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XW051)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6
相关作者:牛耀红操瑞青方晓红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农业
  • 2篇农人
  • 2篇农业技术
  • 2篇农业技术传播
  • 1篇大众
  • 1篇大众传播
  • 1篇代理
  • 1篇代理人
  • 1篇电视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传播
  • 1篇行动者网络
  • 1篇移动互联
  • 1篇移动互联网
  • 1篇在场
  • 1篇秩序
  • 1篇中国农业
  • 1篇田野调查
  • 1篇农村
  • 1篇农业电视

机构

  • 9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牛耀红
  • 3篇操瑞青
  • 2篇方晓红

传媒

  • 2篇编辑之友
  • 2篇传媒观察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新闻界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社会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农业电视节目发展纵论
2019年
中国农业电视节目已走过60多年的发展之路,在电视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市场化运作主导下的电视行业,坚持以服务大众为中心的农业电视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如何扬长避短,顺应时代潮流,是农业电视节目突破重围的关键。本文概括了农业节目的内涵和种类,总结了农业电视的历史渊源,辨析了其优势与不足,为我国农业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构思了可资借鉴的方向。
程河清
关键词:农业电视节目历史沿革
我国农村传播研究的历史与困境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农村传播研究起步于1982年前后的受众调查,迄今已走过30余年的发展历史。本文简要回顾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将其总结为起步、探索、崛起及深化四个具体阶段。借助历时性视野的考察,文章重点剖析了我国农村传播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与学科环境下所面临的研究困境,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理论取向、研究偏向以及研究方法等角度就如何深化该领域的未来研究予以了一定的探讨。
操瑞青
网络公共空间与乡土公共性再生产被引量:17
2017年
村民借助移动互联网从私人领域走向网络公共空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商讨和行动,实现从“村民”到“网民”再到“公民”的转化。村民通过网络公共生活复兴,使分散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体再聚合,密切社会交往,重构社会连接,实现“网络共在”。村民通过网络公共参与重建乡土舆论,重构乡约民规,重兴乡土精神,达成“舆论共识”。村民通过网络动员、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共同行动”。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新型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制,经由传播实现了村民从“共”到“公”的转化,在讨论和行动中拓展了“公”的边界,再生产了乡土公共性。传播构成了网络公共交往,传播生成了网络公共舆论,传播促成了网络公共行动,因此传播生成公共性。
方晓红牛耀红
关键词:网络公共空间公共性移动互联网
新农人与农业技术传播体系整合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体系受到体制机制、队伍素质、推广理念、基础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了"最后一公里"问题。本研究选取57名新农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新农人拥有较强的能动性,通过农业实践形成了"行动者系统",构建了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推广主体、乡土专家、传统农民的合作网络,新农人成为各类主体信息互动交流的中介。新农人作为行动者嵌入了传统农业技术传播体系,虽然不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要任务,却整合了各类主体,拓展了合作领域。新农人不仅自身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正在带动传统农民转型。
牛耀红
关键词:农业技术传播行动者网络
在场与互训:微信群与乡村秩序维系——基于一个西部农村的考察被引量:17
2017年
随着现代性对乡村产生深刻影响,村庄逐渐"原子化"、"离散化",正在面临失序。学术界对此展开了诸多研究,但是对村民分散在不同空间中的"离土又离乡"的村庄如何从整体上维系秩序缺乏考察。移动互联网进入乡村,为这类村庄社会秩序维系带来了可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群成为了村庄新型公共空间。村民通过微信群从不同地域的现实空间走向网络公共空间,经过长期互动形成了合作场域,在其中进行问题剖析、社区学习、舆论监督、加强邻里关系、开展媒介动员等一系列活动,实现了"离散化"村庄的再次聚合,将"半熟人社会"转变为"熟人社会"。微信群中的在场和互训是关键因素,村民通过集体的虚拟在场和互相规训再造了"公共人",从而维系了乡村秩序。
牛耀红
关键词:互训乡村秩序
农业科技传播的方式、效果及其创新——基于皖中D村的实地调查被引量:11
2018年
基于实地调研,文章总结了当前农业科技传播的四种方式及其传播效果。研究发现,农民在接受农业科技信息时有两条较为固定的心理路径。其一,对内容上简单易懂的信息,农民主要依据自身生产经验进行选择性理解与接受,效果较易实现;其二,对内容相对复杂的信息,农民较少衡量信息本身的优劣,转而去评估那些直接将信息传递给自己的传播者们是否值得信任,效果的强弱与信任关系的强弱呈正相关性。据此,农业科技传播的创新至少有两种路径:一是降低信息复杂性,多采用科技标语、视频展示、现场观摩等直观化手段;二是在传播信源与农民受众之间寻找固定的"中介群体",该群体既能接受和理解来自信源的科技内容,又能与农民保持良好信任关系,如种粮大户、农资零售商等。
操瑞青方晓红
移动传播时代:村民网络公共参与对乡村社区认同的建构——基于甘肃陇南F村的田野调查被引量:20
2017年
认同是社区整合及作为共同体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乡村社区正在遭遇认同危机。公共参与是建构社区认同的重要因素,但是长期以来如何促进公共参与是城市和乡村社区共同的难题。尤其对我国广大西部地区农村而言,面对村庄流动性增强、空心化严重、公共精神缺失等问题,如何整合乡村社区是非常棘手的问题。移动互联网为公众的公共参与提供了平台,媒介化参与已经成为了本研究田野点中农民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方式。移动互联网公共平台构建了村民互动交往的网络公共空间,借助网络空间村民公共生活的复兴、村民公共参与书写乡村集体记忆、共同参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均对建构新型乡村社区认同起到了重要作用。
牛耀红
关键词:公共参与
“新农人”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选取我国17个省(市)53名"新农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0名"新农人"进行有关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的深度访谈,对23名"新农人"的生产场所及社会网络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新农人"既是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的新型中介主体,又是现代农业技术传播的"融合创新代理人"。他们构建了以人际关系驱动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将农业技术的"单向影响流"转化为"互动影响流",推动了现代农业技术的传播,在带动传统农民转型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牛耀红
关键词:农业技术传播
近十年来农村新媒体传播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4年
我国农村地区的新媒体传播研究始于2003年,迄今已走过十余年光景。通过对2003-2013年的文献梳理,从普及与应用、认知与现状等五个方面就该问题展开综述。文章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被不断拓展,关注度逐年提高,始终有多重学科界入。但总体上,它仍旧处于学科研究的边缘,相关研究未能深入展开。随着新媒体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部分学科逐步褪去研究热情,新闻与传播学科的研究责任与研究难度都将有所加大。
操瑞青
关键词:新媒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