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40053)

作品数:18 被引量:33H指数:4
相关作者:金素钰郑玉才黄林付伟刘文静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民族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牦牛
  • 13篇犏牛
  • 12篇雄性不育
  • 12篇不育
  • 11篇睾丸
  • 6篇蛋白
  • 5篇MRNA水平
  • 3篇电泳
  • 3篇杂交
  • 3篇双向电泳
  • 2篇蛋白磷酸酶
  • 2篇蛋白磷酸酶2...
  • 2篇蛋白质
  • 2篇质谱
  • 2篇酸酶
  • 2篇睾丸组织
  • 2篇锌指
  • 2篇磷酸酶
  • 2篇黄牛
  • 2篇白质

机构

  • 18篇西南民族大学
  • 6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18篇黄林
  • 18篇郑玉才
  • 18篇金素钰
  • 7篇付伟
  • 6篇刘文静
  • 5篇林亚秋
  • 5篇李彩霞
  • 4篇任亮
  • 3篇马晓琴
  • 2篇杨乐
  • 2篇唐会会
  • 1篇白文林
  • 1篇毛永江
  • 1篇曾琴
  • 1篇胡雨薇
  • 1篇于淼

传媒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四川动物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蛋白磷酸酶甲酯酶-1表达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为了阐明牦牛杂交后代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进一步验证蛋白磷酸酶甲酯酶-1(PPME1)在牦牛和杂交雄性不育犏牛睾丸中的表达差异,试验提取健康成年牦牛(n=9)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组织总蛋白,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PPME1蛋白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PME1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犏牛(P<0.05)。说明PPME1在犏牛睾丸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其雄性不育存在关联。
屈兵兵白文林黄林金素钰付伟郑玉才
关键词:牦牛犏牛蛋白磷酸酶2A
牦牛和雄性不育杂交后代睾丸组织差异表达核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研究比较牦牛(Bos grunniens)和犏牛睾丸核蛋白的表达差异,以探索公犏牛不育的分子机制。提取牦牛(n=4)和犏牛(n=4)睾丸的核蛋白,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后,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通过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睾丸组织核蛋白双向电泳图谱,检测出在牦牛和犏牛睾丸存在2倍及以上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5个,通过MALDI-TOF-TOF质谱鉴定得到13种差异表达蛋白,大多数为核蛋白,在犏牛睾丸中表达显著下降,另外还包括4种核不均一蛋白(hnRNPs)。这些蛋白质参与精子发生、前体RNA加工和选择性剪接、基因表达调控等过程,其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犏牛精子发生障碍有关。
付伟李彩霞刘文静黄林任亮金素钰林亚秋郑玉才
关键词:牦牛犏牛睾丸雄性不育
牦牛和犏牛睾丸SAMD12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mRNA水平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SAMD12是新近发现的SAM结构域家族成员.为进一步探究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实验从健康成年牦牛(n=10)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常规基因克隆技术,对牦牛SAMD1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牦牛和犏牛睾丸中SAMD12基因mRNA水平.结果本实验克隆获得了牦牛SAMD12基因的3种变异体,分别命名为v715、v779和v852.v715与普通牛5号变异体完全对应;v779含SAM结构域但与普通牛序列存在一些差异,可能是SAMD12基因的新变异体类型;v852无结构域部分可能不表现活性.定量PCR结果显示:SAMD12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其表达水平与犏牛雄性不育无直接关系.
杨乐黄林金素钰雷杰雯郑玉才
关键词:牦牛犏牛睾丸
牦牛Prdm9基因保守区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2014年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从牦牛睾丸组织获得Prdm9基因的cDNA的保守区序列,克隆到pMD19-T载体中。经测序确证后,将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E.coli表达菌BL21(DE3),以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利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将得到的抗原免疫日本大白兔,获得了1∶4效价的牦牛PRDM9保守序列的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后续试验的研究。
曾琴黄林林亚秋金素钰郑玉才
关键词: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牦牛和不育犏牛睾丸中LGR4和ZNF281基因mRNA水平的分析
2018年
LGR4和ZNF281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重要分子,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这两个基因在牦牛及其杂交后代睾丸中的表达.从成年牦牛(n=10)和雄性不育犏牛(n=7)睾丸中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LGR4和ZNF281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这两个基因在睾丸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其中LGR4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中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而ZNF281基因在牦牛睾丸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雄性不育犏牛(P <0. 01),差异达4. 7倍.推测ZNF281在犏牛睾丸中的低表达可能与其雄性不育有关.
于淼金素钰黄林雷杰雯郑玉才
关键词:牦牛犏牛精子发生
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中Prm1和Prm2基因表达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索牦牛(Bos grunniens)杂交后代(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比较了牦牛及其杂交后代睾丸中两种精蛋白(Prm)基因的表达。从成年牦牛(n=13)和犏牛(n=7)睾丸中提取总RNA,定量PCR分析表明,犏牛睾丸中Prm1和Prm2基因的m RNA水平均极显著低于牦牛(P<0.01),这将影响正常精子发生的过程,推测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
王鹏非黄林唐会会金素钰郑玉才
关键词:睾丸
牦牛和黄牛睾丸组织Prdm9基因cDNA序列的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为比较牦牛与普通牛Prdm9基因的序列特征,采用RT-PCR和3'-RACE方法,从牦牛和黄牛睾丸组织总RNA中分别获得Prdm9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经过拼接后获得了牦牛和黄牛Prdm9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长度分别为2580bp和2421bp,编码序列长度均为2091bp,共编码69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56%.分析显示,牦牛和黄牛Prdm9基因开放阅读框有10个核苷酸同义突变和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导致10个氨基酸差异,其中4个位于锌指域.研究结果表明,牦牛和黄牛Prdm9基因结构特征类似,但在锌指域存在一些氨基酸差异,可能会影响该基因的功能.
马晓琴刘文静金素钰黄林郑玉才
关键词:牦牛黄牛睾丸
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泛素结合酶基因Ube2n、泛素连接酶基因Trim36表达水平的比较
2017年
为探讨蛋白质泛素化与牦牛杂交后代睾丸精子发生异常的相关性,比较了参与泛素化的2种酶基因(泛素结合酶基因Ube2n、泛素连接酶基因Trim36)在成年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中的mRNA水平。定量PCR分析显示,牦牛(n=9)睾丸中Ube2n、Trim36基因的mRNA水平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犏牛(n=7),其中Trim36 mRNA水平相差10倍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犏牛睾丸蛋白质泛素化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会影响精子发生过程中正常的蛋白质更新。
尚秋萍黄林胡雨薇雷杰雯金素钰郑玉才
关键词:牦牛睾丸蛋白质降解泛素化
牦牛PRDX5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其在牦牛与犏牛睾丸中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16年
测定牦牛PRDX5基因序列,并比较其在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探究该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从牦牛睾丸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并测序获得牦牛PRDX5基因的c DNA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牦牛与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牦牛Prdx5序列长759 bp,包含长660 bp的CDS区,该序列与普通牛基因相差4个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9.47%,相差的4个核苷酸导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氨基酸残基差异;Prdx5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牦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犏牛(P<0.01),是犏牛睾丸组织中表达量的6倍,提示Prdx5在犏牛睾丸组织中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其雄性不育有关。
唐会会郑玉才王鹏非金素钰黄林
关键词:牦牛睾丸
牦牛和雄性不育犏牛睾丸ERK1、ERK2、P38基因mRNA水平的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MAPK信号通路对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与凋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被认为是精子发生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比较MAPK信号通路中ERK1、ERK2、P38基因在牦牛及其杂交后代犏牛睾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探索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实验从成年雄性牦牛(n=10)和犏牛(n=7)的睾丸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ERK1、ERK2、P38基因mRNA水平。结果表明:牦牛睾丸中ERK1、ERK2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犏牛(P<0.01),P38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中均有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ERK1、ERK2基因作为MAPK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可能与犏牛睾丸精子发生障碍有一定关联。
雷杰雯黄林金素钰郑玉才
关键词:牦牛犏牛MAPK信号通路ERK1ERK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