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30062)

作品数:220 被引量:494H指数:13
相关作者:郑连斌李咏兰陆舜华宇克莉包金萍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5篇生物学
  • 6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63篇汉族
  • 47篇年龄
  • 38篇年龄变化
  • 35篇活体测量
  • 34篇汉族成人
  • 28篇面部
  • 25篇头面部
  • 24篇体质特征
  • 22篇体质
  • 21篇皮褶厚度
  • 21篇活体观察
  • 20篇体型
  • 20篇族群
  • 19篇乡村
  • 17篇汉族人
  • 16篇舌运动类型
  • 16篇围度
  • 16篇成人
  • 15篇叠舌
  • 15篇客家

机构

  • 16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10篇内蒙古师范大...
  • 48篇辽宁医学院
  • 21篇南阳理工学院
  • 7篇四川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西北民族大学
  • 6篇内蒙古医科大...
  • 5篇内蒙古医学院
  • 3篇南阳医学高等...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呼伦贝尔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农学院
  • 1篇榆林学院
  • 1篇吕梁学院
  • 1篇医学部

作者

  • 147篇郑连斌
  • 88篇李咏兰
  • 66篇陆舜华
  • 63篇宇克莉
  • 56篇包金萍
  • 52篇张兴华
  • 47篇席焕久
  • 43篇王志博
  • 39篇王杨
  • 37篇薛虹
  • 32篇荣文国
  • 30篇武亚文
  • 25篇李玉玲
  • 25篇张晓瑞
  • 22篇龚忱
  • 22篇李永霞
  • 21篇陈琛
  • 20篇胡莹
  • 20篇徐国昌
  • 19篇李传刚

传媒

  • 53篇解剖学杂志
  • 36篇天津师范大学...
  • 35篇解剖学报
  • 26篇人类学学报
  • 11篇南京师大学报...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内蒙古大学学...
  • 4篇云南大学学报...
  • 3篇Scienc...
  • 3篇Scienc...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南阳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15篇2016
  • 13篇2015
  • 21篇2014
  • 57篇2013
  • 45篇2012
  • 35篇2011
  • 3篇2010
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浙江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浙江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方法对浙江省诸暨市439例(男195,女244)汉族人群的扣手、利手、叠臂、叠腿、利足、起步类型、优势眼等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浙江地区汉族人群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出现率。结果浙江地区汉族除扣手和起步类型的出现率L型高于R型外,其余5项出现率均R型高于L型;浙江地区汉族叠腿出现率存在性别间差异,其他6项均无性别间差异;与其他8个地区汉族人群比较,浙江地区汉族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率与贵州汉族差异极显著,与其他7个地区汉族差异相对较小;与其他13个少数民族比较,浙江地区汉族与布依族、彝族、苗族、侗族、黎族等南亚族群差异较大,与其他8个北亚族群差异较小;浙江汉族扣手和叠腿、扣手和利足、利手和叠腿、利手和利足、利手和起步类型、叠腿和利足、叠腿和起步类型、利足和起步类型、利足和优势眼存在相关性。结论浙江地区汉族7项不对称行为特征与回族和朝鲜族最为相近,具有北亚类型族群的特点。
张瑜珂李咏兰陆舜华郑连斌李传刚千慧如
关键词:扣手优势眼体质人类学汉族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族成人的皮褶厚度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傣族的皮下脂肪发育状况,探讨热带环境对傣族皮下脂肪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法,在云南西双版纳州随机测量了402例(男性197例、女性205例)傣族的6项皮褶厚度值.结果:傣族四肢的皮褶厚度薄于躯干的皮褶厚度;随年龄增长,傣族男性、女性躯干部皮褶厚度值在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女性面颊皮褶、肱二头肌皮褶厚度值年龄组间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傣族男性、女性6项皮褶厚度之间均呈正相关,表明人体各部位皮下脂肪发育的协同性.结论:傣族面部、下肢皮下脂肪明显菲薄,上肢、躯干部皮下脂肪薄于北方族群.在南方族群中,傣族上肢皮下脂肪居中,而躯干部皮下脂肪较厚.
李咏兰郑连斌包金萍宇克莉宋雪倪晓璐
关键词:皮褶厚度年龄傣族
山东城市汉族体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山东城市汉族体型.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山东省寿光市城市汉族20~80岁成人306人(男150人,女156人)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 山东汉族城市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5-5 5-1.6,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城市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7-4 8-1.6,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男性以3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3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城市男性在30岁以后的4个组,体型变化不大;女性以40岁为体型分界点,表现为40岁前、后的体型差异;山东城市汉族成人体型性别间存在差异.结论: 与国内其他族群相比,山东城市汉族男、女体型与内蒙古汉族、乌孜别克族比较接近.
包金萍郑连斌张兴华宇克莉王志博宋罐兰武亚文
关键词:HEATH-CARTER体型法汉族城市
山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研究山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方法 2009年8月赴山西省祁县调查了汉族401例男性(城市男性为150例,乡村男性为251例)和402例女性(城市女性为153例,乡村女性为249例)39项头面部指标,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对山西汉族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头宽、额最小宽、面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耳上头高与年龄呈负相关。头长、鼻宽、口裂宽、形态面高、鼻高、鼻长、鼻深、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值与年龄呈正相关。随年龄增长,山西汉族人眼内眦褶率、眼外角高率降低,眼内角高率逐渐增大,眼裂变窄,眼色褐色率逐渐增加,黑眼色出现率降低,上唇皮肤部高度的低型率、中等型率下降,高型率上升。红唇厚度薄型率上升,高型率则下降。鼻翼宽中等率呈上升趋势。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口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形态面指数、头面高指数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山西汉族人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增长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
李咏兰陆舜华国海陈琛曹瑜郑思平
关键词:面部年龄汉族
河南汉族人群体部5项长度指标及身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调查河南汉族人群的体部形态特征,探讨人体体部5项长度指标与身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手册(第2版)》方法,对河南汉族成人男女1 000名的耳屏点高、肩峰点高、髂前棘点高、胫骨上点高、内踝下点高及身高进行体质测量,与国内其他民族聚类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河南汉族成人5项体部长度指标及身高男性均大于女性,除胫骨上点高外,其余指标均有性别差异;男女体部5项长度指标与身高存在一定线性相关。结论河南汉族成人体部项指标具有北方民族的特征;逐步回归方程对身高推测有较大价值。
范迎徐国昌席焕久侯俊然杨雷
关键词:身高成人河南汉族
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519名(男性257名,女性262名)辽宁城市汉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7-4.2-1.6,属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4-3.5-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辽宁城市汉族成人体型的性别差异为,女性的内因子值占优势,而男性的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因此男性的骨骼、肌肉较发达,女性的皮下脂肪更发达,体态丰满。辽宁城市汉族成人体型与其他群体的比较,辽宁城市汉族男性体型与山东汉族体型最接近,与美国东北和中西部人群、蒙古族相近,女性与印度旁遮族、蒙古族和山东汉族相接近。结论辽宁城市汉族成人皮下脂肪较厚,骨骼、肌肉系统较发达,身体线性度中等。男性骨骼和肌肉发育良好,敦实健壮。女性皮下脂肪发达,体态丰满。
张海龙席焕久阎文柱姜东刘素伟温有锋
关键词:体型汉族HEATH-CARTER法成人
福建汉族闽东语族群的体质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福建汉族闽东语族群的体质特征。方法按照Martin、《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调查福建汉族闽东语族群692例(城市男性151例,乡村男性188例,城市女性159例,乡村女性194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对26项体质指数进行计算,统计指数分型情况,并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闽东语族群城乡男女均表现为上眼睑皱褶率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窄型,眼外角高型者居多,鼻背多为直型,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基部上翘型略高于水平型,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宽度多大于眼内角间宽,颧骨多不突出,上唇皮肤高度多为中等型,红唇薄型最多,发色几乎均为黑色,皮肤黄色率最高,眼色褐色较多。闽东语族群城市男性、乡村男性、城市女性身高属于超中等型身材,乡村女性为中等身材。从头面部、体部指数均数看,闽东语族群城、乡男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狭面型、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窄骨盆型、长躯干型、宽肩型,城、乡女性均为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超狭面型、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窄骨盆型、中躯干型;城市女性为中肩型,乡村女性为宽肩型。闽东语族群头面部指标值、指数值受中国南方族群与北方族群的共同影响,体部指标值、指数值更接近于中国北方族群。结论闽东语族群男、女性体质特征更接近于中国北方族群。
宇克莉郑连斌胡莹王杨薛虹程智邓维时蕊
关键词:体质活体观察活体测量汉族
辽宁农村汉族青壮年身高与指距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辽宁农村汉族青壮年身高与指距的关系。方法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辽宁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769人(男性386人,女性383人)的身高与指距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获得辽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身高和指距的均值、差值、差值分型、指数和回归方程。结论辽宁农村地区汉族青壮年身高、指距测量值及身高指距差的计算和分型均符合国人体型身高性别差异。身高与指距显著相关,可以用回归方程推测身高或指距。
姜东闫文柱刘素伟张海龙席焕久
关键词:农村身高汉族
江西赣州乡村客家人Heath-Carter法体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江西赣州乡村客家人体型特征。方法:运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体型方法对江西乡村客家人成人379例(男为183例,女为196例)进行了体型评定。结果:客家人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6—4.7-2.3),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4.9—4.4-1.8)。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内、中因子值升高,外因子值降低,男性40岁前内因子、中因子升高,外因子下降,40岁后内因子、中因子下降,外因子升高。男女体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我国其他乡村族群比较,客家人男、女平均体型点与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最近,与壮族最远。结论:赣州乡村客家人体型接近于北方族群。
包金萍郑连斌陆舜华王杨薛虹荣文国张晓瑞
关键词:HEATH-CARTER体型法客家人乡村
屯堡人的体质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屯堡人的体质特征。方法应用Martin、《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调查了贵州省安顺市507例(男251例,女256例)屯堡成人的87项体质指标,对23项体质指数进行计算,统计指数分型情况,并与我国一些族群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屯堡人多数具有上眼睑皱褶,近1/5的人具有蒙古褶,眼外角高型者居多,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多为直型,鼻基部多为水平型,鼻翼高度多为中等型,鼻孔最大径斜位率与横位率接近,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高度多为中等型,红唇厚度多为中等型;发色多为黑色,皮肤黄色率最高、眼褐色较多。屯堡人男、女性身高均属于亚中等型身材。屯堡人男女均以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中鼻型、长躯干型、宽骨盆型率最高,男性阔面型、中腿型、中胸型、中肩型、矮型率最高,女性则宽胸型率最高;阔面型与中面型、亚短腿型与中腿型、窄肩型与中肩型、矮型与亚中等型率接近。结论屯堡人体质特征与其他地区汉族、中国北亚类型族群较为接近。
宇克莉郑连斌包金萍李咏兰荣文国齐晓琳冯晨露倪晓璐
关键词:屯堡人体质活体观察活体测量汉族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