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431822333)

作品数:12 被引量:400H指数:10
相关作者:郭应时付锐袁伟杜志刚潘晓东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驾驶
  • 5篇驾驶员
  • 5篇交通安全
  • 5篇交通工程
  • 4篇公路
  • 2篇心理
  • 1篇心理生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率增长率
  • 1篇信息处理
  • 1篇行车
  • 1篇行车安全
  • 1篇眼球运动
  • 1篇一体化
  • 1篇知心
  • 1篇认知心理
  • 1篇认知心理学
  • 1篇山区公路
  • 1篇生理
  • 1篇生理特性

机构

  • 5篇长安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杭州市城市规...

作者

  • 4篇袁伟
  • 4篇付锐
  • 4篇郭应时
  • 2篇潘晓东
  • 2篇冯红运
  • 2篇郭忠印
  • 2篇杜志刚
  • 2篇陆键
  • 2篇项乔君
  • 1篇张建峰
  • 1篇隽志才
  • 1篇杨轸
  • 1篇袁黎
  • 1篇贺玉龙
  • 1篇柳本民
  • 1篇刘浩学
  • 1篇潘福全
  • 1篇王文卿
  • 1篇李玉亮
  • 1篇陈永胜

传媒

  • 4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中南公路工程
  • 1篇交通运输系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续下坡道路事故率与纵面参数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为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纵坡坡度、坡长与事故率的关系,采集了6条连续下坡路段的事故数据和纵面线形参数,选取事故地点坡度、事故地点向上坡方向长度为N(N=1,2,3,4,5 km)的平均坡度为纵面参数,绘制散点图观察不同纵面参数对事故率分布的影响,并对事故率与各纵面参数进行指数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事故率与平均坡度呈指数上升关系,与不同纵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是显著的;连续下坡道路某点的事故率取决于该点向上坡方向2-3 km路段的平均坡度。
付锐郭应时袁伟李玉亮冯红运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安全事故率
不同交通流状态下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采用动态心电仪和地理信息系统(GPS)对高速公路不同交通流状况下驾驶员心率和车速进行行车实验测试,通过运用医学、心生理学、交通流等理论,分析结果发现:高速公路平直路段自由流条件下车速超过100km.h-1时,心率增长率与车速呈线性增长关系;非自由流条件下超车等驾驶行为对驾驶心理影响显著,心率平均增长率较自由流条件下高.确定心率增长率32%为驾驶员心理紧张的生理评价标准,42%为行车中应避免的心理安全阈值.
阎莹刘浩学郭忠印
关键词:驾驶员交通流心率增长率心理生理
公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诊断改善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0
2006年
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而公路平面交叉路口则是公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因此,研究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诊断改善技术对于提高整个公路系统的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从公路平面交叉口现有的状况出发,从工程的角度,采用非事故分析,通过现场调查来判断产生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根据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来提高交通安全的一种预防性方法,即通过一个具有实践意义、可行、有效的、简单工具辅助管理部门改善交叉口安全、实施合理的改善计划.
袁黎陆键项乔君王文卿
关键词: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山区公路平曲线设计指标安全评价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道路线形的安全评价是从设计阶段保证行车安全的关键,道路平曲线的弯曲程度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单位交角曲线长L/I(曲线长/曲线交角)代表了道路平曲线的弯曲程度。通过大量的行车实验及驾驶员的心率、最高血压的变动与单位交角曲线长L/I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位交角曲线长L/I可作为道路平曲线设计要素的安全性评价指标。在线形复杂的山区公路,基于人机工程学与工程费用的考虑,行车安全需要的L/I取值应在0.5~1.0之间。
潘晓东詹嘉杜志刚
关键词:驾驶员
基于信息分配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被引量:8
2007年
为解决传统的道路黑点鉴别方法中存在的小样本问题及事故样本的信息损失问题,深入分析了事故数据的小样本特性及事故样本反映路段行车风险的多维性;并引入信息分配技术对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处理,通过计算和比较事故样本分配给各路段单元的事故信息量(而不是事故频次)进行道路黑点鉴别。结果表明:信息分配技术能充分挖掘小样本事故数据提供的道路黑点鉴别信息,事故信息量比事故频次更能反映各路段单元行车风险的大小。
廖志高柳本民郭忠印
关键词:交通工程小样本
通道宽度对驾驶员动态视觉和操作行为的影响被引量:50
2006年
使用眼动仪及车速记录仪记录了5种试验条件下3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眼动行为和车速数据,分析了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的车速变化特征、驾驶员眼动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通道宽度变窄,驾驶员的注视点变近,对障碍物的注意变得集中,且习惯于以左侧障碍物为参照来调整车辆运行状态;通道宽度变窄使驾驶员信息感知阶段时间所占的比例减小,而操作校正阶段时间所占比例增大,且通过条件越差,对驾驶员的刺激越强烈。
郭应时付锐袁伟张建峰
关键词:交通工程驾驶员
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汽车驾驶员注视点分布规律被引量:33
2006年
为分析驾驶员感知-判断-操作行为模式,对驾驶员在通过不同通道宽度障碍物时的动态视觉进行研究。用眼动仪等设备记录了驾驶员在通过设定障碍物间的通道宽度时眼睛注视点的变化和相应的车辆行驶速度,分析了在7.04、.4、3.5、3.0和2.0 m五种通道宽度条件下驾驶员注视点变化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显示,无障碍物时,对应通道宽度为7.0 m,驾驶员注视点在车辆前方较远处和道路的中央区域;通道宽度较充裕时,对应通道宽度为4.4和3.5 m,驾驶员注视点主要在左侧障碍物和道路中央;通道宽度较窄时,对应通道宽度为3.0 m,驾驶员注视点频繁在左右两侧障碍物间移动;随着驾驶任务难度增加,驾驶员的注视点分布区域变近,视线的变化频率提高。
郭应时付锐张建峰袁伟
关键词:交通安全驾驶员驾驶模式眼球运动
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视觉震荡与行车安全研究被引量:142
2007年
利用EMR-8B眼动仪,以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驾驶员的瞳孔变化为研究对象,在大量行车试验基础上,针对明暗适应中的视觉震荡现象,选取换算视觉震荡持续时间作为驾驶员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用于评价隧道进出口驾驶员视觉负荷程度及行车安全性。结果表明:当隧道进出口行车速度控制在85km·h^-1以下时,能保证驾驶员良好的视觉舒适度,并得出高速公路隧道进出口停车视距应比现行规范增加20~30m。
杜志刚潘晓东杨轸郭雪斌
关键词:交通工程行车安全隧道进出口
考虑坡长因素的纵坡坡度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0
2008年
为了研究连续下坡道路的坡度、坡长与事故的关系,采集了5条典型连续下坡路段(总长度为76.68 km)的1 276起事故数据。从事故起数沿下坡方向的里程分布规律可以看出,事故集中分布在下坡路段的下半段,并且随着里程的积累而增加。对事故率与事故地点坡度和一定坡长的平均坡度分别进行线性和指数回归,对比回归结果和方程的样本决定系数R2,显示事故率与平均坡度的相关关系较事故率与地点坡度的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袁伟付锐郭应时冯红运时间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事故连续下坡坡度坡长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驾驶员交通标志视认性理论分析被引量:78
2005年
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研究了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视认性,建立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驾驶员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总结了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两类因素———驾驶员因素和交通标志物理因素。提出了用知觉理论解释不同驾驶经历的驾驶员对标志识别存在的差异现象;用特征说理论解释了标志的独特性有利于驾驶员的识别;标志的信息量不宜超出驾驶员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以及驾驶员的短时记忆容量限定了交通标志应该具有易读性。为改进交通标志的设计设置,探讨交通标志视认性的指标测度手段,进而为建立起客观实用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方法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隽志才曹鹏吴文静
关键词:交通标志认知心理学驾驶员驾驶员因素视认性信息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