
  • 4篇小胶质细胞
  • 4篇胶质
  • 4篇胶质细胞
  • 3篇鼠脑
  • 3篇小鼠
  • 3篇脑含水量
  • 3篇局灶
  • 3篇局灶性
  • 3篇急性
  • 3篇半暗区
  • 3篇大鼠脑

机构

  • 10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市第一人...
  • 2篇温州医学院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11篇陈翔
  • 8篇王果
  • 6篇韩书珍
  • 5篇牛文泽
  • 5篇李泽宜
  • 4篇李雪梅
  • 2篇何金彩
  • 2篇任素伟
  • 2篇范海玲
  • 1篇欧国昆
  • 1篇涂丰霞
  • 1篇王芬
  • 1篇何静静
  • 1篇梁艳苓
  • 1篇陈元红
  • 1篇林晓燕
  • 1篇张泷
  • 1篇白承连
  • 1篇刘婵
  • 1篇胡国新

传媒

  • 3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2011年浙...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LSM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M组又分为再灌注6h、24h、48h、72h、7d组5小组,共6小组。在制作MCAO模型时和制作后的12h经尾静脉各注射一次罗丹明6G(Rhod6G)。各组动物麻醉清醒后及处死前均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每组大鼠随机1只用于TTC染色观察脑梗死灶,6只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与含水量,6只用于凝集素荧光(FITC-ILB4)组化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浸润的单核细胞及半暗区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形态及数量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M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异常;TTC染色示M组出现白色梗死灶;M组MDA含量较S组均有升高(P<0.01),M72h组明显高于M6h、M24h和M7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S组比较,M组脑含水量在6h时即明显升高,72h时达到高峰(P<0.01),7d时两组大鼠的脑含水量基本恢复正常,与S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LSM观察M6h组半暗区周围出现ILB4阳性(ILB4+)细胞即分枝状小胶质细胞(Rhod6G-)和浸润的单核细胞(Rhod6G+),48h明显增多形态向阿米巴样转变,72h达到高峰,主要为脑源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态以阿米巴样为主,7d下降;M组MDA含量与半暗区ILB4+细胞数量呈正相关(r=0.631,P<0.01)。结论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发生可能与半暗区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有关。
韩书珍王果李泽宜陈翔李雪梅牛文泽
关键词:罗丹明6GTTC脑含水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小胶质细胞半暗区
姜黄素干预慢性应激大鼠体内皮质酮的动态变化和组织水平
2012年
目的:研究慢性应激大鼠体内皮质酮(CORT)变化的动态规律和组织差异,观察姜黄素的干预特点。方法:束缚法建立大鼠慢性应激模型,姜黄素灌胃给药,研究体质量变化、旷场实验、血浆和组织中CORT水平。分别于束缚前、束缚后30、90、120、240和360 min连续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与各组织中皮质酮水平。结果:慢性应激大鼠体质量增加缓慢,旷场实验中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减少,潜伏期延长,姜黄素不加快体质量增加,但可改善部分行为学指标。应激组大鼠第1天于束缚后30、90和120 min CORT水平持续升高,第7、第14和第21天仅在30 min时出现CORT水平升高,第1~第14天姜黄素不影响30 min的CORT高峰,但可加速CORT下降,且使基础状态组织内CORT浓度降低。结论:姜黄素不损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急性反应能力,但可阻止慢性应激时CORT的持续升高,且使脑、肝等组织局部CORT含量下降,此可能是其抗应激作用的基础。
费爱丽张立康胡国新李军伟周红宇
关键词:姜黄素应激皮质酮高效液相色谱
芹菜素对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芹菜素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抗炎作用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芹菜素组,后两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0.5h组和4h组,每组8只。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大鼠脑I/R模型;分别用干湿法和甲酰胺浸泡法定量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EB)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以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TNF—α、IL-1β含量、iNOS活性均显著升高,并与时间呈正相关(P〈0.05或P〈0.01)。芹菜素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及TNF-α、IL-1β含量、iNOS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芹菜素对急性局灶性脑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TNF—α启动的炎症反应有关。
刘婵涂丰霞陈翔林晓燕张泷梁艳苓
关键词:芹菜素白细胞介素-1Β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芹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区小胶质细胞表达和脑含水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半暗区小胶质细胞数量、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芹菜素组。模型组和芹菜素组按再灌注后时间不同又分为再灌注24h组、48h组、72h组、7d组,共9组,每组12只。在脑缺血时和脑缺血后的12h大鼠尾静脉各注射1次罗丹明(6g)。芹菜素组于再灌注时及其后每24h腹腔注射11.6×10-3mol/L芹菜素溶液25mg/kg(0.8mL/100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相同时间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随机取6只,凝集素荧光(FITC-ILB4)组化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半暗区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另6只取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模型组脑缺血半暗区周围出现ILB4阳性表达细胞即小胶质细胞,48h明显增多,72h表达到高峰,7d下降;芹菜素组ILB4阳性表达小胶质细胞在24、48、72h及7d时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脑缺血48、72h,芹菜素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芹菜素能有效降低模型鼠24、48、72h及7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损伤程度。结论芹菜素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作用可能与其下调小胶质细胞数量的表达、抑制其过度活化密切相关。
韩书珍李泽宜王果陈翔牛文泽李雪梅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胶质细胞芹菜素
生命早期孤养对小鼠应激易感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小鼠应激易感性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新生的小鼠于出生后第2天随机分为正常饲养组(N组:正常饲养,n=9)、长时间母婴分离组(LMS组:分离3 h,n=9)及短时间母婴分离组(BMS组:分离15 min,n=8)。3组小鼠出生后21 d断乳,断乳后常规饲养。小鼠成年后,用幽闭+电击的方法对3组小鼠给予急性应激,应激之后借助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情绪及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在旷场实验中,与N组比较,LMS及BMS组小鼠的外周路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中,LMS组较N组进入闭臂次数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与N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水迷宫实验中LMS组与BMS组小鼠的成绩与N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生命早期长时间母婴分离可以增强小鼠应激易感性,而短时间母婴分离影响不显著;②生命早期母婴分离对应激后小鼠的认知能力影响不明显。
周利飞何静静胡意员邢晓玲何金彩
关键词:母婴分离应激旷场实验水迷宫实验小鼠
芹菜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表达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选用9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芹菜素组(A组),地塞米松组(D组),后3组按照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再灌注6h、2...
李雪梅牛文泽陈翔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芹菜素血管再生
文献传递
芹菜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caveolin-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芹菜素组,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在6 h、1d、3 d7、d不同灌注时间点处死动物,用5分法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定,脑组织TTC染色以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aveolin-1的表达。结果芹菜素能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芹菜素3 d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TC染色示模型组出现白色梗死灶;正常脑内有一定量的caveolin-1表达,缺血后caveolin-1迅速增加,分别于术后1 d或3 d达高峰,芹菜素组显著提高caveolin-1的表达,在各时间点芹菜素组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芹菜素可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caveolin-1的表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是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之一。
牛文泽李雪梅王果汉旭陈翔
关键词:芹菜素脑缺血再灌注CAVEOLIN-1
芹菜素对氧糖剥夺损伤小胶质细胞的抗炎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氧糖剥夺(OGD)损伤后复氧复糖(OGD/R)小胶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及芹菜素(10、25、50μmol/L)组,其中DMSO组和芹菜素组小胶质细胞进行OGD8h,之后加入相应药物培养基,观察24h后,收集细胞上清,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24h后DMSO组细胞上清中IL-1β、TNF-α含量增多(P<0.01)。芹菜素组TNF-α、IL-1β分泌量明显低于DMSO组。芹菜素可以抑制OGD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芹菜素可以通过减少OGD/R小胶质细胞中IL-1β、TNF-α的产生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李泽宜韩书珍王果陈翔
关键词:氧糖剥夺芹菜素小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芹菜素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半暗区内小胶质细胞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芹菜素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半暗区内小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芹菜素组。模型组和芹菜素组按再灌注时间不同又分为再灌注6、24、48、72 h及7 d各5个小组,共11组。各组观察至规定的时间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其中随机取6只大鼠,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同工凝集素B4(FITC-ILB4)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浸润的单核细胞及半暗区小胶质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余下6只大鼠取脑组织,测定脑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6 h,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半暗区周围出现同工凝集素B4阳性(ILB4+)表达细胞即分枝状小胶质细胞(罗丹明6G标记阴性即Rhod 6G?)和浸润的单核细胞(罗丹明6G标记阳性即Rhod 6G+);48 h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形态向阿米巴样转变;72 h达到高峰,主要为脑源性小胶质细胞增生,形态以阿米巴样为主;7 d小胶质细胞减少;芹菜素组相应时间点小胶质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0.01),形态亦呈现相似改变。脑缺血48、72 h,芹菜素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与半暗区ILB4+细胞数呈负性相关(r=?0.415,P<0.05),且芹菜素能有效降低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P<0.05),明显减轻脑损伤程度。结论缺血后的大脑脑实质内一部分小胶质细胞来源于循环中的单核细胞;半暗区小胶质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与脑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芹菜素对急性局灶性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可能与下调小胶质细胞数量,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密切相关。
韩书珍范海玲任素伟王果李泽宜陈翔
关键词:芹菜素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区小胶质细胞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春兰种子无菌播种萌发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了不同化学试剂预处理和暗培养时间对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种子初始萌发时间及萌发率的影响,并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无菌条件下,分别采用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对春兰种子进行预处理,将不同处理及未处理种子置于相同培养基上不同暗培养时间0,30,60,90,120,150,180 d下进行培养,暗培养后转入光照下继续培养。结果表明:暗培养以后进行光照培养是春兰种子萌发启动所必须的,全光照或全黑暗条件下种子均未萌发,暗培养30 d的种子在光照条件下培养约35 d时开始萌发,初始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化学试剂预处理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显著,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处理组种子萌发率均高于对照组。化学试剂预处理与暗培养时间对种子的萌发率存在交互作用,暗培养150 d的氢氧化钠预处理种子萌发率最高为79.2%。春兰种子萌发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状态:未萌发状态种子、胚吸水膨胀、原球茎、根状茎。
王芬徐步青刘幸佳夏国华崔永一
关键词:植物学春兰无菌播种萌发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