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372038)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作者:尹承烈康富安段新方杨晓兰冯志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主题

  • 2篇手性
  • 2篇酮酸
  • 2篇芳族
  • 1篇对映
  • 1篇对映异构
  • 1篇对映异构体
  • 1篇乙酮
  • 1篇异构化
  • 1篇异构体
  • 1篇试剂
  • 1篇手性醇
  • 1篇配合物
  • 1篇氢键
  • 1篇氢转移
  • 1篇萘胺
  • 1篇锂试剂
  • 1篇羰基
  • 1篇稳定性
  • 1篇联萘
  • 1篇联萘胺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尹承烈
  • 3篇康富安
  • 2篇段新方
  • 1篇冯志强
  • 1篇杨晓兰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化学学报
  • 1篇有机化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4篇199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铱(Ⅰ)联萘胺Schiff碱(BPMBNDI)配合物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反应被引量:18
1998年
用旋光活性2,2′-(1,1′-联萘)二胺和2-吡啶基甲醛缩合得到的Schiff碱BPMBNDI[N,N′-二(2-吡啶基亚甲基)-(1,1′-联萘)-2,2′-二亚胺]为配体与[Ir(COD)Cl]_2(COD=1,5-环辛二烯)反应,生成了10个光学活性铱配合物.研究它们在异丙醇对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中的光学诱导活性时,发现10个催化剂均具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其中[Ir(COD)(BPMBNDI)I]催化的光学产率高达84%.
自国甫尹承烈
关键词:配合物氢转移苯乙酮
二烷基胺基锂对α-芳族酮酸手性钛盐的不对称还原反应
2002年
将手性配体通过交换反应引入α 芳族酮酸钛盐 ,以二烷基胺基锂为还原剂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得到α 羟基羧酸 ,对映体过量率在 8.5 %~ 2 4 .
段新方尹承烈
氮酸和氮酸酯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
1998年
在研究了迄今已知的一百多个氮酸和氮酸酯的结构特点和稳定性的基础上 ,运用共轭体系中电子效应的平衡理论 ,结合对分子结构类型的划分 ,提出了氮酸和氮酸酯的结构和稳定性关系的经验性规则 ,并且预言稳定的氮酸和氮酸酯应具有满足电子效应匹配原则的C类型的分子结构 .
康富安尹承烈
关键词:稳定性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
手性氮酸酯的合成、性质、构型及构象的研究
1998年
采用氮酸碱金属盐与卤代烷的O-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稳定的且为光学纯的手性氮酸酯。当采用二级或某些活泼一级卤代烷时,同时得到了对映体纯的O-烷基手性肟。NOE实验及^(13)C NMR谱分析证明,手性氮酸酯和O-烷基手性肟的分子构型都为Z型。发现了某些含氧化合物中氧原子α位质子化学位移的递变规律。根据H_(20)质子的异常低场位移,并结合其质子峰的半高宽度和偶合常数,发现环己基和环戊基取代的手性氮酸酯和O-烷基手性肟为直立键取代构象。
康富安尹承烈
关键词:构型构象
α-芳族酮酸钛盐和锂试剂还原反应机理初探
2001年
对钛调整体系中的一种新的还原反应的机理进行推证 ,证明体系的还原反应中存在一种类似Meerwein Ponderf Verley还原反应的分子内氢迁移反应 ,同时证明体系中的锂试剂以 2种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该还原反应的进行 .
段新方尹承烈
关键词:Α-酮酸
用手性醇改性的铝锂试剂对芳酮的不对称还原被引量:2
2003年
为开发新型手性铝锂试剂,探讨双不对称诱导效应,选用含杂原子的光学活性氨基醇为辅助配体,与1,2,5,6 二丙酮甘露醇共同修饰LiAlH4,对潜手性芳酮进行不对称还原,得到光学活性醇;通过与α D 乙酰氧基 L 丙酰氯生成非对映异构体酯,经气相色谱分析,对映体过量在43 6%~77 7%之间。结果表明辅助配体的绝对构型、空间位阻、β位杂原子对光学产率均有影响。
杨晓兰尹承烈
关键词:芳酮手性醇光学活性非对映异构体
手性α-硝基酯,α-亚硝基酯和α-羰基酯的异构化及分子内氢键
1998年
报道了手性α-硝基酯 1 ,α-亚硝基酯 2和α-羰基酯 3有趣并各具特色的异构化及分子内氢键现象 ,并对此予以合理的解释 .
康富安冯志强尹承烈
关键词:异构化氢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