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AZH222)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朱丽霞罗静刘鹏程郑文升胡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建平中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异速增长
  • 1篇在职
  • 1篇人口
  • 1篇人气
  • 1篇生产性服务业
  • 1篇适用住房
  • 1篇搜索
  • 1篇搜索功能
  • 1篇住房
  • 1篇住房问题
  • 1篇耦合度
  • 1篇相互作用
  • 1篇路网
  • 1篇经济适用
  • 1篇经济适用住房
  • 1篇就业
  • 1篇空间布局研究
  • 1篇扩散
  • 1篇家庭
  • 1篇管治

机构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建平中学

作者

  • 7篇朱丽霞
  • 5篇罗静
  • 3篇刘鹏程
  • 2篇郑文升
  • 2篇胡娟
  • 1篇曾菊新
  • 1篇王晓芳
  • 1篇杨琴
  • 1篇蒋华雄
  • 1篇田玲玲
  • 1篇田野
  • 1篇陈智贤
  • 1篇罗逍
  • 1篇杨婷

传媒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城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被引量:10
2014年
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特征与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具有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基于武汉市2003和2012年生产性服务业的总量数据和地理数据,对武汉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总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IS和Crimestat技术手段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武汉市目前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处于中低水平的空间集聚,集聚中心和次级中心并存,主要为武汉市独特的城市形态和政府调控及城市规划影响所致;演变过程中集聚的同时有分散,并且有追随城市边缘地区工业园区发展的趋势。
朱丽霞杨婷郑文升刘鹏程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武汉市城市蔓延的空间特征与管治被引量:16
2015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市蔓延问题对科学认识与引导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蔓延指数、紧凑度、蛙跳指数、分形维度、SBC指数、几何重心、雷达图等方面分析1990—2010年间武汉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借助于人口密度梯度和船头波方法分析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蔓延的空间协调性。研究发现:武汉市存在严重的城市蔓延,在蔓延形态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破碎度整体较高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蔓延方向上以西南方为主。与此同时武汉市人口增长仍然集中在主城区而非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长与建成区增长在空间上互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措施。
刘和涛田玲玲田野罗静朱丽霞
关键词:城市蔓延
百度地图API路网搜索功能在职住分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调用百度地图路网搜索API函数直接求解不同交通方式下的通勤距离,为武汉市居民的职住分离状况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同时探讨了计算过程中GPS坐标与百度地图坐标的转换以及在通勤距离求解过程中调用回调函数必须注意的问题。
刘鹏程毕旭罗静朱丽霞
关键词:百度地图API
武汉市人口扩散与就业扩散的时空关系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武汉市2007—2011年的人口和就业面板数据,通过ArcGIS方法探索人口与就业的分布与扩散在空间上的差异性,再运用异速增长模型和人口—就业相互作用模型分析二者的空间协调性及其引致关系。结果发现,武汉市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而人口近一半集中在近远郊区;2007—2011年,人口和就业仍向中心城区集中的同时也向外围扩散,各圈层人口与就业扩散同步性较差,特别是在内部圈层,就业先于人口向郊区扩散;总体上武汉市各圈层的人口与就业发展相对独立,并不存在相互的引致关系。
朱丽霞罗逍罗静胡娟
基于职住平衡视角的武汉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一、引言保障性住房是我国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在经历了2001年--2005年的建设萎缩期后,保障性住房重新成为政策重点。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对象是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随着保障性住房的大力建设,将会解决相当一部分家庭的住房问题,
朱丽霞张开彬崔芹强陈智贤李祉诺
关键词: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性住房问题家庭
最隐蔽路径和最聚人气路径模型的求解研究
2016年
基于道路通行车辆对其周边人口及环境的影响,提出最隐蔽路径模型和最聚人气路径模型,详细给出了两种路径成本属性的计算方法和各种路径具体求解过程。结合武汉市道路网进行实验分析,比较了不同路径下的距离、人口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可为军事、金融、媒体、公交等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和具体计算方法。
杨琴刘鹏程罗静
武汉市职住空间特征及评价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武汉市统计年鉴和2011年的问卷调查,利用ArcGIS工具,采用相关空间分析方法,构建总量职住比、独立系数、外出通勤率和外来通勤率的综合职住指标体系,对武汉市职住空间特征和职住匹配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以向心城镇化发展为主,人口和就业集中在中心城区内;城市居住以中央活动区为中心呈现出向外居住用地比重逐渐降低的特征;就业表现出向心集聚的单中心结构,次级就业中心还未形成,但就业聚集区开始向外扩散;虽然武汉市具有形成多中心结构的地理基础,但当前单中心城市结构特征明显;城市通勤以步行和传统公共交通为主,大多组团通勤都发生在邻近组团内;主城区职住失衡状况不明显;新城组群独立性较强,与中心城区联系松散。
胡娟朱丽霞罗静
城市工业的结构调整与空间分布变化耦合度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结构调整系数定量描述工业结构调整度,引入地理联系系数和地理集中指数考察工业空间分布变动情况,然后建立工业结构调整度和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耦合模型。以武汉市1995—2013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强度C)和交互协调关系(耦合协调度D),据此划分不同的耦合水平,并分析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工业结构较初期发生了较大变化;2)工业分布长期呈现非均衡性,经历了由郊区向城区转移的过程;3)工业耦合协调类型大部分时期处于拮抗阶段,工业增长和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作用强度、耦合协调关系紧密相连。因此,工业结构调整与工业空间优化要协同进行,以取得结构调整和空间优化的双重效益。
郑文升蒋华雄曾菊新朱丽霞王晓芳
关键词:耦合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