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572013)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祁阳张林张彩碚李茂林张宗宁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理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6篇动力学
  • 6篇分子
  • 6篇分子动力学
  • 5篇团簇
  • 4篇动力学研究
  • 4篇计算机
  • 4篇计算机模拟
  • 4篇分子动力学研...
  • 3篇CA
  • 3篇LA
  • 3篇超导
  • 2篇动力学模拟
  • 2篇溶胶
  • 2篇铜团簇
  • 2篇相变
  • 2篇分子动力学模...
  • 2篇高分辨电子显...
  • 2篇BI
  • 2篇MNO
  • 1篇导电

机构

  • 12篇东北大学
  • 2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沈阳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祁阳
  • 7篇张林
  • 5篇张彩碚
  • 3篇李茂林
  • 2篇徐送宁
  • 2篇王明光
  • 2篇张炳森
  • 2篇赵骞
  • 2篇张宗宁
  • 2篇张影
  • 1篇杨慧
  • 1篇支壮志
  • 1篇何宁
  • 1篇杨华哲
  • 1篇孙本哲
  • 1篇李蔚
  • 1篇刘美林
  • 1篇孙霞光
  • 1篇孙海霞
  • 1篇于晓明

传媒

  • 5篇东北大学学报...
  • 4篇物理学报
  • 2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Journa...
  • 1篇Transa...

年份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s of manganite (La_(0.8)Ho_(0.2))_(2/3)Ca_(1/3)MnO_3 and (La_(0.5)Ho_(0.5))_(2/3)Ca_(1/3)MnO_3被引量:1
2010年
We reported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s(MCE) of(La0.8Ho0.2)2/3Ca1/3MnO3 and(La0.5Ho0.5)2/3Ca1/3MnO3 nanoparticles by sol-gel technique.With this method,we were able to obtain the samples with particle diameters ranging from 50 to 200 nm.In the(La1-xHox)2/3Ca1/3MnO3 compound,a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induced a magnetic transition from an paramagnetic phase to a ferromagnetic phase above Ts=105-135 K,leading to magnetocaloric effects.The maximum value of ΔSM was 1.19 J/(kg·K) at 100 K and 2.03 J/(kg·K) at 152 K for a magnetic field change of 5 T.Because both samples had large relative cooling power(RCP) and wide δTFWHM,the study on systems with the(La1-xHox)2/3Ca1/3MnO3-related magnetic transitions may open an important field in searching good magnetic materials.
何宁祁阳张彩碚
关键词:MAGNETOCALORIC
层状钙钛矿巨磁阻材料La_(1.2-x)Nd_xSr_(1.8)Mn_2O_7的微结构研究
2009年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研究了层状巨磁电阻材料La1.2-xNdxSr1.8Mn2O7(x=0.2)的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Nd掺杂氧化物La1.2Sr1.8Mn2O7仍具有四方对称性,即掺杂Nd没有改变原有的晶体结构.通过HREM观察发现,Nd掺杂氧化物La1.2Sr1.8Mn2O7含有较多的缺陷,其中包括与其他RP相形成的共生结构、(101)剪切结构以及一些比较复杂的缺陷结构.
王明光祁阳
关键词:巨磁阻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结晶学
Cu_(59)团簇在升温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应用基于嵌入原子势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一个Cu59团簇在升温过程中由固态转变为熔体的结构演化过程.根据由原子密度分布函数确定的4个壳层内原子局域结构随温度升高所发生变化的分析表明,在升温过程中由于原子之间连续地交换位置,团簇结构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首先在团簇内部形成由13个原子组成的近二十面体结构,继之各壳层内的原子结构逐渐变得无序,并最终形成原子分布于3个壳层内的处于熔融状态的Cu59团簇.
张林孙海霞
关键词:铜团簇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相变
La微掺杂对Bi_2Sr_2CaCu_2O_(8+δ)化合物结构及导电特性的影响
2008年
采用络合物型溶胶-凝胶法,通过对Bi2Sr2CaCu2O8+δ(Bi2212)超导相进行Bi位La微量掺杂制备(Bi1-xLax)2Sr2CaCu2O8+δ化合物粉体,研究了La替代部分Bi所引起的结构及导电特性变化,该粉体制备以可溶性无机盐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络合剂,La微掺杂x范围为0.01-0.09.利用TG-DTA曲线对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利用X射线衍射进行相分析,利用标准四引线法测试导电特性随温度的变化(R-T)。结果表明,该粉体相仍保持正交Bi2212结构,但a和b轴长度增加,c轴减少;随La微掺杂的量的增加,对Bi2212相的导电特性影响显著。
张影李茂林杨华哲祁阳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LA掺杂超导电性
材料凝固时晶粒生长-粗化的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被引量:5
2007年
建立了模拟凝固进行时晶粒成核、生长与粗化过程以及凝固完成后晶粒粗化过程的二维元胞自动机模型,模型中将原子在固/液界面、晶界面的迁移过程以概率的方式表现在元胞网格演化的规则中.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描述晶粒在凝固过程中的生长-粗化过程.应用本模型分析了冷却率、结晶取向数、温度等因素对于晶粒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冷却率有助于得到细小的晶粒;当结晶取向数大时晶粒较小;保温温度低会抑制晶粒粗化.
张林张彩碚
关键词:元胞自动机相变晶粒生长晶粒粗化
Bi位掺La对Bi-2212粉体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2008年
以硝酸盐为前驱物,利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Bi1-xLax)2Sr2CaCu2Oδ(x=0,0.1,0.2,0.3,0.4)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SQUID和标准四引线法,对该粉体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M-T)和电阻随温度变化(R-T)曲线进行了测试,研究了Bi部分被La替代导致Bi系超导体结构和电磁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La掺杂量逐渐增加,晶格常数c未发生变化,而a,b逐渐变大,且沿b轴方向的调制周期减小;样品表现出抗磁性和反铁磁、超导和半导体特性共存、竞争的独特性质。
支壮志张影李茂林张炳森孙本哲何宁祁阳
关键词:溶胶-凝胶高温超导
La_(0.7)Ca_(0.3)MnO_3材料中取向畴结构的电镜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高分辨电子显微镜(HREM)研究了庞磁电阻材料La0.7Ca0.3MnO3(LCMO)中的取向畴结构.电子衍射结果表明,块体LCMO材料中只存在正交相(Pnma),其衍射指数满足消光条件:0kl,k+l=2n+1;hk0,h=2n+1;h00,h=2n+1;0k0,k=2n+1;00l,l=2n+1.在晶粒中可观察到两种典型的取向畴形貌,分别为无定形和楔形.高分辨观察结果还发现,LCMO畴界均为不平直界面,由一些低能量高指数界面组成.
王明光宁策杨慧祁阳
关键词:高分辨电子显微镜庞磁电阻
Bi_(2.1)Ca_ySr_(1.9-y)CuO_(6+δ)薄膜制备及性能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分子束外延法在MgO(100)衬底上制备Bi2.1CaySr1.9-yCuO6+δ薄膜。薄膜的结构、外延性、化学计量比及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X射线能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薄膜的R-T曲线通过标准四引线法测量。结果表明,Bi2.1CaySr1.9-yCuO6+δ薄膜具有较好的结晶性能,沿衬底[001]方向c轴外延生长,且表面平整;随Ca含量(0.2≤y≤1.0)不同,Bi2.1CaySr1.9-yCuO6+δ相的c轴长度发生变化,且薄膜显现不同的导电特性。
张炳森孙霞光李茂林于晓明张彩碚祁阳
关键词:超导分子束外延
熔融Cu_(55)团簇在铜块体中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2
2009年
应用基于嵌入原子势函数的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嵌入在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同质块体中的熔融Cu55团簇在不同急冷温度下微观结构的演变情况.通过计算熔融Cu55团簇的均方位移和原子平均能量随时间步的变化,并应用键对分析技术,分析了急冷温度对熔融Cu55团簇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块体结构的影响,在所研究的急冷温度范围内,熔融Cu55团簇在凝固过程中形成了以面心立方结构为主的微观结构.结晶过程是原子不断交换其位置的过程,团簇原子位置的重排敏感于温度的变化.随着急冷温度的升高,原子的扩散范围增大.在100,300和500K三个较低的温度下有利于形成稳定的面心立方结构,但当急冷到100K时,团簇中的原子在没有找到其最佳位置之前就已经完成晶化.在急冷到500K时,团簇中的原子在块体中扩散充分,与块体中的原子形成理想的面心立方结构.在700,900和1100K三个较高的温度上,局域结构表现为随时间步波动性变化.
徐送宁张林张彩碚祁阳
关键词:团簇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凝固
低温下Cu_(13)团簇负载于Cu(001)表面上结构变化的分子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温度为10和50K时具有二十面体结构的Cu13团簇以不同接触条件与Cu(001)表面结合后的结构变化,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采用Johnson的嵌入原子方法模型.通过基于原子密度分布函数的分析表明,负载团簇与表面的结合能主要受团簇与载体相接触的最低层原子数及这些原子所具有的不同几何构型影响,同时更高层的原子呈现出不同的几何结构.温度为10K时,负载团簇的初始位置对团簇几何结构和结合能影响较大.
赵骞张林祁阳张宗宁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团簇计算机模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