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

作品数:240 被引量:1,675H指数:19
相关作者:马信龙马剑雄邢丹陈阳杨阳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细胞
  • 22篇骨折
  • 16篇血管
  • 16篇术后
  • 15篇角膜
  • 14篇生物力学
  • 14篇肝移植
  • 13篇肿瘤
  • 12篇抗体
  • 12篇股骨
  • 11篇关节
  • 11篇META分析
  • 10篇蛋白
  • 10篇腰椎
  • 10篇肝炎
  • 9篇胆道
  • 9篇贫血
  • 9篇椎间盘
  • 8篇动脉
  • 6篇切除

机构

  • 71篇天津医科大学
  • 62篇天津医科大学...
  • 55篇天津医院
  • 44篇天津市第一中...
  • 35篇天津市环湖医...
  • 15篇天津市眼科医...
  • 13篇天津市胸科医...
  • 1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0篇天津市公安医...
  • 8篇天津市第三中...
  • 7篇天津市儿童医...
  • 6篇南开大学
  • 6篇天津大学
  • 6篇天津市疾病预...
  • 6篇天津市第四中...
  • 5篇天津市紫波高...
  • 4篇天津市第五中...
  • 4篇天津市第四医...
  • 3篇卫生部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46篇马信龙
  • 40篇马剑雄
  • 22篇邢丹
  • 15篇杨阳
  • 15篇陈阳
  • 14篇王杰
  • 13篇邵宗鸿
  • 13篇王雁
  • 11篇付乃宽
  • 11篇沈中阳
  • 11篇王颖
  • 10篇杨世诚
  • 9篇周璐
  • 9篇王邦茂
  • 9篇孙磊
  • 8篇宋东辉
  • 8篇付蓉
  • 8篇孙晓叶
  • 7篇左彤
  • 7篇金颖

传媒

  • 1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0篇山东医药
  • 9篇中国实用眼科...
  • 8篇中华骨科杂志
  • 7篇中华眼科杂志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5篇中华消化杂志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实用器官移植...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天津医药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华老年心脑...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4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3篇2021
  • 7篇2019
  • 12篇2018
  • 27篇2017
  • 20篇2016
  • 30篇2015
  • 43篇2014
  • 45篇2013
  • 44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4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油醛与葡萄糖滴眼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对比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甘油醛与葡萄糖滴眼,意在评估糖基化交联对大鼠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每组五只,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005mol/L、0.05mol/L的甘油醛,另两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5%、5%的葡萄糖滴右眼,每天2次,第五组为空白对照。7天后处死大鼠,应用微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进行生物力学条带实验比较极限应力δmax(MPa),极限应变εmax(%),6%弹性模量E(MPs),并观察大鼠角膜的透明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甘油醛滴药组大鼠角膜生物力学强度明显增加。对照组角膜极限应力、极限应变、6%弹性模量分别为(2.053±0.853)MPa、(43.87%±1.89)%、(3.252±1.717)MPa。大鼠角膜极限应力0.005mol/L、0.05mol/L甘油醛组分别为(6.043±2.084)MPa(P=O.026)、(10.759±3.337)MPa(P=0.000);0.5%、5%葡萄糖组分别为(2.101±0.463)MPa(P=0.976)、(2.373±0.569)MPa(P=0.847)。四个实验组的极限应变分别为(36.57%±3.09)%(P=0.276)、(28.53±1.89)%(P=0.009)、(34.80±8.14)%(P=0.090)和(34.32%±4.33)%(P=0.072)。6%弹性模量分别为(7.718±1.076)MPa(P=0.004)、(14.102±4.011)MPa(P=0.000)、(3.927±0.314)MPa(P=0.629)、(5.492±0.659)MPa(P=0.120)。组织学检查提示甘油醛滴药组胶原纤维间隙变窄,且与浓度有一定相关性,葡萄糖滴药组胶原纤维密度变化不大,5%葡萄糖组角膜上皮出现水肿,而透明度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基化交联可以有效促进角膜胶原交联,增加其生物力学强度。甘油醛交联力比葡萄糖强,其作为治疗厕锥角膜的交联剂有待于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王莹楚艳华韩泉洪赵堪兴
关键词:圆锥角膜葡萄糖生物力学
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81
2017年
背景:关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学说:血运障碍、脂质代谢紊乱、骨内压增高、骨细胞凋亡、基因多态性、免疫因素等,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的:就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学者提供线索。方法:以"femoral head necrosis,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pathogenesis,mechanism"检索词在Pubmed、Embas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1985至2017年的文献;以"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1985至2017年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股骨头坏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生物力学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股骨头内部力学性能的减退或者各种危险因素导致的外界应力与股骨头内部结构不协调,引起内部骨小梁的微骨折,应力集中,反复破坏与修复,当破坏速度超过修复速度,股骨头最终发生塌陷。大部分股骨头坏死病例均为散发病例,但也有研究报道家族中多名成员患有特发性股骨头坏死,呈家族聚集性,股骨头坏死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联。
马剑雄何伟伟赵杰马信龙
关键词:骨科植入物股骨头坏死血运骨细胞凋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膝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骨关节炎(OA)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退行性关节炎。常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大、体质量偏重、长期劳损、创伤、炎症、关节先天性异常等。OA疾病中最易受累的是膝关节,膝骨关节炎(KOA)是涉及整个滑膜关节的复杂疾病过程。KOA的病因复杂,目前对于KOA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治愈,只能控制KOA的某些症状或者延缓该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这既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因此,应用KOA动物模型有助于研究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文章综述了目前使用较多的KOA动物模型,具体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和转基因3类,同时对常用的动物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总结这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就该疾病动物模型目前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做详细叙述。
王岩董本超王颖孙磊卢斌柏豪豪田爱现马剑雄马信龙王义生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转基因
利用有限元探究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不同内固定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选取1名健康受试者的股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骨折造模,装配动力髋螺钉、锁定加压钢板、三枚空心钉、四枚空心钉和髓内钉,建立有限元模型,在股骨头顶端轴向加载1400 N应力。研究不同内固定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股骨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分布,并比较内固定和股骨模型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结果:股骨和内固定应力较大区域均分布于股骨颈及股骨干部位,且在骨折线附近均出现应力增大的现象;内固定位移分布主要集中于股骨头内螺钉尖端位置,股骨位移集中于股骨头顶端,应力加载位置。四枚空心钉的应力最小,峰值为135.3 MPa;锁定加压钢板的应力最大,峰值为405.9 MPa,但锁定加压钢板的位移12.3 mm为最小峰值;三枚空心钉的位移18.8 mm为最大峰值;三枚空心钉固定时,股骨受力最小,应力峰值为36.8 MPa,但股骨位移最大,峰值为19.3 mm;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时,股骨受力104.6 MPa为最大应力峰值而位移12.6mm为最小位移峰值。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股骨颈骨折时稳定性最高,但股骨和内固定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剪切力;动力髋螺钉固定短期内促进骨折愈合较有优势,但长期固定时髓内钉固定更佳。
王颖王颖刘志朋殷涛韩彪韩彪滕延斌范峥睿杨宝成马信龙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有限元分析内固定应力
距骨骨折后向前螺钉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距骨骨折后向前平行螺钉固定与后向前交叉螺钉固定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方法 获取正常踝关节中立位CT扫描数据,基于Mimics、Solidwork构建距骨颈骨折模型及内固定物。根据距骨颈骨折不同后...
范峥睿马剑雄马信龙王颖杨宝成卢斌孙磊
文献传递
微创内固定系统和动力髁螺钉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AO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和动力髁螺钉(dynamiccondylar screw,DCS)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选择内固定器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甲醛固定股骨近端相似的成年(35~50岁)尸体干股骨标本12根,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将标本随机分成LISS固定组(A组)和DCS固定组(B组),每组6根。每个标本小转子下方1 cm处用斜切机锯断,做成1 cm间隙,模拟粉碎性骨折模型,远端用牙托粉与牙托水包埋固定。标本模拟人体单足站立受力状态,固定于Instron-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验测试机上,行轴向压缩试验和动态疲劳试验,测定抗压性能和标本内侧骨折线两端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轴向压缩试验显示,A组在2个应变片处的应变值均较B组相应应变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载荷下,A组股骨头的垂直下沉位移显著小于B组(P<0.01);载荷600 N时,A组的轴向刚度为(209.06±18.63)N/mm,显著高于B组的(65.79±7.26)N/mm(t=3.787,P=0.004)。动态疲劳试验显示,在相同循环加载周期下,A组股骨头的垂直下沉位移小于B组(P<0.01);当股骨头垂直下沉位移达0.5 mm时,A组内固定所承受的力值及所用的循环加载周期次数均远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ISS从生物力学和解剖结构上均能满足股骨转子下骨折内固定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经过生物力学比较,LISS内固定较DCS内固定牢固。
杨阳马信龙马剑雄朱少文马宝意姬树青马韬陈阳
关键词:生物力学股骨转子下骨折微创内固定系统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天津市MSM HIV感染窗口期检测策略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索适用于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早期感染筛查策略,并对利用早期感染数据估测新发感染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常规HIV抗体检测结合集合核酸检测,样品集合及分拆方法按50∶5∶1进行。结果 5 287份MSM血样中,5 073份HIV抗体检测阴性,5份样品为HIV抗体不确定,209份HIV抗体阳性。经核酸检测,5 073份HIV抗体阴性样品中,检出10份阳性;5份HIV抗体不确定样品均为阳性。15份核酸阳性样品中,有8例进行随访检测,均出现HIV抗体阳转。结论常规HIV抗体检测结合集合核酸检测可以发现更多的感染者,降低检测成本,对MSM中HIV感染窗口期诊断和HIV发病率的估测有重要意义。
柳忠泉于茂河郑敏娜周宁董笑月徐鹏郭燕柏建芸夏建晖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
血清自身抗体在诊断抗线粒体抗体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通过比较抗线粒体抗体(AMA)阴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 PBC)、AMA阳性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AMA+ 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特点,寻找有助于诊断AMA PBC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就诊的23例AMA-PBC患者、102例AMA+ PBC患者和55例AIH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生物化学指标(包括TBil、DBil、ALT、AST、ALP、GGT、球蛋白)和免疫学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A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和抗核膜糖蛋白抗体.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ROC曲线计算IgM诊断PBC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采用四格表法计算抗核膜糖蛋白抗体和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诊断PB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A-PBC组疲劳和黄疸的发生率[39.1%(9/23)和43.5%(10/23)]均高于AIH组[16.4%(9/55)和14.5%(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35和7.648,P均<0.05).AMA-PBC组的ALP、GGT水平高于AIH组,ALT、AST水平低于AIH组(Z=-4.577、-4.257, 2.820、-2.055;P均<0.05).AMA PBC组的IgM水平[417(270,610) mg/L]高于AIH组[97(69,195) mg/L],但低于AMA+ PBC组[546(419,70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62和-0.210,P均<0.05).AMA PBC组的IgG水平低于AIH组(Z=-2.202,P<0.05).AMA PBC组的抗核抗体、SMA的阳性率[95.7%(22/23),8.7%(2/23)]分别高于AMA+ PBC组[33.3%(34/102),1.o%(1/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9.474和4.769,P均<0.05).AMA PBC组的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抗体和抗核膜糖蛋白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60.9%(14/23)和30.4%(7/23)]均高于AIH组[分别为2.0%(1/55)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409和24.329,P均<0.05�
罗莉丽周璐张洁焦国慧王邦茂
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
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进行颈椎在体运动研究方法学的探索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应用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在颈椎在体运动学研究中下颌骨对颈椎图像的干扰度,探索颈椎在体运动学最佳位置的透视方法,为颈椎在体运动学研究提供方法学的可行性论证。方法应用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分别在两个C型臂夹角呈正交(90°)位、60°位及45°位采集健康志愿者5名(男4名,女1名)颈椎双平面X线图像,包括中立位、前屈后伸位、左右旋转位、左右侧屈位,比较各个不同位置时下颌骨对颈椎椎体图像的遮挡;采用下颌角对颈椎的干扰程度来作为评价的标准,通过对各个不同位置时下颌骨对颈椎图像干扰程度的评分,筛选最佳角度的透视方法。在做颈椎左右旋转运动透视时,比较躯干固定-头颅旋转模式和头颅固定-躯干旋转模式下下颌骨对颈椎图像的干扰程度,分别采集两种模式下的透视图像。结果 90°、60°和45°位时中立位、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左右旋位透视下颌骨对颈椎图像干扰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5°位在上述位置时干扰度最小。在相同角度60°位,躯干固定-头颅旋转组与头颅固定-躯干旋转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在体运动学研究中应用双X线透视成像系统在交角45°位时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下颌骨的阻挡,坐位同轴躯干旋转代替头颅旋转可以减少下颌骨的干扰度,基本满足双X线成像系统二维-三维图像的匹配条件。
白剑强夏群苗军贺金亮刘恺
关键词:颈椎下颌骨
前外侧微创入路和传统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关节疾病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能极大改善了患者症状,恢复关节功能。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和患者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关注THA微创切口的选择。但在相关文献中对此仍存在争议,且关于微创和传统术式THA的疗效比较报道还很少。
毕红宾王永清赵志辉张庆杰孙晋保熊庆广李毅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