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220243)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4
相关作者:吕庆田张昆严加永刘振东祁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成矿
  • 4篇矿带
  • 4篇矿集区
  • 4篇长江中下游成...
  • 4篇成矿带
  • 3篇地壳
  • 3篇地震
  • 3篇铜陵矿集区
  • 3篇人工源
  • 3篇矿床
  • 2篇地壳结构
  • 2篇地震证据
  • 2篇地质
  • 2篇地质特征
  • 2篇纵剖面
  • 2篇格架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地球物理
  • 1篇电性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安徽省地质调...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南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安徽省地质矿...

作者

  • 6篇吕庆田
  • 3篇严加永
  • 3篇周涛发
  • 2篇祁光
  • 2篇刘振东
  • 2篇徐涛
  • 2篇张昆
  • 2篇白志明
  • 2篇袁峰
  • 2篇张明辉
  • 1篇徐涛
  • 1篇邓震
  • 1篇张智宇
  • 1篇张达玉
  • 1篇赵金花
  • 1篇张怀东
  • 1篇钟国雄
  • 1篇杨丹
  • 1篇范裕
  • 1篇武振波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贵池矿集区深部精细结构——来自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认识被引量:17
2015年
安徽贵池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重要的铜多金属矿集区,随着浅表找矿难度的加大,急需了解矿集区深部结构为深部找矿提供深部找矿提供指示.为揭示贵池矿集区深部地壳结构格架、控岩、控矿构造和岩浆系统的空间结构,深化对成矿作用的认识,在该区实施了两条长度各约60km垂直于构造走向的反射地震和MT探测剖面,通过对MT数据有针对性的去噪和反演,获得了研究区10km以浅的地电结构;通过对反射数据的层析反演静校正、叠前保幅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和叠前时间偏移等处理,获取了该地区地壳结构的地震成像剖面.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针对性处理的区域重磁数据,对两条综合探测剖面的反演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解释,研究发现了本区地层的构造反射特征、地壳结构特征和Moho特征,厘定了盖层与基底之间的区域滑脱面、中下地壳滑脱面和Moho面的深度和形态.发现了地壳上冲和俯冲的反射特征,可能是华夏块体与扬子块体晋宁期发生板内碰撞的痕迹.高坦断裂是一个深达地壳级的断裂,其南北两侧具有不同的重磁特征、电性结构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该断裂可能是深部流体上涌的通道,岩浆和地幔热液沿断裂上涌并沿地层和裂隙侵入中上地壳,形成岩基或岩体,或与围岩发生强烈矿化作用形成贵池矿集区多金属矿床.
邵陆森刘振东吕庆田严加永张昆赵金花祁光张亚伟
关键词:深部结构反射地震电性结构莫霍面
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格架:反射地震证据
<正>构造对铜陵矿集区的矿床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2]。根据盖层构造变形特征,前人先后提出过"多层楼"构造控矿模式[3],"地层-矿层-断层"三统一的控矿模式[4]。岩石圈不同尺度的构造或控制成矿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壳...
吕庆田刘振东严加永赵金花张永谦汤井田杜建国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三维Moho面结构:来自人工源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跨越宁芜矿集区地质廊带内的非纵剖面反射/折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和时深转换处理,获得了非纵方向的Moho面深度;联合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上Moho面深度数据,获得了长江中...
张明辉徐涛吕庆田白志明武澄泷武振波滕吉文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纵剖面
文献传递
华南东北部中生代铜金钨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来自英山-常山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3
2022年
为理解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的深部背景及动力学过程,我们实施了一条北起湖北英山、南至浙江常山、长达350km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探测剖面,穿越北部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中部江南钨矿带和南部钦杭铜多金属成矿带.探测结果表明:剖面速度结构呈现显著的垂向分层、横向分块图像特征.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整体显示高速和高V_(p)/V_(s)特征,Moho界面显著上隆,地壳减薄至31km,下地壳高速异常显著,具有壳幔过渡特征;江南成矿带以江南断裂和景德镇-黄山断裂为岩石圈边界,总体显示地壳尺度的低速异常和低V_(p)/V_(s)特征;钦杭成矿带地壳显示高速异常和高V_(p)/V_(s)特征.综合研究表明,长江中下游和钦杭成矿带的高速异常代表了相对富铜金的镁铁质新生下地壳,其形成可能与幔源岩浆底侵和/或新元古代洋壳物质残留有关,为中生代铜金大规模成矿提供了关键物源.江南成矿带显示富W-Sn的古老地壳特征,其部分熔融是超大型钨矿形成的关键.文章提出,中生代以来的软流圈地幔自扬子/华夏拼合带向扬子陆块北部大规模斜向上涌,是导致华南东北部铜金钨爆发式成矿的深部驱动机制;块体拼合带和边界断裂带等岩石圈不连续,是向下沟通深部热流、向上疏导岩浆流体的主干通道,控制着成矿带的空间展布.
侯爵徐涛徐涛吕庆田白志明张智宇杨丹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速度结构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三维Moho面结构:来自人工源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14
2015年
为深入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对跨越宁芜矿集区地质廊带内的非纵剖面反射/折射地震数据进行动校正和时深转换处理,获得了非纵方向的Moho面深度;联合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上Moho面深度数据,获得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三维Moho面深度结构.结果显示宁芜矿集区下方的Moho面整体较浅,约32~34km,华北块体合肥盆地内Moho面整体较深,约34~35km.Moho面深度和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变化趋势对应良好.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呈上隆特征,支持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模式中增厚岩石圈发生拆沉、软流圈的上隆及底侵作用等动力学过程.Moho面平行于成矿带走向的变化趋势,预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和上地幔在板块边界发生了NE-SW向的切向流动变形.郯庐断裂带两侧,Moho面深度变化较大,表明地表近陡立的郯庐断裂为深大断裂,深部可能切穿Moho面并延伸至上地幔.
张明辉徐涛吕庆田白志明武澄泷武振波滕吉文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纵剖面
基于重磁场多尺度边缘检测的地质构造信息识别与提取——以铜陵矿集区为例被引量:23
2015年
重磁场是地下地质体密度、磁性分别响应的综合,蕴涵着丰富的地质构造信息,如何将其有效地提取出来是正确认识地下结构的关键环节.本文在总结重磁场构造信息提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构造信息提取突破口归结为重磁场的边缘增强与检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常用的边缘检测方法开展了对比试验,并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的铜陵矿集区为例,开展了实际资料的处理和研究.获得以下认识和结论:(1)多尺度边缘检测方法较其他方法更能准确提取模型边界,更适合于构造信息识别与提取;(2)在铜陵矿集区识别出18条断裂构造,确定了铜陵隆起的边界,断裂构造的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前人所谓"棋盘格式"断裂构造系统并不存在;(3)圈定了岩体的分布范围,在铜陵矿集区北缘,发现了2处隐伏岩体;(4)施家冲、戴家汇岩体周边是寻找矽卡岩型、斑岩型铜金矿的有利地段,铜陵隆起和繁昌火山岩盆地分界断裂两侧是寻找热液型铅锌矿和金矿的重要靶区.
严加永吕庆田陈明春邓震祁光张昆刘振东汪杰刘彦
关键词:重磁场多尺度边缘检测铜陵矿集区
安徽铜陵姚家岭大型锌金矿床中新发现白钨矿被引量:16
2014年
姚家岭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断隆区的东部。本次研究中,在姚家岭矿床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捕掳体的接触带的矽卡岩等位置发现了白钨矿。白钨矿电子探针定量分析表明,与理论值相比,WO3值总体偏低,CaO值总体略高于理论值,白钨矿的杂质组分主要为SrO、MoO3、CuO、FeO、MnO、MgO、V2O5和PbO2,计算显示白钨矿的化学式为Ca1.00W0.99O4。铜陵矿集区Zn-Au-Cu-Pb为主的矿床中白钨矿的发现表明,该区成矿系统的演化及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了轻微的壳幔相互作用,在铜陵矿集区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其他矿集区要重视和加强钨矿化的研究。
钟国雄周涛发袁峰蒋其胜范裕张达玉黄建满
关键词:白钨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安徽大别山地区沙坪沟超大型斑岩钼矿床成矿系统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东秦岭-大别钼成矿带斑岩钼矿床的成矿地球动力学、地球化学背景和成岩成矿机制等备受研究学者的重视,但仍有许多成矿学问题需要加强研究,特别是超大型钼矿床成矿系统的组成特征、形成与演化等还需要加以系统总结。本文以翟裕生院士的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沙坪沟斑岩钼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作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沙坪沟钼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成矿系统的构成,通过综合对比研究,提取系统成矿特色。沙坪沟钼矿床形成于陆内伸展环境,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其含矿斑岩起源于古老下地壳+大别杂岩+岩石圈地幔,钼主要源自古老下地壳+大别杂岩,岩浆演化与热液活动持续了约24 Ma,形成了一个直径约为3 km左右的球状巨型斑岩钼成矿系统。成矿流体经历了由早期的高温、中盐度、较高氧逸度、低碱度、低pH值、低密度,中期的中高温-中温、低盐度与高盐度共存、低密度与高密度共存、低氧逸度、富CO2,向晚期的低温、低盐度、贫CO2、较高氧逸度、较高碱度、较高pH值、较高密度进行演化的过程,含Cl络合物由于温度、氧逸度下降和流体沸腾产生的相分离导致Mo的沉淀,形成了巨量钼金属的聚集。与国内外主要的斑岩钼成矿系统相比,沙坪沟钼矿床的成矿系统具有单矿体、巨系统、先天富、长孕育、多来源、高演化、多期次、超富集等鲜明的成矿特色。应用成矿系统理论,不断深入研究这一世界级超大型高品位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过程,对于全面揭示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因以及同类矿床的找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任志周涛发周涛发张怀东
关键词:成矿系统矿床地质特征斑岩钼矿床
皖南逍遥钨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正>逍遥钨-多金属矿床位于皖南地区绩溪县,是安徽省地矿局332地质队近年来发现的一处大型钨-多金属矿床。本次工作对逍遥钨-多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地质意义。
施珂周涛发丁宁张达玉王德恩陈雪锋
文献传递
铜陵矿集区地壳结构格架:反射地震证据
<正>构造对铜陵矿集区的矿床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2]。根据盖层构造变形特征,前人先后提出过'多层楼'构造控矿模式[3],'地层-矿层-断层'三统一的控矿模式[4]。岩石圈不同尺度的构造或控制成矿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壳...
吕庆田刘振东严加永赵金花张永谦汤井田杜建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