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预警项目(1212010640601)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3
相关作者:彭轩明黄波林刘广宁陈小婷孟立朋更多>>
相关机构: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灾害预警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库区
  • 2篇失稳
  • 1篇软弱
  • 1篇软弱夹层
  • 1篇失稳模式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分析
  • 1篇推式
  • 1篇破坏模式
  • 1篇千将坪滑坡
  • 1篇倾角
  • 1篇斜坡
  • 1篇滑坡
  • 1篇滑坡群
  • 1篇岸坡
  • 1篇值模拟

机构

  • 5篇宜昌地质矿产...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彭轩明
  • 5篇黄波林
  • 3篇刘广宁
  • 2篇孟立朋
  • 2篇陈小婷
  • 1篇陈立德
  • 1篇吴吉民

传媒

  • 2篇华南地质与矿...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庆市涪陵区厚层软硬相间岩体失稳模式被引量:6
2009年
重庆市涪陵区厚层软硬相间公路高边坡的详细调查发现,不同的岩层产状,不同开挖方向其斜坡变形破坏模式不同。本文根据野外实例总结了不同岩层产状与开挖方向对应的破坏模式,平缓层状斜坡破坏方式有滑塌式崩塌、倾倒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中倾角层状斜坡破坏方式有顺层滑移和崩塌;高陡倾角层状斜坡坡破坏方式有滑移式崩塌和坠落式崩塌。表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与斜坡岩体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成生联系。通过对不同倾角的斜坡岩体破坏方式研究,可以达到系统评价预测斜坡稳定性的目的;通过公路开挖对不同产状岩层可能造成灾害的预期,可以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大型灾害的发生。
黄波林刘广宁彭轩明
关键词:破坏模式
滑坡联动在滑坡及滑坡群中作用分析——以千将坪滑坡为例
2010年
受2003年7月13日千将坪滑坡的影响,位于其北东侧牵引区的千将坪东滑坡大范围出现了因拉张和剪切作用形成的裂隙。本文研究了因滑坡联动作用而形成的牵引区特征,对千将坪滑坡发生时在千将坪东滑坡体上所产生的裂隙形成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千将坪滑坡体不同部位在滑坡滑动过程中的相互牵引与影响方式。通过研究分析,将滑坡滑动时的牵引方式简单分为以拉张卸荷为主和以边界剪切为主的两种模式,并以这两种牵引模式来分析白果树滑坡群中各个滑坡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拟通过从滑坡联动作用阐述千将坪滑坡以东白果树滑坡群的整体稳定及局部失稳对滑坡群整体稳定性的影响。
孟立朋彭轩明黄波林伏永朋
青干河软硬相间顺向岸坡演化过程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青干河岸坡类型多为顺向、斜顺向岩质岸坡,岸坡演化方式主要以滑坡形式进行.岸坡演化过程主要由岸坡结构及软硬相间岩组特征决定.本文通过对岸坡现状及特征的调查研究,认为岸坡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稳定岩质斜坡阶段—不稳定岩质斜坡阶段—斜坡变形失稳阶段—老滑坡残体消亡阶段;岸坡现状为其演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具体特征体现,岸坡演化过程多按4个阶段周期性进行.利用该规律对青干河岸坡进行了演化阶段分区,对指导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孟立朋彭轩明吴吉民黄波林陈立德
三峡库区巫山县望霞乡廖家坪高陡斜坡失稳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廖家坪高陡斜坡详细勘查结果表明廖家坪坡体上分布有7层软弱层,发育有两组高倾角节理,相互垂直,形成众多危岩体岩柱。上部软弱层为蠕滑层,悬崖壁存在的众多危岩体及岩柱以软弱层为基底。根据平推式滑坡的变形失稳机理分析,计算其起动临界水头高度,认为该斜坡上部坡体平推式滑动的可能性较小。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认为由于基础风化压缩,也可造成硬岩拉张,形成次生倾倒破坏;采用离散元分析验证了廖家坪高陡斜坡倾倒破坏演化过程,模拟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变形破坏现象完全一致,表明该高陡斜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倾倒失稳模式。这一破坏模式的判定为廖家坪高陡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黄波林刘广宁彭轩明
关键词:软弱夹层
三峡库区平缓层状软硬相间斜坡变形模式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09年
三峡库区发育大量软硬相间斜坡岩体,其变形机制复杂多变。以涪陵岩上危岩体为例,分析塑流-拉裂型斜坡的变形控制因素为厚层软基;以云阳云江路高边坡为例,分析压致-拉裂型斜坡的变形控制因素为薄夹层。采用应力分析的方法,对两种类型的岩体破坏进行了分析。塑流-拉裂型斜坡岩体以岩石的拉张破坏为主;滑移-压致拉裂型斜坡岩体以岩石的压张破坏为主。两种模式在结构上的差别为软岩厚度的差别。以巫山望霞危岩体为例说明,当软岩厚度处于相间位置时,其变形模式为复合模式。因此斜坡内部的岩体结构类型与斜坡变形破坏地质力学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斜坡结构变化则变形模式相应变化,其模式可能为过渡的复合式。这一认识对判断单个平缓软硬相间斜坡的变形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陈小婷黄波林刘广宁彭轩明
三峡库区巫山县廖家坪危岩体倾倒机制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廖家坪危岩体位于三峡库区长江左岸,危岩体内部发育有7层软弱岩层和2组裂隙,其变形机制为次生倾倒。采用UDEC离散元模型,对该危岩体倾倒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廖家坪坡体内因次生倾倒形成的拉裂破坏向坡内呈递减趋势;坡体内的倾倒块体受软弱层控制,一般不穿越软弱层,因此不会发生整体性倾倒破坏。各次级悬崖上的危岩体岩柱形成后,出现了向前倾倒翻转破坏和向后仰剧冲或蠕滑两种破坏方式。倾倒的方向与下伏软弱层破坏的关系密切,危岩体跟趾部破坏强烈则向前倾倒翻转破坏,趾部破坏强烈则向后仰剧冲或蠕滑。
黄波林陈小婷彭轩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