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808900)

作品数:5 被引量:97H指数:5
相关作者:徐义刚陈军宋彪罗震宇王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锆石
  • 2篇火成岩
  • 2篇二叠纪
  • 2篇大火成岩省
  • 1篇地表
  • 1篇地幔
  • 1篇地幔柱
  • 1篇定年
  • 1篇玄武岩
  • 1篇扬子板块
  • 1篇扬子板块北缘
  • 1篇中段
  • 1篇三塘湖盆地
  • 1篇山岩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灭绝
  • 1篇生物效应
  • 1篇石炭
  • 1篇石炭世
  • 1篇同位素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作者

  • 2篇陈军
  • 2篇徐义刚
  • 1篇郜瑭珺
  • 1篇陈红汉
  • 1篇宋彪
  • 1篇钟玉婷
  • 1篇黄小龙
  • 1篇刘海泉
  • 1篇郑建平
  • 1篇陈赟
  • 1篇颉炜
  • 1篇姜承鑫
  • 1篇苏玉平
  • 1篇李洪颜
  • 1篇王平
  • 1篇刘少峰
  • 1篇位荀
  • 1篇何斌
  • 1篇王焰
  • 1篇罗震宇

传媒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疆东北部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锆石U-Pb定年被引量:9
2010年
新疆东北部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十分发育,但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是二叠纪还是石炭纪一直存有争议。本文用LA-ICP-MS方法测定了该盆地的马朗凹陷中马17井卡拉岗组的3个层位的玄武岩的锆石U-Pb年龄,得到1543.1 m处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43.5±2.4 Ma,1954.3 m处的锆石两组加权平均年龄为331.3±5.0 Ma和306.6±5.3 Ma,2327 m处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25.2±3.0 Ma。表明卡拉岗组时代可能不是二叠纪,而是石炭纪。其年龄分布大致有上老(早石炭世)和下新(晚石炭世)的特点。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马朗凹陷马17井火山岩较发育、有多期火山活动的特点有关。在排除地层倒转的情况下,层位高的火山岩锆石年龄老可解释为与上面层位的火山岩可能捕获早期岩浆结晶锆石有关。说明最小的年龄(306.6 Ma)可作为该组火山岩的喷发年龄:卡岗组时代定为晚石炭世更合适。
张明民陈红汉郑建平苏玉平
关键词:三塘湖盆地玄武岩锆石U-PB定年晚石炭世
用SHRIMP测定锆石U-Pb年龄的工作方法被引量:38
2015年
用SHRIMP测定锆石U-Pb年龄涉及锆石单矿物分选、样品靶制备、U-Pb同位素组成测定、原始数据处理、数据解释等多方面。锆石分选中要避免不同样品的交叉污染,要尽量将岩石中所有的锆石分选出来;淘洗岩石粉末时要避免丢失细小的锆石,因细小的锆石更重要。制作样品靶时,粘贴到样品靶的锆石应反映岩石中锆石的全貌。数据处理中,要修正或剔除异常数据、评估拟参加加权平均计算的每个数据权重的合理性。通常用测得的众数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侵位年龄或喷发年龄会老于实际年龄,应使用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来限定岩浆侵位或喷发年龄。
宋彪
关键词:SHRIMPU-PB矿物分选锆石同位素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前陆带构造变形特征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扬子板块北缘中段前陆褶皱逆冲带在中生代经历了多期的构造叠加和改造,其复杂的构造样式记录了早期扬子板块与秦岭—大别微板块拼贴碰撞作用以及晚期转入的陆内变形过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扬子板块北缘中段保康—房县地区前陆带构造变形样式及运动学特征的分析,划分出扬子板块北缘前陆褶皱逆冲带的根部、前锋及其内部次级的逆冲推覆构造单元;同时识别出一条过保康—神农架—蒲溪一带近东西走向的左行走滑剪切带,分析表明该左行走滑带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全面转入陆内变形之后、大巴山大规模向南西逆冲推覆运动之前的中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期间。该左行走滑剪切带对扬子板块相对于华北板块发生顺时针旋转的过程起到了调节作用,对于扬子板块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王凯刘少峰王平姜承鑫郜瑭珺
关键词:扬子板块构造格架左行走滑
二叠纪地幔柱与地表系统演变被引量:28
2017年
本文简要总结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的主要研究进展:(1)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形成于~259 Ma,持续时间小于1 Ma,是地幔柱头熔融的产物;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为多阶段喷发(~300,~290,280 Ma),持续时间超过20 Ma,是孕育地幔柱活动的产物。(2)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发现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上下地壳界面"消失"、下地壳增厚且具高波速特征、岩石圈地幔减薄,是地幔柱熔融产物在地壳不同深度底侵和内侵的结果。(3)完善了大火成岩省岩浆矿床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地幔柱成矿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地幔柱结构、岩浆源区特征、结晶分异过程、硫化物饱和、地壳混染和岩浆侵位过程等是地幔柱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4)从相对和绝对时间角度确证了西伯利亚和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分别对应于二叠纪末(PTB)和瓜德鲁普统-乐平统界线(GLB)生物灭绝事件;重建了华南二叠-三叠纪海水温度和p H值的演变历史,使甄别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直接诱因成为可能。
徐义刚钟玉婷位荀陈军刘海泉颉炜罗震宇李洪颜何斌黄小龙王焰陈赟
关键词:大火成岩省地幔柱二叠纪成矿系统生物灭绝
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环境与生物效应:进展与前瞻被引量:20
2017年
地质历史时期大规模火山活动与同期古环境、生物多样性显著变化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内在机制联系,日渐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二叠纪,系统回顾了近年来关于二叠纪3个大火成岩省(塔里木、峨眉山、西伯利亚)及其同期古环境背景、生物演化事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研究领域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陈军徐义刚
关键词:二叠纪大火成岩省古环境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