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08XD14041)

作品数:7 被引量:65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成海陶艳艳吕靖刘平闫秀川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纤维化
  • 3篇瘀方
  • 3篇小鼠
  • 3篇化瘀
  • 3篇化瘀方
  • 3篇扶正
  • 3篇扶正化瘀
  • 3篇扶正化瘀方
  • 3篇肝纤维化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脂质过氧化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 2篇活性
  • 2篇基质
  • 2篇基质金属
  • 2篇基质金属蛋白...
  • 2篇过氧
  • 2篇过氧化

机构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徐汇区...

作者

  • 7篇刘成海
  • 4篇陶艳艳
  • 3篇吕靖
  • 2篇陆雄
  • 2篇闫秀川
  • 2篇陈倩
  • 2篇刘平
  • 1篇王丽娜
  • 1篇潘传芳
  • 1篇曾贞
  • 1篇赵志敏
  • 1篇李书
  • 1篇陈高峰
  • 1篇孙保木
  • 1篇王骆冰
  • 1篇宣红萍
  • 1篇刘志强
  • 1篇周滔
  • 1篇胡娜
  • 1篇袁琳

传媒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瘦素在实验性脂肪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变化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CCl4中毒与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复制。首次100%CCl4溶液0.5ml/100g、其后40%CCl4橄榄油溶液0.3 ml/100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共6周。第1~2周给予高脂低蛋白饲料(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而后给予纯玉米饲料。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普通饮食。正常对照组设两天、3周、6周3个观察点,共15只。模型组设两天、1周、两周、3周、4周、5周、6周7个动态观察组,共75只大鼠。生化法检测肝功能和脂肪含量,Jamall氏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脂肪性肝纤维化大鼠造模两天时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下降,以后逐渐回升,3周时则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下降,6周时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血清ALT和AST活性4周时基本达到峰值,随后进入一个平台期,6周时仍然保持在高水平,血清TC(总胆固醇)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TG(甘油三酯)含量在造模第2天时明显低于正常大鼠,第2周时降至最低值,而后开始逐渐增加,但始终低于正常大鼠血清TG水平。模型早期肝组织Hyp变化不明显,随着造模持续,Hyp含量逐渐升高,6周时最为明显,达到1.4倍;与肝纤维化病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模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增加趋势相反,但是二者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模型大鼠体重和TG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主要反映脂肪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体重和血清TG含量变化,而与肝纤维化发展的病理过程无明显关系。
陈倩孙保木潘传芳宣红萍刘成海
关键词:脂肪性肝纤维化瘦素
扶正化瘀方与黄芪汤合用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与黄芪汤合用对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补虚中药对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特点。方法: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4周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成模后模型大鼠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黄芪汤、扶正化瘀方合黄芪汤灌胃2周。观察大鼠体重、肝重、脾重;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ALT,Alb,T.Bil)、肝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Hyp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组织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血清ALT,T.Bil明显升高,Alb含量显著降低;肝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和Hyp含量显著升高;肝组织炎症病变和胶原沉积明显,α-SMA表达显著增加。黄芪汤、扶正化瘀方及两方合用均可显著改善模型大鼠血清肝功能,改善肝脏脂质过氧化,降低肝组织Hyp含量,减轻肝组织炎症和胶原沉积,抑制α-SMA表达。在改善肝脏胶原沉积与抑制α-SMA表达方面,两方合用优于单用。结论:扶正化瘀方、黄芪汤、扶正化瘀方合黄芪汤均可改善DMN模型大鼠肝纤维化,两方合用较之各单方组抑制胶原沉积明显,其部分机制在于两方合用可更好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王骆冰闫秀川曾贞吕靖刘平刘成海
关键词:肝硬化肝星状细胞胶原扶正化瘀方黄芪汤
骨髓移植小鼠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骨髓细胞的小鼠,并复制其二甲基亚硝胺(DMN)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ICR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移植组26只。移植组接受致死量γ射线照射后,经尾静脉输入GFP转基因小鼠的骨髓细胞;正常组不进行照射和移植,仅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个月后制备血涂片,观察移植组造血重建情况,造血重建动物再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用DMN按每次10mg/kg体重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隔日一次,正常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设染毒后3周和4周两个时间观察点,生化法测定肝功能;Jamall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情况;GFP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骨髓源性细胞在肝脏的归巢特点。结果骨髓移植两个月后,移植组外周血中出现满视野GFP+细胞。与正常组比较,两个时间观察点造模组肝功能(ALT、AST、Alb及T.Bil)均明显异常(P<0.05),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P<0.05),造模3周末肝组织出血性坏死,有炎性细胞浸润,但尚未形成完全的纤维间隔;造模4周末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加重,可见完全的纤维间隔,在DMN造模动物肝组织内发现较多GFP+细胞。结论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隔日1次,每次10 mg/kg体重,共4周,可使造血重建小鼠形成显著肝纤维化。本模型的建立为研究骨髓源性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肝内归巢和分化,以及药物干预对其归巢和分化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刘志强陆雄刘成海王晓玲吕靖袁琳胡娜
关键词:二甲基亚硝胺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方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调节的作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调节的抗肾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扶正化瘀方组,以氯化汞灌胃诱导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扶正化瘀方组以4g/kg扶正化瘀方灌胃。生化检测血清肾功能、肾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病理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蛋白印迹法分析肾组织MMP-13、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2)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测定MMP-2活性;荧光底物反应法检测MMP-13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组明显改善大鼠血清肾功能指标,降低肾组织Hyp含量,减轻肾组织胶原沉积,降低大鼠肾组织的MMP-2、MT1-MMP、TIMP-1/2蛋白表达,降低MMP-2活性,但增加MMP-13活性。结论:扶正化瘀方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在于:抑制MMP-2活性,保护肾组织基底膜;抑制TIMP-1表达,提高MMP-13活性与促进病理沉积间质性胶原的降解。
谢红东杨珂王清兰陶艳艳刘成海
关键词:扶正化瘀方肾间质纤维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血管新生特点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血管新生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18h、4周、8周组,共4组。采用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vWF蛋白表达,分析微血管密度;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窦内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I型胶原、vWF、CD31、CD44、IV型胶原、VEGF、VEGFR2、ERK/p-ERK蛋白表达;RT-PCR检测肝组织HIF-1α、VEGF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18h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模型4周和8周组除CD4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外,vWF、CD31等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以8周为著;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可见肝窦内皮窗孔逐渐消失,内皮下连续性基底膜逐渐形成;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HIF-1α/VEGF mRNA表达逐渐增加。结论肝窦毛细血管化是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血管新生特点;缺氧诱导的HIF1α-VEGF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是血管新生的部分机制。
吕靖陆雄陶艳艳赵志敏刘成海
关键词:肝窦毛细血管化血管新生HIF1Α
扶正化瘀方及其治法拆方对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方治法拆方对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扶正化瘀方影响肝细胞凋亡的治法特点与作用机制。方法:BABL/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方组、扶正拆方组和化瘀拆方组,每组各10只。采用脂多糖(10μg/kg)联合半乳糖胺(900mg/kg)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各用药组小鼠于造模前3d开始分别给予扶正化瘀方、扶正拆方和化瘀拆方灌胃,每日2次,连续3d,第4日灌胃后1h开始造模;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改变;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肝组织肝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typeⅠ,TNFR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药物扶正拆方、化瘀拆方均可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改善肝组织炎症,减轻肝细胞凋亡,改善肝组织过氧化指标SOD活性和MDA含量,其中全方作用最好,扶正拆方优于化瘀拆方。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显著升高,扶正化瘀方及扶正拆方、化瘀拆方可显著降低其表达,其中全方作用最好,两拆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TNFR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全方可显著降低其表达,而两拆方无明显作用。结论:扶正化瘀方和其治法拆方中扶正方可抑制小鼠肝细胞凋亡,扶正化瘀方抗肝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减轻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和下调TNF-α及TNFR1的表达。
周滔闫秀川陈倩陶艳艳胡义扬刘平刘成海
关键词:肝细胞拆方研究脂质过氧化作用小鼠
丹酚酸B盐对大鼠纤维化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及其MMP-2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丹酚酸B盐影响纤维化肝脏脂质过氧化与MMP-2活性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酚酸B盐组与培哚普利组。以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隔天1次,连续4周。丹酚酸B盐预防组与培哚普利对照组于造模开始即开始灌服,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HE染色与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坏死与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b,T.Bil)与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与GST活性;盐酸水解法测定肝组织Hy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I型胶原和α-SMA蛋白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肝组织MMP-2/9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有明显胶原沉积与肝纤维化,伴有明显肝细胞炎性损伤坏死;模型大鼠血清T.Bil含量、ALT与AST活性明显升高,血清Alb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Hyp含量、α-SMA与I型胶原蛋白、MMP-2活性明显增加,GSH含量、SOD与GST活性明显降低。丹酚酸B盐与培哚普利明显减轻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血清ALT水平与肝组织Hyp含量,抑制模型大鼠肝组织的α-SMA与I型胶原蛋白表达,以丹酚酸B盐作用明显,且均下调肝组织MMP-2活性,而增加SOD活性与GSH含量;丹酚酸B盐尚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Bil含量、提高肝组织GST活性。结论:改善纤维化肝脏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与降低肝组织MMP-2活性是丹酚酸B盐预防肝纤维化重要作用机制。
王丽娜陶艳艳李书陈高峰刘成海
关键词:丹酚酸B盐脂质过氧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培哚普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