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

作品数:492 被引量:3,638H指数:25
相关作者:张宏伟马秀荣陈涛郑刚唐方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91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3篇医药卫生
  • 97篇建筑科学
  • 9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1篇电子电信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8篇农业科学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化学工程
  • 12篇理学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9篇机械工程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7篇生物学
  • 7篇电气工程
  • 5篇水利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4篇污染
  • 38篇细胞
  • 29篇血必净
  • 27篇注射液
  • 25篇血必净注射液
  • 25篇膜污染
  • 24篇基坑
  • 19篇反应器
  • 17篇水处理
  • 17篇膜生物
  • 16篇生物反应
  • 16篇生物反应器
  • 16篇膜生物反应器
  • 15篇指纹
  • 15篇指纹图
  • 15篇指纹图谱
  • 14篇液压
  • 13篇有限元
  • 13篇胶囊
  • 8篇地基

机构

  • 143篇天津大学
  • 67篇天津理工大学
  • 61篇天津工业大学
  • 46篇天津中医药大...
  • 29篇天津医科大学
  • 2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2篇天津城市建设...
  • 17篇南开大学
  • 17篇天津市自来水...
  • 17篇天津市天锻压...
  • 11篇天津市环境保...
  • 9篇西安建筑科技...
  • 8篇天津城投建设...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天津科润蔬菜...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天津市第一中...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7篇张宏伟
  • 22篇马秀荣
  • 21篇陈涛
  • 19篇郑刚
  • 19篇何文杰
  • 19篇闫澍旺
  • 19篇唐方
  • 18篇李进
  • 17篇陈在平
  • 14篇任秀宝
  • 12篇白媛
  • 12篇王亮
  • 11篇于津浦
  • 11篇王捷
  • 10篇魏俊富
  • 10篇许丹宇
  • 10篇曹水
  • 9篇王洋
  • 9篇韩宏大
  • 8篇刘洋

传媒

  • 29篇中国给水排水
  • 20篇岩土工程学报
  • 19篇天津理工大学...
  • 15篇天津工业大学...
  • 14篇中国中西医结...
  • 13篇天津中医药
  • 12篇中草药
  • 1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1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岩土力学
  • 7篇给水排水
  • 7篇工业水处理
  • 7篇天津农业科学
  • 6篇光电子.激光
  • 6篇天津科技
  • 6篇中国危重病急...
  • 5篇水利学报
  • 5篇土木工程学报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功能材料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8篇2016
  • 15篇2015
  • 18篇2014
  • 18篇2013
  • 42篇2012
  • 88篇2011
  • 92篇2010
  • 97篇2009
  • 93篇2008
  • 33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4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凝—超滤工艺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采用混凝—超滤工艺进行了处理滦河水的中试研究,考察了混凝剂投量和混凝反应时间对膜出水水质及跨膜压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化铁投量为6 mg/L、混凝反应时间为7.5min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对CODMn的去除率为48.7%,膜出水的CODMn<2.0 mg/L,浊度<0.1 NTU;此时的跨膜压差相对较小且随运行时间增长缓慢。在高温、高藻期,预氯化有助于提高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并可减缓膜污染;EFM清洗方式可使膜系统长时间在较低的跨膜压差下运行,是延缓膜污染的有效手段。
何文杰顾金辉康华李玥王胜江卜建伟
关键词:超滤混凝预氯化膜污染EFM
超深开挖对单桩的竖向荷载传递及沉降的影响机理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8
2009年
目前对于超深基础下的桩的设计尚未考虑超深开挖、坑底隆起对桩产生的作用。现场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时也仍采用常规的地表加载并扣除开挖深度范围内桩侧摩阻力的方法,没有考虑深开挖效应的影响。采用经实际工程算例验证的土参数、桩身材料参数和桩土接触面参数,在均质土中建立了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三种不同试桩方法进行了模拟。通过开挖模拟,首先揭示了深开挖对桩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对超深开挖对桩在开挖后再加载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沉降机理进行了研究。与常规试桩法和套管试桩法中的基坑底以下相同桩长的桩相比,超深开挖产生的影响效应使桩的极限承载力降低,竖向刚度减小,相同荷载下沉降加大,且其沉降中桩整体刺入所占的比例显著大于其它两者。桩侧摩阻力完全发挥时需要的桩土滑移量增大。此外,超深开挖可在桩身中产生较大的拉力,桩身中下部钢筋不能随意减少。
郑刚刁钰吴宏伟
关键词:抗压桩承载力有限元法荷载试验
功能化纤维基固相萃取膜制备及对水中微量苯酚的富集性能
<正>环境监测分析对象越来越多的是微量乃至痕量污染物,尽管目前仪器分析方法可以达到痕量甚至超痕量水平,然而对于复杂样品,由于基体效应和干扰物质的存在,直接分析仍然十分困难。因此,样品分析之前进行的分离、富集浓缩等前处理对...
张环聂月霞魏俊富付昆仑
文献传递
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从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出发,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缓解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特点。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周期可由絮状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19 d提高到36 d。对泥饼层中的颗粒污泥做批式试验,发现泥饼层中絮状污泥所占比例为56.2%,大于混合液中的45.8%,其比阻高达15.81×1012m/mg,而粒径>1.6 mm的颗粒污泥比阻只有0.47×1012m/mg。对泥饼层中污泥的EPS做进一步研究,发现蛋白质是其主要成分,无论是絮状污泥还是颗粒污泥,泥饼层中污泥的EPS含量要明显高于混合液中污泥EPS的含量。
邢锴张宏伟龙树勇孙凯王亮
关键词:MBR好氧颗粒污泥膜污染
铁路信号点灯智能监测系统设计被引量:2
2006年
运用单片机技术和自己定义的通信协议,在原有的报警线路基础上实现了交流点灯、灯丝自动转换、故障定位报警、副丝在线检测和主机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监测控制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实时性好、工作可靠,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李其林陈在平刘靖李同丽邹振环
关键词:信号监测铁路信号智能控制
绿化屋面的水文水质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通过人工搭建绿化屋面装置,重点研究了绿化屋面的径流削减率、产流过程和出水水质3个方面。结果表明,绿化屋面的径流削减率符合一定的阶段性计算公式;绿化屋面产流过程中的径流总量、前期削减量和后期削减量三者与基质层高度呈现不同的线性相关性;绿化屋面能够有效降低雨水中的总氮浓度和COD浓度,但氨氮浓度和总磷浓度有所升高;最后,综合水文和水质两方面,建议绿化屋面基质层高度范围是10—20cm。
王江海张新波赵新华
关键词:产流过程出水水质
预留反压土中心顺作法在某超大深基坑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8年
介绍了在天津站交通枢纽主广场工程大型基坑采用了地下连续墙结合坑边预留反压土挡土、中心顺作的方法,对该法应用的设计特点和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实测资料分析了逆作部分中间柱基坑开挖的隆沉规律、基坑底的回弹、地下连续墙地竖向与水平向位移及其与土方开挖进程的关系。揭示了该施工方法下基坑的变形规律,为相似条件下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工程经验。
窦华港焦莹
关键词:开挖顺作法回弹
中成药大品种的内涵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和卫生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中成药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销售额过10亿元中成药大品种不断涌现。中成药大品种不仅对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也是带动企业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王勇张伯礼高秀梅商洪才
关键词:临床再评价二次开发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日用水量预测方法被引量:8
2009年
针对城市日用水量呈现周期性和自相似性的特点,通过对分形理论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分形拼贴定理和分形插值函数迭代过程的城市日用水量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分形拼贴定理,由基于仿射变换的分形插值方法求取一个与历史日用水量记录相近的迭代函数系,建立分形预测模型,对城市日用水量进行预测.首先根据日用水量具有以周为周期的特点,应用相似日拟合模型对日用水量进行预测,平均预测误差为2.06%;然后根据日用水量具有以月为周期的特点对日用水量进行预测,平均预测误差为2.94%.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用性强,能够为城市供水优化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张宏伟陆仁强牛志广
关键词:用水量吸引子迭代函数系
某深基坑SMW工法支护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五经路地道SMW工法支护的基坑进行了系统的观测,获得了墙体水平位移、坑底隆起、立柱隆沉、墙顶竖向位移及坑外土体水平位移的实测结果。基于这些实测结果分析了开挖与支撑安装的空间效应对围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特别对与基坑开挖卸荷相关的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基坑开挖卸荷和相应的坑底回弹可引起围护系统产生显著的竖向位移,并可对围护结构安全产生影响。
鲍立楠李竹王世杰
关键词:SMW工法基坑卸荷
共5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