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2008C13042)

作品数:6 被引量:102H指数:4
相关作者:江洪肖钟湧余树全姜小丽陈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氮沉降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亚热带
  • 1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幼苗
  • 1篇中分辨率
  • 1篇中分辨率成像...
  • 1篇森林保护学
  • 1篇森林防火
  • 1篇上空
  • 1篇石栎
  • 1篇树种
  • 1篇酸雨
  • 1篇酸雨胁迫
  • 1篇碳循环
  • 1篇土壤呼吸
  • 1篇土壤脲酶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浙江林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江洪
  • 2篇肖钟湧
  • 2篇姜小丽
  • 2篇余树全
  • 1篇彭少麟
  • 1篇由美娜
  • 1篇信晓颖
  • 1篇张秀英
  • 1篇陈健
  • 1篇马元丹
  • 1篇周国模
  • 1篇曾波
  • 1篇原焕英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利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广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被引量:48
2010年
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数据和NASA的V5.2气溶胶业务反演算法,对广州市进行了高空间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并应用地面太阳光度计(CE-318)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MODISL1B数据进行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精度较高.利用反演结果分析2008~2009年冬季广州市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变化特征,2008年12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较低,平均大约为0.65,随后气溶胶光学厚度逐渐增大,到2009年2月,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大约为1.35.广州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差异显著,在0.1~1之间变化,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即森林覆盖率比较高的地区气溶胶较低.
肖钟湧江洪陈健张秀英彭少麟
关键词: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气溶胶光学厚度
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在南亚热带的分解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起源时间的亚热带主要树种凋落物的分解过程。[方法]选择9种起源时间不同的植物的凋落物,采用分解袋法,在南亚热带的鼎湖山地区进行分解实验,实验时间为840 d,研究进化过程中凋落物的干重剩余率和碳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的范围在0.14~0.71间。凋落物分解95%所需时间集中在4.22~21.40 a,50%分解时间集中在0.98~4.95 a。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分解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分解速率之间显著性差异不明显,仅与蕨类植物的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凋落物总碳量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下降,在分解过程中均出现2次不同程度的升高过程,出现时间集中在分解的第240天和660天,此时正值冬季,凋落物分解较慢,碳元素出现积累。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两两之间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单子叶植物仅与蕨类植物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大小表现为毛竹>青冈>木荷>马尾松>杉木>水杉>苏铁>桫椤>铁芒萁;4个植物类群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均值为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不同起源时间的植物类群的碳损失量大小顺序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姜小丽窦荣鹏江洪余树全马元丹
关键词:凋落物碳循环南亚热带
酸雨胁迫对木荷和青冈幼苗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为了对外界因素引起的土壤环境变化提供预警。[方法]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荷(Schima superb)、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幼苗及无植物对照土壤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酸雨胁迫下土壤脲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在不同酸雨梯度的长期胁迫下,土壤脲酶活性变化有很好的季节性规律,表现为夏季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的特点,且不同季节差异在0.01水平显著。土壤脲酶活性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009年8月,最低值出现在2007年春季。在重度酸雨pH 2.5处理下,木荷土壤脲酶活性初期无明显变化规律,后期与CK(pH 5.6)相比无显著差异;青冈土壤脲酶活性变化是促进,无明显变化,试验后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无植物对照开始无明显规律,然后促进,后期显著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在中度酸雨pH 4.0处理下,试验初期无明显变化规律,后期显著促进了木荷土壤脲酶活性(P<0.05),显著抑制青冈土壤脲酶的活性(P<0.05),无植物对照土壤脲酶活性仅在酸雨喷淋的第3年夏季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了解酸雨胁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需要对各种生态环境、植被、土壤因子长期的测定。
姜小丽原焕英江洪
关键词:酸雨胁迫土壤脲酶木荷
利用遥感监测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30a的变化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自1979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总量还在持续下降,而且下降速度高于全球和北半球平均水平,青藏高原、全球和北半球每年大约平均减少0.23%、0.19%、0.12%.但是自2000年后,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1979~1989、1990~1999和2000~2008年3个时期每年减少大约分别为0.51%、0.49%、0.31%.30a来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低于240DU的天数有34d.在2005年后,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臭氧总量低值区(低于240DU);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最大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3和10月,平均值分别大约为304.59和265.45DU.但是每年的极小值常出现在11月或12月.臭氧总量波动最大和最小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标准差为17.28和5.88DU;臭氧总量与海拔高度呈反相关,低值区出现在高海拔的上空,特别是在青藏高原区,与同纬度圈的平均值相比,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大约低了19DU,形成臭氧低谷.
肖钟湧江洪
关键词:卫星遥感臭氧总量青藏高原小波分析
模拟氮沉降对石栎和苦槠幼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模拟氮沉降4种不同处理水平(0、60、120、240 kg.hm-.2a-1)下石栎(Lithocarpus glabra)和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幼苗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含水量对其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根据施氮水平和幼苗的种类不同而异。低氮(60 kg.hm-.2a-1)处理下石栎和苦槠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4.014±0.812)μmol.m-.2s-1和(5.170±0.689)μmol.m-.2s-1,比对照组(0 kg.hm-.2a-1)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3.802±0.948)μmol.m-.2s-1和(3.557±0.906)μmol.m-.2s-1分别高5%和45%;两树种在中、高氮处理下均出现对土壤呼吸明显的抑制。其中石栎中、高氮实验组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2.653±0.681)μmol.m-.2s-1、(2.592±0.736)μmol.m-.2s-1,比对照组低27%和29%。苦槠中、高氮实验组的土壤呼吸速率为(3.563±0.402)μmol.m-.2s-1、(3.466±0.994)μmol.m-.2s-1,比对照组低7%和8%;石栎在高氮(240 kg.hm-.2a-1)处理水平下,其土壤呼吸速率同10cm土壤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R2=0.811,P=0.001),而在低、中氮实验均未发现有明显指数关系。苦槠各处理水平下其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之间均未发现有明显的指数关系;在土壤呼吸与5cm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方面,仅有苦槠高氮实验组表现出明显的二次方程关系(R2=0.722),而其低、中氮实验组及石栎各实验组均未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单因素(温度、含水量)拟合它们与土壤呼吸速率的方程相比,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土壤呼吸速率同土壤温度和含水量之间的拟合方程在P=0.05水平上能更好地解释土壤呼吸的变化情况。石栎和苦槠在氮沉降处理下的土壤呼吸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2.29、1.95、1.59和1.46、1.41、1.76,同对照组2.64和1.78相比,均有明显降低,且两者Q10值的变化分别呈递减和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表明氮沉降是影响石栎和苦槠土壤CO2通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李凯江洪由美娜曾波
关键词:模拟氮沉降土壤呼吸石栎苦槠Q10值
加拿大森林火险气候指数系统(FWI)的原理及应用被引量:22
2011年
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系统对预测预报森林火灾十分重要。加拿大森林火险等级系统(CFFDRS)是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完善、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之一,是世界上唯一能适应从区域到全球任何尺度的系统,加拿大森林火险气候指数(FWI)系统是CFFDRS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火险气候指数系统以时滞-平衡含水率理论为基础,通过天气条件的变化计算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然后根据不同位置或大小的可燃物含水率划分森林潜在火险等级。从FWI的发展状况、基本结构、程序,以及优点和局限性作了简单的描述,并讨论了如何在基于FWI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的森林火险等级系统。
信晓颖江洪周国模余树全王永和
关键词:森林保护学森林防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