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12H01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273H指数:6
相关作者:李茜孙仁华陈敏华韩芳王金柱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平台重点资助计划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预后
  • 3篇肾损
  • 3篇肾损伤
  • 3篇肾脏
  • 3篇肾脏替代
  • 3篇肾脏替代治疗
  • 3篇脓毒
  • 3篇综合征
  • 3篇窘迫综合征
  • 3篇呼吸窘迫
  • 3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患者预后
  • 3篇急性
  • 3篇急性呼吸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3篇急性呼吸窘迫...
  • 2篇休克
  • 2篇休克患者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脓毒症

机构

  • 1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医院
  • 1篇磐安县人民医...
  • 1篇天台县人民医...

作者

  • 10篇李茜
  • 7篇孙仁华
  • 4篇陈敏华
  • 3篇王金柱
  • 3篇韩芳
  • 2篇杨向红
  • 2篇胡庆丰
  • 1篇呼邦传
  • 1篇吕火烊
  • 1篇刘景全
  • 1篇陈健良
  • 1篇张美齐
  • 1篇江玲芝
  • 1篇鲍人未
  • 1篇倪银
  • 1篇王辉
  • 1篇陈牡丹
  • 1篇陈淳
  • 1篇金琦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健康研究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统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指标在判断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或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分级等传统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开始指标在判断重症AK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诊断为AKI并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治疗的258例成年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存活组(n=104)和死亡组(n=154),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疾病组成,CRRT治疗前肾功能情况(尿量、SCr、BUN和AKI分级)、内环境稳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等指标上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和ROC曲线分析,筛选影响重症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性质、AKI病因组成、CRRT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肾功能情况(AKI分级、尿量、BUN和SCr)、血钾和血磷水平等因素上均未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但死亡组中严重脓毒症患者比例更高(31.17% 比19.23%,P=0.033)、pH值更低(7.27±0.34 比7.41±0.34,P=0.024)、乳酸水平更高(3.97±2.87比2.64±2.30,P=0.006);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分析后发现,仅血磷水平(P=0.043)和乳酸水平(P=0.009)为影响重症AK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Cr、BUN、AKI分级、尿量、pH值、碳酸氢根水平(HCO3-)、血钾水平等传统RRT开始参考指标则与患者预后无显著相关(均P>0.05)。因此,将pH值、HCO3-、血钾水平、血磷水平、尿量和AKI分级这六项传统指标进行综合,采用ROC曲线分析并比较综合指标和SCr、BUN、乳酸等因素在预测重症AKI患者院内死亡率的作用,结果显示综合指标和乳酸的曲�
陈敏华孙仁华李茜
关键词:重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预后
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ICU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我院ICU内18 831份临床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标本,探讨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分离获得菌株560株,血培养标本分离率为10.81%,革兰阳性菌占61.1%,革兰阴性菌占31.1%,真菌占7.8%,居前五位的菌株依次为溶血葡萄球菌(20.0%),鲍氏不动杆菌(12.7%),表皮葡萄球菌(11.1%),肺炎克雷伯菌(6.4%),肠球菌属(8.0%)。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9.5%和97.2%,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及非发酵菌耐药现象普遍。结论革兰阳性菌是ICU内血流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血培养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普遍存在。
江玲芝孙仁华张美齐吕火烊胡庆丰李茜韩芳
关键词:ICU病原菌耐药性
基于KDIGO分级的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探讨基于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分级的早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要求纳入患者年龄≥18岁,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48h,并接受CRRT治疗。根据KDIGO-AKI指南将研究对象分为AKI1、2、3级组。比较3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d存活率及住院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重症AKI患者28d存活率和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重症AKI患者258例,其中AKI1级64例,AKI2级62例,AKI3级132例;28d存活116例,存活率为44.96%;出院时死亡154例,住院病死率达59.69%。脓毒症、心力衰竭、药物或毒物中毒是重症患者发生AKI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分别占35.66%、19.38%和13.18%),且AKI1、2、3级3组间诱发因素较为一致。AKI1、2、3级组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31.25%、41.94%、50.00%,χ2=6.241,P=0.044)、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20.87±7.37、17.19±7.02、22.58±7.95,F=5.292,P=0.006)、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 (分):8.41±3.46、6.22±2.43、9.58±3.71,F=10.32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例来源、入科至CRRT开始时间、平均动脉压(MAP)、乳酸(Lac)、24h乳酸清除率(LCR)、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28d存活率及住院病死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科至CRRT开始时间和Lac水平为影响重症AKI患者28d存活率及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8d存活率的优势比(OR)分别为0.850和0.774,95%可信区间(95%CI
陈敏华呼邦传李茜刘景全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预后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脓毒症治疗,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分别于确诊后第1天、第3天、第5天比较两组间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白介素(IL-10)水平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1,t=3.12,P均<0.05)。乌司他丁治疗组患者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和血清IL-10值在第1、3、5天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c分别=114.58、45.93,P均<0.05);乌司他丁治疗组第3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和IL-10值均高于第1天,第5天比例较第3天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0.57、6.43、3.73、5.08,P均<0.05)。在第3天,乌司他丁治疗组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在第5天CD^(4+)CD^(25+)细胞/CD^(4+)细胞比例和IL-10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8、7.97、5.79,P均<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脓毒症患者CD^(4+)CD^(25+)Treg及IL-10的持续上升,避免出现免疫麻痹,降低病死率。
金琦陈敏华鲍人未李茜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白介素-10预后
降钙素原测定在危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中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测定的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降钙素原含量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患者血清PCT≥1.5ng/mL,对照组患者血清PCT〈1.5ng/mL,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含量、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比例,Logistic回归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及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EF、FEV1/FVC、6MWD和MMRC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抗生素时间分别为中位数10(0~15)、5(0~10),机械通气比例为25.00%、10.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功能状态及炎症指标是PCT水平的影响因素,且PEF、FEV1/FVC、6MWD和MMRC与PCT含量呈负相关(P〈0.05),血清TNF-α、IL-8和IL-1β水平与PCT呈正相关(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PCT水平能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疾病预后,其水平受患者肺功能状态和全身感染情况影响。
倪银陈淳孙仁华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降钙素原肺功能炎症因子
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时机的探讨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最佳开始时机。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ICU在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伴AKI并接受CRRT治疗的112例成年患者,根据CRRT治疗前的KDIGO-AKI分期,将处于AKI-1期或2期的患者归于早期组(52例),而AKI-3期的患者则归于晚期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WBC、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生存率、住院病死率情况。同时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绘制早期组和晚期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CRRT治疗前的APACHEⅡ评分、平均动脉压、乳酸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早期组患者比较,晚期组患者的SOFA评分[(9.6±4.3)分vs.(7.4±2.9)分,t=3.171,P=0.002]、WBC[(15±8)×109/L vs.(12±9)×109/L,t=2.273,P=0.025]及住院病死率[70%(42/60)vs.50.0%(26/52),χ2=4.672,P=0.031]更高,血红蛋白含量[(89±25)g/L vs.(100±27)g/L,t=2.107,P=0.037]、28 d生存率[40.0%(24/60)vs.61.54%(32/52),χ2=5.169,P=0.023]更低。而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早期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晚期组患者(χ2=12.169,P<0.001)。结论脓毒症伴AKI患者病死率高,CRRT的最佳介入时机应早于患者肾功能进展至AKI-3期时。
陈敏华孙仁华李茜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CRP/ALB)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白2015-a-2016—06收治的1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人科后第7天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人科时CRP、ALB水平和CRP/ALB,以及人科后第7天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0I)差异,分析入科时CRP/ALB与人科后第7天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Lac和0I之间的相关性,绘制CRP/ALB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寻找其最佳截断点。结果14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共46例发生ARDS,发生率为32.62%。两组患者入科时CRP及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RDS组患者CRP/ALB(3.04±0.35VS.2.39±0.29,t=4.6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入科时CRP/ALB与人科第7天时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Lac水平呈正相关,与0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3、0.603、0.596和-0.79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科时CRP/ALB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95%凹0.553~0.750,P=0.006),最佳截断点为2.78×10~,此时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778、0.545和0.323。结论CRP/ALB对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判断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陈牡丹陈健良王金柱杨向红孙仁华李茜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被引量:131
2014年
目的观察引起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2012年9月180例ICU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发生率22.22%,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胃内容物反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呼吸机应用时间长、抗酸剂、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发生率分别为36.96%、31.46%、38.16%、25.74%、23.74%,OR值分别为5.45、4.13、3.39、3.23、2.98。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给予半卧位、改善全身状态加强营养支持、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预防性常规应用强制酸剂、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王辉韩芳李茜
关键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
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比值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清白蛋白(ALB)比值(CRP/ALB)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4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入科后第7天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CRP/ALB、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乳酸(Lac)和氧合指数(OI)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寻找CRP/ALB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最佳截断点。结果入科时ARDS组患者CRP/ALB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时CRP/ALB与入科第7天时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Lac水平呈正相关,与OI呈负相关(均P<0.05)。入科时CRP/ALB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2(P<0.05),最佳截断点为2.78×10-3,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分别为0.778、0.545和0.323。结论 CRP/ALB对预测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ARDS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判断病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王金柱杨向红孙仁华李茜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012年5年间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调查的方法对72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来源最多的标本为痰液,占67.4%,其他依次为尿液、血液、咽拭子和脓液等。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包括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普遍达到60%以上,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耐药率也达到50%以上,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5%~7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48%~72%。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分离到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及碳青霉烯类等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很高,应及时掌握耐药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李茜胡庆丰孙仁华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