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Y052010018)

作品数:9 被引量:88H指数:6
相关作者:李仁英谢晓金沈孝辉徐向华李映雪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5篇
  • 3篇解吸
  • 3篇
  • 3篇
  • 2篇水稻品种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稻系...
  • 2篇吸附解吸
  • 2篇解吸行为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吸收
  • 1篇稻秸
  • 1篇滇池
  • 1篇滇池沉积物
  • 1篇动力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效性
  • 1篇上覆水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李仁英
  • 6篇谢晓金
  • 4篇徐向华
  • 4篇沈孝辉
  • 3篇周志高
  • 2篇黄利东
  • 2篇李映雪
  • 1篇张耀鸿
  • 1篇岳海燕
  • 1篇朱红霞
  • 1篇邱译萱
  • 1篇杨浩
  • 1篇王艳玲
  • 1篇王荐
  • 1篇黄维
  • 1篇郑慧琳
  • 1篇黄文秋
  • 1篇王龙
  • 1篇李霖
  • 1篇李苏霞

传媒

  • 4篇土壤通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十一五农业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覆水pH对滇池沉积物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本文以草海00 cm深度的新鲜表层沉积物和外海过滤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上覆水的HCO3-和CO32-的含量及pH值变化,分析了Cu、Pb和Zn的释放动态规律,并讨论了可能引起的重金属释放的原因。结果表明...
李仁英周志高杨浩
关键词:滇池重金属PH值
文献传递
施硅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磷迁移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磷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在土壤中磷易被土壤固定从而使磷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10%~25%,因此人们力争寻找各种途径以提高磷的当季利用率。
李仁英沈孝辉谢晓金徐向华李映雪黄文秋霍云亭
关键词:水稻
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磷吸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分析了不同热解温度下所制备的生物质炭的性质,并采用批处理法,分析了生物质炭添加量和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磷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的碳化程度、比表面积和磷含量增加。添加生物质炭显著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量,而且随着生物质炭热解温度的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显著增加。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都能够较好地拟合添加生物质炭土壤的磷等温吸附曲线。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描述添加生物质炭土壤的磷吸附动力学行为。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并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因此在土壤磷肥肥效改良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张朴李仁英李仁英李霖罗晶晶汪方圆高雅晓玲肖城张钱
关键词:水稻秸秆生物质炭热解温度
土壤-水稻系统砷迁移累积的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被引量:9
2014年
砷(As)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污染物之一,对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水稻对砷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目前对土壤中砷的有效性、水稻对砷的吸收、水稻内砷的运转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总结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土壤砷有效性和水稻砷吸收两个方面,讨论了土壤质地、有机质、灌溉方式、土壤微生物、根际环境、施肥种类、水稻品种及复合污染对土壤-水稻系统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并从灌溉方式、施肥种类和方式及基因工程等方面进一步讨论了降低水稻砷吸收和积累的措施。根据目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展望。
沈孝辉李仁英徐向华谢晓金郑慧琳黄维乔舒婷
关键词:水稻有效性影响因素
水溶性有机质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通过批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水溶性有机质(DOM)对南京城郊菜地土壤铅(Pb)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OM抑制了土壤对Pb的吸附,随着DOM浓度的增加,土壤对Pb的吸附量减少,当DOM体积从0增加到21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分别减少5.34%(鸡粪)、24.12%(牛粪)和0.35%(有机肥)。不同来源的DOM也影响土壤对Pb的吸附程度。当添加低浓度的DOM(添加体积小于6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顺序为鸡粪DOM<牛粪DOM≈有机肥DOM;当添加高浓度的DOM(添加体积大于6 mL)时,土壤对Pb的吸附量顺序为牛粪DOM<鸡粪DOM<有机肥DOM。反之亦然,DOM促进了土壤Pb的解吸,解吸量随添加DOM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来源的DOM对土壤Pb解吸程度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对于低污染土壤,Pb的解吸量顺序为鸡粪DOM>牛粪DOM>有机肥DOM;对于高污染土壤,Pb的解吸量顺序为鸡粪DOM>有机肥DOM>牛粪DOM。Pb吸附动力学曲线揭示,添加DOM延缓了土壤Pb吸附平衡到达的时间。本研究表明,DOM增加了土壤Pb的环境风险。
李仁英周志高岳海燕朱红霞谢晓金
关键词:菜地土壤水溶性有机质吸附解吸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解吸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主要研究了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花生壳四种来源的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取决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与对照相比,在中低磷浓度(0~90 mg L-1)时,四种生物炭对土壤磷的吸附影响较小,而在较高磷浓度时,小麦秸秆生物炭和花生壳生物炭均抑制了土壤磷的吸附,而水稻秸秆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均能促进土壤磷的吸附。吸附动力学试验表明,在反应开始的4小时内,土壤对磷的吸附较快,吸附量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的50%;到达吸附平衡时,添加生物炭能够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四种生物炭对土壤磷的吸附量依次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花生壳>水稻秸秆。此外四种生物炭都能促进土壤中磷的解吸,其中玉米秸秆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解吸量比对照高1.76倍。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生物炭存在下土壤磷的吸附等温线(P<0.01),Freundlich拟合程度要比Langmuir方程的高。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都能很好地描述生物炭存在下土壤磷的吸附动力学(P<0.01)。
李仁英吴洪生黄利东张朴杨江俐周皓然石婕潘仕球张宇王金晓
关键词:土壤生物炭磷元素解吸
硅对水稻土磷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硅、磷两种元素都是对作物生长十分重要的元素,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它们的生物有效性。以浙江上虞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硅添加水平下,水稻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加硅显著降低了土壤对P的吸附量,且加硅量越大,土壤对磷的吸附量越小。Freundlich和线性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土壤对磷的吸附等温线,且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相关。土壤加硅使Freundlich常数K显著减少,表明加硅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土壤加硅显著增加了土壤磷的解吸量(P〈0.05),当土壤添加Si100mgkg^-1和200mgkg^-1时,土壤解吸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2%。58.9%和26.2%~196.8%。通过磷的吸附一解吸动力学可知,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呈现出先快速增加而后平稳的趋势。土壤加硅减少了土壤对磷的吸附速率而增加了土壤对磷的解吸速率。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双常数方程和Elovich方程进行拟合(P〈0.001或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加硅减少了土壤磷的吸附并增加了土壤磷的解吸,从而增大了土壤磷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
李仁英邱译萱刘春艳王艳玲黄利东
关键词:水稻土吸附-解吸动力学
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对氮磷吸收的差异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高产、高效水稻品种,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江苏地区常见的11个水稻品种的株高、产量、结实率、总干物质量以及不同部位N、P含量,分析了水稻产量与其构成因素、氮磷积累量、氮磷收获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平均产量为16.85 g pot^(-1),变化幅度为8.28~25.18 g pot^(-1),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泰瑞丰5产量最高。水稻各部位氮素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籽粒>叶≈根>茎>谷壳,其中苏秀9籽粒中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磷素在水稻各部位中的含量分布为:籽粒>根≈茎>叶≈谷壳,籽粒中的磷含量最多的是南粳5055。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产量与总干物质量、穗粒数、氮磷积累量及氮磷收获指数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不同品种水稻的产量、籽粒氮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为高产、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李仁英李霖黄利东谢晓金张朴王龙杨江俐文建川
关键词: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
无机砷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通过砷胁迫下水稻种子发芽和水培试验,测定了不同水稻品种发芽率、根长及芽长等萌发指标及光合生理指标,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耐砷性差异。结果表明,砷浓度<0.6 mg·L-1时,促进了大部分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及芽和根的生长,当砷浓度达到0.8mg·L-1以上时则显著抑制了发芽率及芽和根的生长(P<0.05),但出现抑制作用的起始砷浓度因水稻品种不同而具有差异。武运粳24、镇稻16和两优6326发芽率抑制作用的砷起始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水稻品种。砷浓度逐渐升高时,宁粳1、南粳44、镇稻16、武运粳24和两优6326的根和芽的生长明显优于其他水稻品种,但当砷浓度达到最大值(3.0 mg·L-1)时,根和芽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且根所受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芽。除宁粳1和南粳44外,短时间砷胁迫没有显著降低其他水稻品种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短时间砷胁迫使得大部分水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则显著下降。不同品种水稻对砷的耐性具有显著差异,这为耐砷水稻品种的筛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李仁英沈孝辉张耀鸿周志高谢晓金李映雪徐向华覃郑婕
关键词:水稻发芽率光合生理
施硅期对砷污染土中水稻体内磷砷含量与分布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水稻砷污染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如何降低水稻砷污染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向土壤中施入100 mg·kg-1的硅肥,通过不同时期土壤溶液中的磷、砷和硅的动态变化以及水稻各部位的磷和砷的含量及分布来研究不同施硅期对水稻砷磷含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硅期影响水稻不同部位的生物量、砷含量和磷含量。分蘖期施硅,水稻饱粒质量和结实率最大,其中水稻饱粒质量比对照高52.4%,其次为开花期和灌浆期施硅。分蘖期施硅,水稻籽粒中的砷含量最低。同时,开花期和灌浆期施硅与幼苗期施硅相比,显著降低了籽粒中的砷含量(P<0.05)。然而,不同施硅期并未显著影响茎叶、根和谷壳中的砷含量(P>0.05)。分蘖期施硅显著增加了水稻谷壳中的磷含量,减少了水稻籽粒和根中的磷含量,但对茎叶的磷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水稻的生长,土壤溶液中的砷含量呈增加趋势,而土壤溶液中的磷和硅含量呈降低趋势。除了水稻移栽后146 d外,不同施硅期对其他采样时期的土壤溶液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施硅期显著影响了大部分采样时期的土壤溶液硅含量(P<0.05)。不同施硅期未显著影响土壤溶液中的磷含量(P>0.05)。综上可知,在分蘖期施入100 mg·kg-1的硅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并降低水稻对砷的积累。
李仁英李苏霞谢晓金徐向华沈孝辉王荐张婍李君
关键词:水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