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向农村和基层推广适宜技术十年百项计划 作品数:18 被引量:125 H指数:8 相关作者: 郑劲平 高怡 王宏宇 安嘉颖 刘文婷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大学 百胜(深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机械工程 更多>>
我国医院医务人员对早期血管病变认识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调查我国临床医务人员对于血管早期病变的认知现状。推广早期综合防治血管疾病策略。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9月对参加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项目学习班的临床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员所在医院常见心血管疾病种类;能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策略;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的具体项目;何种药物可以逆转早期血管病变;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是否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负担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推广普及的前提。结果:对655份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被调查者住院医师占21.68%,主治医师占36.95%,副主任/主任医师占25.65%。被调查者所在医院最常见心血管疾病顺序分别为心绞痛55.42%,脑卒中38.17%,心肌梗死28.70%,心力衰竭28.24%,高血压28.24%;关于血管病变早期检测57.40%的被调查者认为通过动脉内皮功能测定,认为通过血管造影者占46.72%,认为通过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者分别占40.61%和31.76%;分别有76.49%和53.89%的被调查人群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和他汀类药物能够逆转早期血管病变;96.79%的被调查者认为推广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有利于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总体负担;78.47%的被调查者认为用于推广的早期血管病变检测技术应该是操作方便和无创伤。结论:约半数被调查医务人员对早期无创血管病变检测方法不熟悉,无创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仍需进一步推广。 王宏宇 赵红薇 郭远 芦娜 王敏关键词:血管病变 肺功能检查在气管支气管结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EBTB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EBTB患者,男3例,女35例,19~67岁。全部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并比较10例经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FVC、FEV1和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71.2±22.3)%、(56.4±22.3)%和(52.7±26.6)%,其异常率分别为68.4%、86.8%和97.4%。肺功能结果为正常、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的百分比为7.9%、23.7%、39.5%和28.9%。流量容积曲线的形态为正常型、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大气道阻塞型、双蝶型的百分比分别为7.9%、15.8%、39.5%、13.2%、18.4%、5.3%。10例患者经气管镜治疗后FVC、FEV1、PEF均显著增高(P=0.023,0.011,0.006)。结论:EBTB可出现多种性质的通气障碍和典型的F-V曲线形态改变,尤以限制性为常见。气管镜介入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有显著改善。 高怡 郑劲平 安嘉颖 罗锭芬 刘文婷 虞欣欣关键词:气管支气管结核 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专用呼吸过滤器细菌过滤效率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查专用呼吸过滤器细菌过滤效率的检测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射流雾化器产生带有枯草芽孢杆菌黑色变种标准菌种细菌悬液(浓度为1.5×10^8 cfu/ml)的气溶胶,分别通过3种不同品牌的呼吸过滤器,然后采集过滤器末端的气流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计算出呼吸过滤器的细菌过滤效率和微生物穿透值.结果 Promed、Microgard和Cosmed 3种过滤器的细菌过滤效率均大于99.9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穿透值分别为(17±9)、(23±12)和(13±8),3组间及Promed与其余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雾化细菌悬液检测肺功能检查专用呼吸过滤器细菌过滤效率的方法可行.国内产品(Promed)与国内常用进口产品(Microgard和Cosmed)的过滤性能相当,达到呼吸保护装置的过滤要求,适于临床上应用. 高怡 郑劲平 罗嘉莹 杨灵 袁锦屏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芽孢杆菌 呼吸过滤器 支气管激发试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介绍了支气管激发试验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包括整体框架构想、准备素材、制作平台、编写脚本和设计版面等。并通过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证明,该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效率,可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高怡 颜文森 郑劲平 安嘉颖 刘文婷 虞欣欣关键词:支气管激发试验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件 肺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2011年 肺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吸人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而完成人体的气体代谢。肺功能检查是运用呼吸生理知识和现代检查技术来了解和探索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在临床上是胸肺疾病诊断、严重度评估、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外科、儿科、麻醉科、流行病学、潜水及航天医学等领域,亦是健康体检的重要内容之一。 郑劲平关键词:肺功能检查 人体呼吸系统 预后评估 肺疾病诊断 气体代谢 二氧化碳 用力肺活量测试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2011年 用力肺功能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主要通过肺量计完成。多种因素如肺量计的技术性能、测试环境、技术员素质、患者的依从性及配合能力、测试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等都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严格的质量控制是正确评估检查结果的必要前提。 高怡关键词:测试环境 用力肺活量 肺功能检查 技术性能 用力肺功能检查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用力肺功能检查的不良反应及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96例行用力肺功能检查的受试者进行不良反应评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不良反应的症状、程度、处理措施和恢复情况。结果270例(27.1%)出现了294个不良反应,其中有24例受试者同时出现2~3个不良反应。以呼吸症状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神经肌肉和咽喉部症状,其中呼吸困难129例,咳嗽79例,头晕43例,发生率分别为13.0%、7.9%、4.3%。气道阻塞组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33.4%,显著高于无气道阻塞组(P=0.000),并随着通气障碍的程度加重,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以极重度组发生率最高,达75.4%。轻度和中度不良反应分别占81.0%和19.0%,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用力肺功能检查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出现,但只要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检查指征,及时恰当地处理不良反应,用力肺功能检查是安全的。 高怡 刘文婷 郑劲平 虞欣欣 安嘉颖 吴仲平关键词:用力肺活量 肺功能检查 安全性 肺功能检查实时图文报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开发肺功能检查实时图文报告系统。方法:采用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基于PACS/RIS的肺功能检查实时图文报告系统,包含分诊、图像采集、图像诊断和存储管理4个子系统。结果:实现了电子化肺功能检查报告管理,包括肺功能检查报告文字信息编辑与图像的采集、存储、管理、浏览、检索、传送及共享。结论:肺功能检查实时图文报告系统的应用,方便临床医生实时迅速地阅读病人的检查报告,有效地解决了报告查询统计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高怡 蓝峰 安嘉颖 刘文婷 虞欣欣 郑劲平关键词:肺功能检查 医院信息系统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所有受检者分别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横断面弹性,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大动脉节段僵硬度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冠心病及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5.7%,16.6%,12.5%,P〈0.05)。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超声测定的动脉横断面指标压力应变系数(Ep)及僵硬系数(β)增高,动脉顺应性(AC)降低。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Ep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kPa比(114.77±35.03)kPa,P〈0.00;(143.75±64.33)kPa比(114.77±35.03)kPa,P〈0.05];冠心病组的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P〈0.01)。高血压组AC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64±0.21)mm^2/kPa比(0.73±0.27)mm^2/kPa,P〈0.05]。反映动脉节段僵硬度的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冠心病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1.72±2.54)m/a,(1601.45±267.20)cm/s,均为P〈0.05];反映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的踝臂指数(ABI)在冠心病组患者较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9±0.14,1.14±0.06,1.15±0.07,P〈0.0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显著病变,应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有利于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评价及预后危险评估。外周动脉弹性和阻塞程度检测对筛查冠心病患者有益。 王宏宇 王靖 刘望彭 杜大勇 李运田 赵红薇 李艳 许玉韵关键词:冠心病 动脉 僵硬度 畲族自然人群脉压与双侧颈动脉血管功能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了解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变化,判断脉压水平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构影响的异同性.方法 采用"中国动脉僵硬度评价研究"的方法,433名畲族人来自福建省福安市城乡自然人群,年龄15~87(49.03±13.54)岁.根据该人群脉压三分位数水平分为三组:脉压≤48 mm Hg(1 mm Hg=0.133 kPa)、49~59 mm Hg和〉59mm Hg.应用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技术(QIMT)和常规二维超声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双侧颈总动脉.测量舒张末期IMT,比较双侧颈动脉IMT在各组间的差异和变化趋势,分析其与年龄、体重指数、脉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等危险因素之间的关联.结果 (1)双侧颈动脉IMT随脉压增加而增厚,趋势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颈总动脉(LCC)IMT在第1分位组与第2分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第3分位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颈总动脉(RCC)IMT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进入颈总动脉IMT回归方程的顺序和关联因素.左侧为年龄、脉压、体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和TG,其回归方程LCC-IMT=32.61+4.29(年龄)+1.77(脉压)+1.87(体重)+16.52(LDL.C)+11.77(血糖)-9.92(TG),r=0.663,r2=0.44,P〈0.001;右侧为年龄、脉压和身高,其回归方程RCC-IMT=5.19(年龄)+1.61(脉压)+2.62(身高)-219.36,r=0.636,r2=0.41,P〈0.001.结论 畲族自然人群双侧颈动脉IMT随脉压变化存在差异,与年龄、脉压、体重、LDL-C、血糖、TG和身高明显相关. 洪永强 王宏宇 郑长业 黄孟华 吴秀琴 曾诚 韦朝清 李朝军关键词:颈总动脉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 脉压 自然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