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2A09-JS03)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3
相关作者:王靖刘义国倪永君林琪更多>>
相关机构:青岛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冬小麦
  • 3篇小麦
  • 3篇保护性耕作
  • 2篇耕作
  • 2篇耕作模式
  • 2篇保护性耕作模...
  • 1篇冬小麦产量
  • 1篇性状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理化
  • 1篇土壤理化性
  • 1篇土壤理化性状
  • 1篇籽粒
  • 1篇籽粒品质
  • 1篇小麦产量
  • 1篇理化性状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还田
  • 1篇光合特性

机构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林琪
  • 3篇倪永君
  • 3篇刘义国
  • 3篇王靖

传媒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在大田条件下设4个处理: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还田深松免耕(NTS),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返青后,保护性耕作0.20cm土壤容重低于传统处理,有机质含量、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高于传统处理,但20~40cm土壤养分各项指标除NTS表现与0~20cm相同趋势外,NT1和NT2有减小趋势。保护性耕作最终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但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m^2,产量表现:NTS〉CT〉NT2〉NT1。表明,土壤深松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土壤耕层和耕层以下土壤理化性状,发挥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潜力。
王靖林琪倪永君刘义国王明锦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状冬小麦
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9年
为给胶东地区旱地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依据,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还田免耕(NT2)和还田深松免耕(NTS)4个耕作方式,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小麦花后叶面积指数及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明显高于CT处理,且高值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光合功能期的延长,增强了籽粒灌浆速率,最终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其中NTS处理表现最好,但保护性耕作降低了公顷穗数,比传统耕作减少240万/ha,产量表现:NTS>CT>NT2>NT1,说明土壤深松与秸秆还田相结合是该地区旱地冬小麦最适宜的耕作方式。
王靖林琪倪永君刘义国王炳军
关键词:冬小麦旱地保护性耕作光合特性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09年
为了解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在山东胶东地区旱地设置传统耕作(CT)、还田免耕(NT1)、整秆覆盖免耕(NT2)、深松还田(NTS)4个不同耕作模式,测定和分析了各模式下冬小麦籽粒基本品质性状、淀粉糊化特性、面团吹泡指标、稠度指标和拉伸仪参数。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改善小麦籽粒品质。在3个保护耕作模式中,NT1和NT2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影响,但可改善面筋质量、加工品质及面团弹性,NT2还有利于改善小麦面团拉伸特性;NTS则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湿面筋含量,改善面条蒸煮品质、加工品质、口感及面团拉伸特性,但降低了延伸性。综合各品质性状表现,以NTS最优,NT2和NT1次之。
王靖林琪倪永君刘义国
关键词:冬小麦保护性耕作籽粒品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