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4155)

作品数:43 被引量:460H指数:13
相关作者:王杰周荔丹姚钢殷志柱张丹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中央研究院上海电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建筑科学电子电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电机
  • 8篇电能
  • 7篇风电
  • 5篇多机
  • 5篇双馈
  • 5篇滑模
  • 4篇电力
  • 4篇电能质量
  • 4篇电平
  • 4篇电网
  • 4篇电压
  • 4篇多电平
  • 4篇永磁
  • 4篇永磁同步
  • 4篇永磁同步电机
  • 4篇直流
  • 4篇同步电机
  • 4篇发电
  • 4篇发电机
  • 3篇电动

机构

  • 4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中央研究院
  • 5篇上海电力学院
  • 3篇教育部
  • 3篇上海电力大学
  • 1篇上海电机学院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上海市电力公...

作者

  • 25篇王杰
  • 17篇周荔丹
  • 14篇姚钢
  • 10篇殷志柱
  • 3篇王杰
  • 3篇张丹
  • 3篇弥潇
  • 2篇王丰华
  • 2篇王芮
  • 1篇蒋燕君
  • 1篇顾临峰
  • 1篇冯琳
  • 1篇杨镜非
  • 1篇张楠
  • 1篇张海燕
  • 1篇黄通
  • 1篇王金铭
  • 1篇王芮
  • 1篇周双
  • 1篇周双

传媒

  • 5篇电网技术
  • 4篇电测与仪表
  • 4篇电力电子技术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4篇电力自动化设...
  • 3篇电力系统保护...
  • 3篇电网与清洁能...
  • 2篇电机与控制学...
  • 2篇电机与控制应...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电气自动化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电工电能新技...
  • 1篇电池
  • 1篇电力系统及其...
  • 1篇现代电力
  • 1篇电力建设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年份

  • 4篇2020
  • 10篇2019
  • 12篇2018
  • 1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直流海上风电场高升压比DC/DC变换技术综述被引量:18
2018年
采用直流汇聚、直流传输的全直流海上风电场,可以避免使用笨重的工频交流变压器,在功率密度、建设成本、系统损耗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基于直流汇聚、直流传输的全直流海上风电是目前海上电能传输的研究热点。在全直流海上风电系统中,风机端口电压需进行高变比升压后才能远距离传输,所以高升压比DC/DC变换器是整个风能变换传输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首先从变比、容量、故障隔离等角度对适用于全直流海上风电的直流变换器进行需求分析。其次对各种直流变换器的拓扑实现进行总结分类,并指出各种拓扑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最后对各种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对未来适用于全直流海上风电场的高升压比直流变换器进行展望。
郭灵瑜姚钢周荔丹
关键词:DC/DC变换器模块化多电平
直流微电网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被引量:19
2017年
为提高微电网的稳定性,提出一种集自适应观测技术、滑模控制方法、定频PWM技术于一体的新型定频PWM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可在不需要增加额外传感器/硬件电路的情况下实现对状态变量的快速跟踪和调节,便于直流微电网内微电源和负荷的扩展与即插即用,且简化了滤波器的设计难度。同时,采用非线性复合控制方法在恒功率负载突变的情况下实现对母线电压和系统稳定控制的目标。初始状态的合理选择、变切换面的设计,使得状态变量全程处于滑动模态,并且抖振现象得以减轻。在包含光伏电源、燃料电池、蓄电池、双向Buck/Boost变换器、恒功率负载与阻性负载的直流微电网仿真环境中,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张丹王杰弥潇
关键词:直流微电网自适应观测器恒功率负载
电能路由器相关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应对以绿色节能为目标的能源体系变革后的供需变化,作为能源互联网中的核心设备,电能路由器在工业界和学术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能路由器一般认为由综合应用模块、运行控制模块、通信模块和物理模块组成。文章对电能路由器的相关技术——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实时通信技术、端口即插即用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等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其在未来能源互联网中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葛乾诚姚钢周荔丹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电子技术即插即用能量管理
双向感应电能传输系统死区效应的研究
2018年
双向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中,死区会对移相控制产生较大干扰,造成电压电流波形畸变,从而降低系统工作效率和稳定性。因此,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得到各电气量表达式。分析了180°和120°移相控制两种方式下的死区效应,确定180°移相控制下避免死区效应的死区范围;重点研究120°移相控制下死区对电压、电流、功率、谐波等电气量的影响,并给出各电气量死区影响系数,对死区效应进行准确量化。提出了死区补偿法,有效改善系统输出电压电流波形。构建了1.8 kW双向IPT系统的仿真模型和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李梦怡姚钢殷志柱周荔丹
关键词:死区
考虑非线性负荷的发电机励磁与STATCOM协调稳定控制被引量:1
2017年
在电网的数学模型中,负荷大都采用恒定阻抗模型或恒功率模型。针对电源为凸极式发电机(x_d≠x_q),含非线性负荷环形网络的单机无穷大系统,采用发电机励磁与STATCOM协调控制的方式进行非线性控制,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与代数约束方程,并通过坐标变换将系统的非线性方程变换为线性方程,进而采用线性控制策略进行控制设计。由于整个坐标变换过程未作任何近似线性化处理,因此,变换后的线性方程是精确的,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传统线性化处理引起的误差。仿真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稳定性与可行性。
周双王杰
关键词:静止同步补偿器励磁控制非线性负荷
含FACTS装置的结构保持电力系统协调控制方法与应用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非线性特征,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在现今如此复杂的电力系统中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损失与用户的生活水平。在实际中,电力...
周双
关键词:STATCOM微分代数负荷模型协调控制
文献传递
电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综述被引量:14
2019年
阐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分布式管理结构及主要功能组成,重点总结数据采集功能特点;着重分析和比较BMS中荷电状态(SOC)的估算方法和均衡电路;给出BMS各功能结构的不足和发展展望。
周荔丹蔡东鹏姚钢殷志柱
关键词:数据采集均衡电路
单相逆变器有源阻尼控制参数设计被引量:4
2017年
针对LC型单相逆变器在轻载时严重欠阻尼,系统存在振荡的问题,使用有源阻尼方法抑制该振荡,采用谐振控制器实现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无静差跟踪。通过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及动静态性能的影响,得到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再结合工程应用选取合适参数,无需反复试凑,能有效抑制系统振荡,并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参数设计方法有效。
王福姚钢殷志柱周荔丹
关键词:单相逆变器有源阻尼谐振控制器参数设计
协同调度电动汽车与储能装置的家庭能量管理策略被引量:9
2020年
针对未充分利用电动汽车可充放电特性而限制家庭能源经济性的问题,本文建立家庭负荷协同调度的能量控制策略。通过对电动汽车接入家庭时段内光伏出力总和与负载总功率进行对比,确定两种工作模式。在光伏出力富余的阶段中,充分利用电动汽车的可充电特性,提高系统的经济性与灵活性。在满足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以住户用能费用最少为目标,利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在光伏出力预测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多场景算例仿真,验证了该能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姚钢茆中栋周荔丹李东东
关键词:智能家庭电动汽车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三区延迟电力系统鲁棒负荷频率控制研究被引量:20
2018年
电力系统中通信线路的大量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负荷频率控制(LFC)中延迟现象的产生,这些延迟的存在会对系统稳定性造成潜在的威胁。文中旨在针对三区域延迟电力系统提出一种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与延迟边际估计(DME)的鲁棒负荷频率控制策略。首先通过递归替换程序将系统特征方程中的超越项消去并引进根趋势的定义用于分析频率特征根的稳定性;随后给出了系统延迟边际的解析形式。而后给出了基于此延迟边际与LMI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流程,其中引进了鲁棒性能指标(RPI)用于衡量外部扰动对系统输出的影响。而后通过对半搜索技术(BST)用于搜索此RPI的最小值并得出鲁棒控制器的控制增益。通过2个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性能:仿真1用于验证所提延迟边际估计方法的有效性;仿真2用于评估所提鲁棒LFC方法较传统控制方法的优越性。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三区延迟电力系统延迟边际估计算法的有效性以及较传统方法的更佳的鲁棒特性。
熊林云王杰
关键词:负荷频率控制鲁棒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