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TA790163)

作品数:16 被引量:319H指数:11
相关作者:孙才志邹玮王雪妮汤玮佳赵良仕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水利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贫困
  • 4篇虚拟水
  • 4篇水资源
  • 3篇生态
  • 2篇虚拟水战略
  • 2篇虚拟资源
  • 2篇生态补偿
  • 2篇生态要素
  • 2篇水资源承载
  • 2篇水资源承载力
  • 2篇水资源利用
  • 2篇农村
  • 2篇农业
  • 2篇贫困测度
  • 2篇资源利用
  • 2篇经济贫困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水源地
  • 1篇虚拟耕地
  • 1篇要素生产率

机构

  • 16篇辽宁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孙才志
  • 7篇邹玮
  • 4篇王雪妮
  • 4篇汤玮佳
  • 3篇赵良仕
  • 2篇陈丽新
  • 2篇杨新岩
  • 2篇韩雪
  • 1篇刘玉玉
  • 1篇于振亮
  • 1篇陈栓
  • 1篇马国栋
  • 1篇刘立权
  • 1篇陈琳

传媒

  • 5篇资源科学
  • 3篇水利经济
  • 3篇中国软科学
  • 2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我国2000—2009年八大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通过粮食贸易产生的虚拟水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向南方地区;在八大区域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虚拟水净调出区,其他五大区域为虚拟水净调入区,其中华南和东南为主要的净流入区。我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的原因,除受水资源影响外,还受到耕地资源、生态需要、经济因素、人口、政策因素的限制。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水流动格局主要受大豆影响,大米、小麦、玉米虚拟水含量仍以出口为主。基于虚拟水流动格局构建的区际间农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型,为解决农业生态补偿中补偿主客体不明确及补偿标准模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水资源承载力不会影响虚拟水流动格局,但却是虚拟水流动格局合理与否的参照。
韩雪
关键词:虚拟水农业生态补偿虚拟水战略水资源承载力
辽宁省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估算与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1998—2008年11年间的用水边际效益进行了估算。采用fuzzy isodata方法根据用水边际效益对14个城市进行聚类,通过聚类中心分析了辽宁省用水边际效益的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用水边际效益是在不断的增长,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在加大,其资源价值在不断提高;借助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1998—2008年11年间东中西三大地带用水边际效益的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主要原因,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都呈缩小态势,并逐渐收敛趋同。该结果对辽宁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孙才志杨新岩王雪妮于振亮
关键词:生产函数锡尔指数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国际农产品虚拟水净进口量由2000年的117.1亿m3扩大到2008年的798.5亿m3,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大豆进口量的剧增;区际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表明,我国北方地区通过农产品贸易向南方地区净调出的虚拟水由2000年的163亿m3增加到2008年的313.5亿m3。其中,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水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耕地资源、人口、经济驱动、国家政策和技术进步五个因素对其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最后,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农业水资源援助战略、跨流域调水及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四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维持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陈丽新孙才志
关键词:虚拟水
中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65
2011年
在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数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贫困指数基础上,分别综合考虑资源、设施、能力、使用、环境5方面和收入、支出、教育、健康、发展环境、家庭供养及就业6方面,构建适用于我国省际间进行比较的中国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经济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为各指标赋以权重。对2009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水贫困及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协调度分析并进行空间分异。计算结果能够反映我国水贫困水平和经济贫困程度的实际情况,并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存在较高程度的耦合度,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整体水平从西到东逐渐变好,得出我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为共生关系、在扶贫政策中应加入减少水贫困策略的结论。最后,从建立与完善水权制度、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加强水生态保护与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减贫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王雪妮孙才志邹玮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
基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中国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评价被引量:22
2013年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赵良仕孙才志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全要素生产率
基于WPI-ESDA模型的中国水贫困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被引量:49
2011年
水贫困评价是当今水科学的新领域。本文介绍了水贫困的研究概况,界定了水贫困概念,将水贫困分为自然水贫困和经济社会水贫困两个层面。依据牛津大学水贫困指标框架,适当添加反映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指标,建立了由资源、设施、能力、使用和环境5个子系统综合而成的水贫困评价体系,利用综合赋权法对各子系统内部进行加权,并用动态层次分析法赋予各子系统不同时期的权值,体现了利用社会资源对水资源稀缺的适应性逐渐提高的现实。对1997年-2008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贫困水平进行计算和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方地区自然水资源贫乏但是使用效率较高,东部地区的使用能力和设施水平普遍较高,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能更多关注环境保护,西部地区在各个子系统得分普遍较低;无论是自然水贫困还是经济社会水贫困都存在高度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现象,水贫困分布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自然资源稀缺的束缚,依然呈现南北分划的态势。
孙才志王雪妮
中国农村水贫困和经济贫困的时空耦合关系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构建适于中国农村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1995-2011年间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验证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之间存在共生关系。通过构建农村水贫困与农村经济贫困的耦合度模型,测算出两者的历年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分4个时间阶段观察与分析17年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时空耦合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各阶段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处于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占一半以上;呈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在增加,低度耦合的地区数在减少;各地区的耦合状态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多样性显著。据此,提出治理农村经济贫困和水贫困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三农"问题均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孙才志陈琳赵良仕邹玮
基于ESDA的中国省际水足迹强度的空间关联格局分析被引量:88
2013年
水足迹强度是一个反映水的利用效率的指标,论文在对1995—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水足迹计算的基础上(因资料所限,未考虑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15 a来各地区水足迹强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演变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足迹强度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区域发展并不平衡;②从全局空间分异来看,中国各地区水足迹强度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即水足迹强度高的地区相互邻接,强度低的地区相互邻接;③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空间正相关模式(LL集聚和HH集聚)所占比例很大,且在研究年份内逐渐增加,反映出水足迹强度的LL集聚和HH集聚变得越来越显著。LL集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向周边扩散的趋势;HH集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在空间分布上较稳定。
孙才志陈栓赵良仕
关键词:水足迹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本研究通过构建我国农村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水贫困指数模型(WPI)、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模型,对我国2000年至2009年31个省份农村地区水贫困测度及各省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基本显示了我国农村地区近年来水贫困程度分布范围及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程度。运用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各省份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协调关系进行研究,并基于测算的协调度结果对我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及工业化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缓解农村水贫困、促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孙才志汤玮佳邹玮
关键词:城市化工业化
中国农村水贫困测度及空间格局机理被引量:26
2012年
通过构建我国农村水贫困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水贫困指数模型(WPI)及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对我国2004~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单位农村地区水贫困状况进行测算,结果基本显示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水贫困程度的分布格局。其中高水贫困地区为宁夏、海南、天津、甘肃、山西、吉林、重庆、新疆、贵州、内蒙古;中水贫困地区为陕西、青海、上海、辽宁、福建、黑龙江、安徽、北京、江西、湖北、河北;低水贫困地区为广西、云南、河南、浙江、湖南、山东、江苏、广东、四川、西藏。同时对我国农村水贫困空间格局机理进行研究,并就此提出治理农村水贫困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力图为我国最终实现"三农"问题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及政策性启示。
孙才志汤玮佳邹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