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840)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4
相关作者:唐小龙蔡淑玉冯启胜潘志忠黄丽惜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2篇杂合性
  • 2篇杂合性缺失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细胞
  • 2篇胃癌
  • 2篇细胞
  • 1篇抑制基因
  • 1篇疫苗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胃癌
  • 1篇杂合性缺失分...
  • 1篇肾癌
  • 1篇肾癌细胞
  • 1篇肾肿瘤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树突状细胞瘤...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
  • 2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唐小龙
  • 2篇李锦添
  • 2篇买世娟
  • 2篇冯炳健
  • 2篇余杏娟
  • 2篇夏建川
  • 2篇詹友庆
  • 2篇黄丽惜
  • 2篇蔡淑玉
  • 2篇潘志忠
  • 2篇冯启胜
  • 1篇江振友
  • 1篇徐萌
  • 1篇付莉
  • 1篇陆大祥
  • 1篇张洹
  • 1篇谢春梅

传媒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原发性胃癌染色体7q31的最小共同缺失区域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背景与目的:先前的研究显示7号染色体长臂(7q)在原发性胃癌有高频缺失;位于7q31的D7S486是7q上最高频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位点,且该位点的LOH频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推测D7S486位点附近可能存在胃癌相关的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TSG)。为能在更小的区域内找寻胃癌相关的TSGs,本研究通过检测原发性胃癌在7q31区域内微卫星标记位点的LOH情况,确定胃癌的最小共同缺失区域,并分析它们在胃癌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D7S486位点为中心,在位于其上下的7q31区域内选取平均遗传距离约0.5厘摩(centimorgan,cM)的12个微卫星标记。显微切割78例原发性胃癌和相应的正常胃粘膜组织,分别提取DNA;进行多重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以GeneScan、Genotyper软件分析各微卫星位点的LOH情况。根据LOH结果作图,确定胃癌在7q31内的最小共同缺失区域,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联系,分析区域缺失在胃癌发病中的可能作用。结果:12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均可在原发性胃癌中出现LOH,总的LOH频率为41.7%(40/72)。LOH的最高频位点是D7S486(位于7q31.2),为30.4.%(17/56);次高频位点是D7S650(位于7q31.3),为21.1%(8/38)。原发性胃癌在7q31内有两个最小共同缺失区域,分别为D7S2543~D7S486和D7S480~D7S650(长度均约为90kb)。D7S2543~D7S486区域缺失的频率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和P=0.03);D7S480~D7S650区域缺失的频率与胃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3),且该区域缺失仅出现于临床Ⅲ/Ⅳ期、T3/T4期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结论:原发性胃癌在染色体7q31上存在两个最小共同缺失区域,分别为D7S2543~D7S486和D7S480~D7S650;在这两个区域内可能存在胃癌发展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
李锦添付莉夏建川冯炳健买世娟余杏娟黄丽惜冯启胜潘志忠詹友庆
关键词:胃肿瘤杂合性缺失
胃癌7号染色体长臂的杂合性缺失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7号染色体长臂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以初步确定7号染色体长臂上与胃癌相关基因连锁最密切的微卫星多态位点及LOH的临床意义。方法:在70例原发性胃癌中应用多重PCR技术扩增覆盖整个7号染色体长臂的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遗传距离为10cm),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PCR产物,用GeneScan、Genotype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9个微卫星位点的LOH均可发生于原发性胃癌,总的LOH频率为34.3%(24/70),其中D7S486和D7S798位点的LOH频率较高,分别为24.0%(12/50)和19.2%(5/26);总的LOH频率随临床分期而显著增高(P=0.046),D7S486位点的LOH频率在淋巴结转移者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5)。结论:在7号染色体长臂D7S486和D7S798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
李锦添买世娟冯炳健冯启胜黄丽惜余杏娟潘志忠詹友庆夏建川
关键词:胃癌7号染色体长臂杂合性缺失肿瘤抑制基因
人类斯钙素1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Stanniocalcin(STC) is a glycoprotein hormone that was firstly found in bony fish.The related human proteins,STC1and STC2,are expressed in a wide variety of tissues.STC1 is involved in calcium and phosphate homeostasis,and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carcinogenesi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ata currently available regarding the human STC1,and discusses the roles they may play in normal physiology and in cancers.
唐小龙张洹
关键词:斯钙素肿瘤
通过肿瘤致敏的DCs活化的CD8^+ T细胞可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英文)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索肿瘤裂解物负载的DCs诱导活化的初始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及活化的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方法:应用黏附法分离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应用GM-CSF +IL-4刺激单核细胞并诱导为iDCs,然后进行分组,应用相应的细胞因子等刺激iDCs转化为mDCs,其中肿瘤裂解物冲击DCs组:冻融抗原负载+TNF-α+IL-1β;无肿瘤裂解物冲击组: TNF-α+IL-1β。再分别用上述DCs与淋巴细胞进行混合培养以刺激混合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并进行分组,肿瘤裂解物冲击DCs组:肿瘤裂解物冲击DCs +IL-2 +IL-7;无肿瘤裂解物冲击DCs组:无肿瘤裂解物冲击DCs +IL-2 +IL-7;对照组: IL-2 +IL-7。结果:成功获得iDCs,并高表达CD86、CD80和HLA-DR;相对于其它组,肿瘤裂解物冲击DCs组mDCs更显著上调CD83,且更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肿瘤裂解物冲击DCs组的CTLs也高表达CD95(Fas)且TNF -α和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肿瘤裂解物冲击DCs可有效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并显著增强相应CTLs的杀死靶细胞的能力,这为发展DCs +CTLs的免疫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新而且简便的生物治疗模式。
唐小龙江振友蔡淑玉
关键词:树突细胞肿瘤免疫疗法
肾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瘤苗的活化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索体外诱导DCs活化的方法和制备肾癌树突状细胞(DCs)瘤苗。方法:制备肾癌细胞冻融抗原;取健康人新鲜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刺激,诱导PBMC为iDCs,然后进行分组,采用不同因子刺激iDCs转化为mDCs,其中A组:冻融抗原负载;B组:TNF-α+冻融抗原负载;C组:IL-1β+冻融抗原负载;D组:TNF-α+IL-1β+冻融抗原负载。结果:各组均可诱导iDCs的成熟,并高表达CD86、CD80和HLA-DR;相对于其它组,D组DCs更显著上调CD83和CD54表达(P<0.05)和IL-12分泌(P<0.01),且D组mDCs更有效地刺激淋巴细胞增殖(P<0.05)。结论:TNF-α+IL-1β与肾癌细胞冻融抗原协同可有效促进DCs成熟、增强诱导淋巴细胞活化的能力。
唐小龙徐萌陆大祥谢春梅蔡淑玉
关键词:树突细胞肾肿瘤抗原肿瘤疫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