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

作品数:1,575 被引量:12,805H指数:43
相关作者:张成陈规划秦炯王玉凤何晓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558篇期刊文章
  • 36篇学位论文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98篇医药卫生
  • 19篇生物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0篇细胞
  • 149篇基因
  • 104篇肿瘤
  • 85篇蛋白
  • 76篇动脉
  • 72篇血管
  • 69篇术后
  • 67篇肝移植
  • 63篇综合征
  • 61篇干细胞
  • 57篇受体
  • 56篇免疫
  • 54篇凋亡
  • 54篇肝癌
  • 51篇儿童
  • 50篇骨髓
  • 49篇多动障碍
  • 49篇手术
  • 49篇注意缺陷多动...
  • 42篇多态

机构

  • 228篇华中科技大学
  • 176篇中山大学附属...
  • 152篇复旦大学
  • 11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1篇中山大学
  • 74篇山东大学
  • 58篇西安交通大学...
  • 56篇北京大学第六...
  • 55篇中山医科大学...
  • 54篇中南大学湘雅...
  • 43篇中国医学科学...
  • 42篇北京协和医学...
  • 39篇北京协和医院
  • 39篇中国医学科学...
  • 37篇西安交通大学...
  • 3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1篇中国医学科学...
  • 29篇北京大学口腔...
  • 25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5篇张成
  • 66篇陈规划
  • 58篇秦炯
  • 54篇王玉凤
  • 53篇何晓顺
  • 48篇陆敏强
  • 48篇陈孝平
  • 44篇杨扬
  • 43篇张运
  • 42篇廖二元
  • 42篇龚均
  • 42篇蔡常洁
  • 39篇龚建平
  • 37篇孔维佳
  • 37篇卢锡林
  • 35篇张梅
  • 31篇伍贤平
  • 30篇朱晓峰
  • 30篇黄洁夫
  • 30篇罗小平

传媒

  • 56篇北京大学学报...
  • 4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5篇中华血液学杂...
  • 30篇中华医学遗传...
  • 30篇中华放射肿瘤...
  • 29篇中华外科杂志
  • 28篇中华整形外科...
  • 26篇中华实验外科...
  • 25篇中华神经科杂...
  • 25篇中华儿科杂志
  • 2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1篇中华眼科杂志
  • 21篇中山大学学报...
  • 20篇中国神经精神...
  • 19篇中华肝胆外科...
  • 18篇实用儿科临床...
  • 18篇中华普通外科...
  • 17篇中华超声影像...
  • 16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0
  • 7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24篇2015
  • 45篇2014
  • 53篇2013
  • 55篇2012
  • 76篇2011
  • 95篇2010
  • 115篇2009
  • 109篇2008
  • 168篇2007
  • 161篇2006
  • 192篇2005
  • 163篇2004
  • 140篇2003
  • 79篇2002
  • 65篇2001
  • 43篇2000
1,5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替代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探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替代药物治疗POAG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SOLO(R) SLT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仪对正在接受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眼压控制≤21 mmHg(1 mmHg =0.133 kPa)的进展期POAG患者45例(67只眼)进行SLT治疗.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生成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标准能量治疗组:34只眼接受标准能量270°前房角小梁网SLT治疗;另一组为阈下能量治疗组:33只眼接受阈下能量360°前房角小梁网SLT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日眼压曲线,抗青光眼药物数量及并发症等指标.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6.4个月.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如基本资料、日眼压波动、激光能量使用双侧t检验或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用药种类使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 U 检验或Wilcoxon rank检验.计数资料成功率和并发症采用卡方或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治疗前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分别为(2.3±0.5)种和(2.1±0.4)种,治疗后最后一次随访用药种类分别为(1.3±0.5)种和(1.1±0.3)种,治疗前后用药种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77,-5.396;P <0.05).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1% 和87.9% (P-0.70).标准能量治疗组和阈下能量治疗组日眼压波动在治疗前分别为(3.6±1.0) mmHg和(3.9±1.4)mmHg,治疗后分别为(2.3±1.0)mmHg和(2.4±0.9)mmHg,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11,4.679;P<0.05).标准能量治疗组激光治疗总能量为(47.8±6.0) mJ高于阈下能量治疗组(43.2±5.1) mJ(t =12.006,3.233;P <0.05),两组间在日眼压波动,治疗成功率、减少药物种类、治疗前后眼压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SLT作为POAG患者抗青光眼药物替代治疗的方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减少患�
张洪洋杨扬帆徐建刚余敏斌
关键词:激光疗法小梁网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 (mdx鼠 )的效果。方法 取 4~ 5周龄昆明鼠骨髓干细胞 ,体外培养 3d ,静脉移植到 7Gyγ射线预处理 7~ 8周龄mdx鼠体内。临床监测受体鼠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表现 ,并对移植 12周mdx鼠的运动功能、肌电生理、dystrophin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5只 7Gy剂量放疗mdx鼠 ,静脉移植 4 8× 10 6骨髓干细胞 ,3个月后 ,肌电图指标有了部分改善 ;10 %肌纤维表达了dystrophin蛋白。结论 静脉移植同种非同系鼠骨髓干细胞治疗mdx鼠有效 ,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有着理想的前景。
陈松林张成黄文张为西刘晓蓉李群卢锡林
关键词:骨髓干细胞移植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肌电生理DYSTROPHIN蛋白
3种术式矫正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3种术式矫正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1 135例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根据其临床特征分别选择软骨管成形或加钢丝悬吊术(198例)、耳廓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术(72例)和组织扩张器结合自体肋软骨移植外耳再造术(865例)3种术式。通过对570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不同术式的术后临床效果和优缺点。结果:长期随访观察表明,570例患者术后双耳位置、形态、大小基本对称,少有复发现象和严重并发症。3种术式修复Ⅰ度先天性小耳畸形的随访优良率,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根据患者残耳临床特征选择以上3种不同术式修复轻度先天性小耳畸形,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李学川赵延勇韩娟庄洪兴
关键词: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再造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关节内压被引量:15
2018年
颞下颌关节是口腔颌面部咀嚼系统的枢轴关节,承担着口腔颌面部语言、咀嚼等复杂精细的功能运动。当颞下颌关节发生病理变化或者功能异常时,除了影像学、滑液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因子的表达发生变化,关节内的压力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机制和病程。本文将作者课题组近30年来对正常及病理情况下颞下颌关节内压的变化规律相关研究,及其对颞下颌关节组织变化和生物力学的影响等进行阐述,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张志光刘文静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皮瓣
大鼠前庭内侧核胆碱能受体介导的钙离子荧光显像及信息转导机制研究
目的目前眩晕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手术和眩晕康复治疗三个方面,随着对前庭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康复治疗是治疗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过去的大约20年中,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理技术的发展,发现前庭神经核在前庭代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孙大为孔维佳王彦君
关键词:前庭内侧核胆碱能受体钙离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文献传递
内源性一氧化碳对反复热性惊厥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内源性血红素加氧酶1(HO-1)/一氧化碳(CO)系统对反复热性惊厥(FS)脑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21日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Fs组、Fs+锌原卟啉(ZnPP—IX)组和Fs+血红素(Hemin)组,每组12只;采用反复热水浴法诱导大鼠惊厥,隔日1次,共诱导10次;记录各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惊厥强度及惊厥持续时间;双分光光度计法间接测定皮质CO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皮质中HO—1、GRP78、P—PERK、P-eIF2ct及CHOP蛋白表达。结果Fs组、Fs+ZnPP-Ⅸ组和Fs+Hemin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强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S组大鼠大脑皮质C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Fs4-ZnPP—IX组较Fs组皮质CO水平明显降低,Fs+Hemin组较Fs组皮质C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Fs+ZnPP-Ⅸ组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较Fs组进一步增多,Fs+Hemin组神经元凋亡较FS组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各组均有HO-1、GRP78、p-PERK、p-elF20t及CHOP蛋白表达,与Fs组比较,Fs+znPP-Ⅸ组HO-1、GRP78蛋白表达减少,P—PERK、P—elF2ct及CHOP蛋白表达增高,而Fs4-Hemin组HO-1、GRP78表达增高,P—PERK、P—eIF2ct及CHOP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低浓度增加HO-1/CO的表达够减轻反复Fs导致的脑损伤;HO-1/CO可能通过内质网GRP78-PERK-elF20t—CHOP/GADD153通路发挥对反复Fs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伊文霞韩颖赵阳张静秦炯
关键词:热性惊厥脑损伤一氧化碳血红素加氧酶1内质网应激
BDNF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体外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分化中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分别用BDNF和β-巯基乙醇(β-ME)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诱导1h、6h、12h及24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NSE、MAP-2及GFAP)的表达,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点的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凋亡。结果: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β-ME和BDNF诱导的细胞均能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stin和NSE,不表达MAP-2;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GFAP也有较弱表达。β-ME组诱导12h后nestin的表达转为阴性,NSE表达也减弱,而BDNF组直至24h nestin和NSE表达才渐转阴性;BDNF诱导的细胞S期百分率均较同时点的β-ME组高,β-ME在诱导后12h出现了凋亡峰,BDNF诱导组在观察的时点内均未出现凋亡峰。结论:β-ME诱导细胞的神经元特异性蛋白表达的减少与细胞凋亡在时间上一致,说明分化后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与凋亡有关;而BDNF诱导细胞的蛋白表达减少与细胞凋亡无关,提示BDNF诱导分化后的细胞死亡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或者BDNF可能有抗凋亡作用。
黄文张成陈松林张为西冯善伟柳太云姚晓黎曾樱
关键词:骨髓间质干细胞细胞分化细胞凋亡
中孕期超声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0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孕期超声筛查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软指标与胎儿染色体异常之间的关系,对超声软指标的临床价值作一评估。方法2004年2月至2006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产前筛查孕妇8810例,共筛查8883例胎儿(其中73例为双胎),中孕期详细超声筛查有无结构异常及染色体异常软指标,根据孕妇年龄、血清学筛查结果及超声检查综合评定,决定是否行羊膜腔穿刺染色体检查。染色体异常软指标主要包括:颈项软组织增厚、肱骨股骨偏短、轻度肾盂扩张、心室强光点、肠管强回声等。结果8883例胎儿中,发现染色体异常软指标598例,占6.73%。超声软指标诊断21-三体综合征敏感度为69.23%,特异度为93.36%,假阳性率6.74%。结论中孕期超声染色体异常软指标,对于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任芸芸李笑天严英榴张月萍张珏华常才周毓青孙莉
关键词:超声染色体异常妊娠
金钠多对耳蜗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全身及局部应用金钠多对豚鼠耳蜗微循环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耳蜗微循环紊乱所致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 96只豚鼠随机分为圆窗膜用药组 (4 0只 )和静脉用药组 (5 6只 )。圆窗膜用药组又分为对照组 (7只 )、3.5 g/L组 (18只 )、0 .35 g/L组 (7只 )和0 .0 35 g/L组(8只 ) ;静脉用药组又分为对照组 (8只 )、2 .8mg/kg组 (12只 )、3.5mg/kg组 (15只 )、3.85mg/kg组 (10只 )和4 .2mg/kg组 (11只 )。圆窗膜用药组直接将药液或对照液 2 μl滴于圆窗龛 ;静脉用药组将药液或对照液经微泵均匀输入颈外静脉。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量仪 (LDF)监测耳蜗血流量 (CBF) ,用压力传感器及前置放大器记录平均动脉血压 (MABP) ,经A/D转换器同步输入计算机 ,供统计、分析。结果 :圆窗膜用药组中 ,对照组和 0 .0 35 g/L组CBF无明显变化 ;3.5 g/L组CBF下降 4 .95 %,0 .35 g/L组CBF下降4 .75 %,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 ;MABP各组均无明显变化。静脉用药组中 ,对照组及 2 .8mg/kg组CBF无显著性变化。 3.5mg/kg组、3.85mg/kg组和4 .2mg/kg组CBF分别增加4 .5 3%、5 .2 1%及 6 .6 5 %,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 ,且CBF变化与给药剂量之间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P
陈敏孔维佳
关键词:耳蜗微循环银杏叶提取物
交联型异体脱细胞巩膜行眼部修复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将交联型异体脱细胞巩膜植入眼睑,研究其组织相容性及抗原性变化。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去除睑板后,分别植入兔交联型脱细胞巩膜和异体巩膜,于植入后1、4、8、12周观察全身及局部光镜和免疫学变化。结果脱细胞巩膜和异体巩膜植入眼睑后第1周、4周、8周,两组间外周血IgG、IgA、IgM、C3、C4和CD4+T细胞、CD8+T细胞定量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4周、8周、12周,植入局部的光镜显示:脱细胞巩膜组的炎症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要小于异体巩膜组,8周后植入的异体巩膜组织中央部发生少量坏死溶解现象,术后12周两组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完全长人植片。术后1、4、8周,局部CD4+T及CD8+T细胞计数显示脱细胞巩膜组明显少于异体巩膜组。结论兔脱细胞巩膜植入眼睑后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同种异体巩膜小。
聂丹瑶陈家祺
关键词:脱细胞基质
共1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