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12391901300)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赵勇潘迎捷唐晓阳孙晓红郭丹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副溶血性
  • 7篇副溶血性弧菌
  • 3篇基因
  • 2篇对虾
  • 2篇风险评估
  • 1篇度条件
  • 1篇对虾白斑综合...
  • 1篇对虾白斑综合...
  • 1篇血清型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荧光
  • 1篇致病
  • 1篇致病微生物
  • 1篇杀菌效果
  • 1篇生长动力学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食品微生物
  • 1篇食源

机构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10篇潘迎捷
  • 10篇赵勇
  • 5篇唐晓阳
  • 5篇孙晓红
  • 2篇郭丹凤
  • 2篇王敬敬
  • 2篇彭织云
  • 2篇谢晶
  • 2篇韩婷
  • 2篇冯博
  • 1篇肖莉莉
  • 1篇娄阳
  • 1篇李沁
  • 1篇郭晓滨
  • 1篇储瑞蔼
  • 1篇王慧
  • 1篇巴乾
  • 1篇林婷
  • 1篇蓝英
  • 1篇张炜佳

传媒

  • 3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生命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方法建立副溶血性弧菌在即食虾中的生长预测模型被引量:5
2013年
运用Real-time quantification PCR(real-time qPCR)方法建立副溶血性弧菌在即食虾中生长预测模型。首先构建质粒标准品,梯度稀释后建立标准曲线,然后用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数量,最后建立37℃下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生长预测模型,并与传统涂布计数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eal-time qPCR方法和传统计数方法均可建立Gmo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和Richards模型,模型拟合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以上。基于Real-timeqPCR方法省时省力、特异性好等优点,用Real-time qPCR方法建立微生物预测模型是未来预测微生物学领域的一种发展趋势。
彭织云王敬敬唐晓阳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REAL-TIMEPCR副溶血性弧菌
不同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在南美白对虾中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探讨不同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pathogenic Vibrio parahaemolyticus,pVp)在南美白对虾及其他生长基质(培养基和三文鱼)中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测定了12℃和35℃下,三株pVp(含有tdh基因):ATCC33847、F13、临床分离株(Clinical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train,CV)在南美白对虾中的生长曲线,采用不同一级模型拟合得出生长动力学参数并与同类研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Baranyi模型对三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通过将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比可知,血清型为O3:K6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CV在12℃和35℃下在南美白对虾中的μmax均大于同类研究中的pVp在培养基和三文鱼中的μmax。不同的pVp菌株在12℃、不同生长基质中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见,在构建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预测模型及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充分考虑不同菌株之间以及不同生长基质之间的差异对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唐晓阳韩婷谢晶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
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了8株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6株菌株具有耐药性,其中,1株耐3种抗生素,1株耐2种抗生素,其余4株耐1种抗生素。比较了20、25、37℃下这8株菌株在TSB(含3%NaCl,pH8.0)中的生长特性。通过Bioscreen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建立了这8株菌的一级生长模型,并比较其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延滞期(λ)及最大生长量(a)。同时比较了这8株菌的ERIC-PCR图谱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耐药性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生长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菌株的各个生长参数的大小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且发现ERIC-PCR图谱与菌株的耐药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本研究为耐药性致病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郭丹凤张昭寰肖莉莉娄阳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耐药性风险评估
酸性电解水冰理化指标变化对副溶血性弧菌杀菌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究不同时间下电解水冰的理化特性变化对杀菌效果的影响,作者将5种不同质量浓度电解液(NaCl质量浓度为0.75、1、1.25、1.5、1.75 g/L)制备的电解水于-36℃下制成电解水冰,分别于0、2、4、6、8、10h测定其pH值、氧化还原电位(ORP)及有效氯浓度(ACC),并研究了相应保存时间下电解水冰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灭能力 结果表明:0~6 h内,不同质量浓度间电解水冰的pH值变化不显著;而6h后,NaCl质量浓度≤1g/L制备的电解水冰,其pH变化速率小于NaCl质量浓度>1 g/L的冰.不同浓度电解水冰的ORP、ACC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ORP变化几乎遵循同一趋势;相比NaCl质量浓度≤1.5 g/L制备的电解水冰,NaCl质量浓度>1.5 g/L的ACC损失率较大.0~10 h内,NaCl质量浓度为1.5g/L及1.25 g/L的电解水冰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杀菌量差值最大,与其它所有相邻浓度间杀菌量差值相比,最高比值可达117.6倍.根据相关性分析可得,电解水冰的pH、ORP、ACC对杀菌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1、0.787和0.944.
李继兵林婷廖超靳梦曈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杀菌效果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基因组快速定性定量方法的建立
2013年
对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全基因组样品,使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以及荧光绝对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立了WSSV全基因组快速定性定量的方法。定性实验通过对GenBank中WSSV基因组序列深度分析,选择确定合适的限制性内切酶BamHI对基因组进行酶切,通过比对实际酶切结果和软件模拟酶切结果,以定性待测样品。定量实验使用荧光定量试剂盒,通过建立标准曲线的方法对未知浓度的WSSV基因组样品进行绝对定量。实验结果表明,结合使用酶切分析和荧光定量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方便、经济地对WSSV基因组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WSSV基因组奠定坚实基础。
冯博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全基因组酶切分析
不同温度条件下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表达及其代谢组响应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采用RT-PCR的方法分析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表达,并应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毒力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的响应。【方法】本文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ATCC33846为材料,分别提取不同温度(4、25和37℃)下菌体总RNA和代谢组。采用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tdh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同时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系统为工作平台检测其代谢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比较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轮廓差异,并通过皮尔森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代谢组与tdh基因表达之间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tdh基因表达强弱的排列顺序25℃>4℃>37℃;在tdh基因不同表达水平下发生显著性(P<0.05)变化的主要代谢物是有机酸、氨基酸、醇、酮、酯;共得到11种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高度相关(相关性系数︱r︱=1,P<0.05),其中3种为负相关,8种为正相关,且醇类代谢物与tdh基因表达的正相关性最显著。【结论】本研究发现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组与毒力基因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望为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郭卓然崔晓文王敬敬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概述被引量:12
2015年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是国际上公认的用于制定有效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和监管措施的必要手段和科学基础,总目标是为了避免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食品安全。现简要概述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发展现状,并阐述目前微生物风险评估领域存在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及可应用的技术手段,从而为我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唐晓阳邱红玲巴乾储瑞蔼王慧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
竹荪提取物对食源性细菌的抑菌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4种方法获得棘托竹荪和长裙竹荪的提取物,以5种食源性致病细菌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为供试菌,比较其MIC(最低抑菌浓度)和MBC(最低杀菌浓度)。超声波辅助破碎竹荪干粉,制取水、乙醇和石油醚为提取介质的浸提物以及竹荪挥发油,利用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对5种供试菌进行抑菌实验。所有提取物对供试菌都具有抑菌活性;长裙竹荪提取物的综合抑菌能力高于棘托竹荪提取物;水提物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2种竹荪提取物对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抑菌作用存在互补效应。竹荪提取物对5种食源性细菌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应用2种竹荪的提取物复配,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
刘文波赵勇孙晓红潘迎捷
关键词:竹荪提取物抑菌活性
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其序列变异特点,为开发新的分型溯源靶点奠定基础。对111株分离自生鲜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测序,与GenBank中已有的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标准序列比对分析,对变异度比较大的序列建立了系统发育树,深入分析了基因的变异规律,并使用ERIC-PCR方法加以验证。不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16S rRNA基因变异主要集中在可变区V1和V2区,50-270 bp的区域内有38个碱基的相似度小于30%,103个碱基的相似度在30%-100%。另外,在V3区和V8区也各有1个碱基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基因序列具有一定的变异性,该结果为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分型溯源分析提供新的靶点奠定研究基础,同时为其微进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冯博蓝英孙晓红张炜佳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高通量快速测定致病性及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最大比生长速率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比较15°C、20°C和25°C时,9株不同致病性与非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在TSB(3%NaCl,pH 8.0)中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Bioscreen C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测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结果】15°C、20°C和25°C时,9株副溶血性弧菌菌株间最大比生长速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0.72%、17.5%和15.98%。不同副溶血性弧菌最大比生长速率之间的差异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结论】在进行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时,应用仅基于一株菌建立的生长预测模型会给预测结果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需建立可描述不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最大比生长速率的随机模型来为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更准确有效的预测模型。
唐晓阳郭晓滨郭丹凤韩婷谢晶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微生物风险评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