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07B08)

作品数:25 被引量:183H指数:7
相关作者:吴文革陈刚许有尊习敏曹承富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6篇水稻
  • 12篇机插
  • 11篇杂交
  • 10篇小麦
  • 6篇杂交中籼
  • 6篇中籼
  • 5篇氮肥
  • 5篇杂交水稻
  • 4篇性状
  • 4篇再生稻
  • 4篇砂姜
  • 4篇砂姜黑土
  • 4篇籼稻
  • 4篇黑土
  • 4篇播期
  • 4篇钵苗
  • 3篇氮素
  • 3篇稻米
  • 3篇稻米品质
  • 3篇秧苗

机构

  • 35篇安徽省农业科...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安徽省农作物...
  • 4篇合肥丰乐种业...
  • 4篇安徽省农业机...
  • 3篇白湖监狱管理...
  • 3篇宁波市农业科...
  • 2篇扬州大学
  • 2篇池州市贵池区...
  • 2篇安徽荃银高科...
  • 2篇韩国国立首尔...
  • 2篇巢湖市农业技...
  • 1篇庐江县农业技...
  • 1篇天长市农业科...
  • 1篇无为县农技推...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濉溪县...
  • 1篇安徽省安庆市...
  • 1篇安徽省天长市...
  • 1篇安庆市种植业...

作者

  • 17篇吴文革
  • 14篇陈刚
  • 10篇许有尊
  • 7篇李玮
  • 7篇曹承富
  • 7篇习敏
  • 6篇赵竹
  • 6篇乔玉强
  • 6篇杜世州
  • 5篇张向前
  • 5篇周永进
  • 5篇陈欢
  • 3篇徐秀娟
  • 3篇孔令聪
  • 2篇杨剑波
  • 2篇张健美
  • 2篇肖扬书
  • 1篇徐云姬
  • 1篇章力干
  • 1篇张文静

传媒

  • 10篇全国第十七届...
  • 5篇中国作物学会...
  • 3篇农业科技管理
  • 3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Agricu...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2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促芽肥对再生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优化促芽肥施用技术对于完善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准两优608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水平处理,分析促芽肥对'一种两收'再生季水稻产量形成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芽肥施用时期和施用水...
习敏徐秀娟吴文革汪靖桂陈再高孙雪原许有尊
关键词:再生稻氮肥
文献传递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
为明确安徽省沿江地区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原因,筛选出该地区适宜的再生稻种植品种,以9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其头季和再生季生育期、再生力、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性状。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造成不同品种头季稻产...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关键词:杂交水稻再生稻
文献传递
一种新型硅肥在两系杂交水稻上的增产效果研究
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江淮、沿江地区增施新型硅肥对两系杂交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新型硅肥能够显著提高两系杂交水稻产量、优化产量结构并提高水稻抗性。当硅肥施用量从3 000 g/hm~2增加到12 000 g/h...
陈刚罗志祥施伏芝吴文革阮新民许有尊从夕汉董建军刘春盛吴劲松张从合何立斌权容雄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硅肥
文献传递
低温冷害条件下不同播期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研究.
2013年4~5月安徽省淮北地区遭遇两次自1990年以来同期最低的低温冷害极端天气,使淮北地区小麦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冷害。应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播期、不同密度种植模式下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定量化描述和分解有...
杜世州乔玉强李玮陈欢赵竹张向前曹承富
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绿色增产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品种是决定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选用高产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采用不同播种密度及施氮量的定向调控,发掘品种的绿色增产潜力。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籽粒千粒重及单株成穗数、施氮量对收获指数、播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对籽粒千粒重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以密度270万株/hm^2、氮肥用量减少15%(即施204 kg/hm^2)处理产量最高,达9 113.67 kg/hm^2,较产量最低处理密度360万株/hm^2、氮肥用量减少15%(即施204 kg/hm^2)增产8.12%。适当降低播种密度、减少氮肥用量均不影响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的产量,是实现小麦优质、高效的有效途径。
乔玉强刘良柏王平信毛立浩
关键词:小麦增产技术性状
淮北砂姜黑土酶活性对长期施肥的响应研究
系统地研究土壤酶活性不仅可以衡量土壤质量的变化,还可以此作为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来指导土壤生态系统管理。本研究以安徽省濉溪县杨柳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1-)为研究平台,通过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
陈欢李玮张存岭乔玉强杜世州赵竹曹承富
杂交中籼水稻花穗期耐热性品种筛选及鉴定指标评价
以11个杂交中籼水稻为材料,选取高温处理后2d和10d的功能叶,测定CAT、SOD、POD和MDA等与水稻花穗期耐热性密切相关的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将这些单项指标转化为4个累计贡献率达90.6%的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
陈刚吴文革许有尊周永进
关键词:杂交中籼水稻高温胁迫
文献传递
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优化促芽肥施用技术对于完善再生稻栽培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准两优608为材料,通过设置3个施肥时期和3个施肥水平处理,分析促芽肥对"一种两收"再生季水稻产量形成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芽肥施用时期和施肥水平极显著影响再生稻产量形成,随着促芽肥施用时期的推迟和肥料用量的减少,再生稻产量呈降低趋势。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0 kg/hm^2的处理再生稻产量最高。该施肥条件下,再生稻碾磨品质较好,垩白粒率低,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较低,综合米质较优。生产上,于头季稻收割前15 d施用纯N 69kg/hm^2可以兼顾再生稻高产与优质的目标。
习敏徐秀娟吴文革汪靖桂陈再高孙雪原许有尊
关键词:再生稻氮肥稻米品质
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为明确杂交中籼水稻在江淮地区种植的适宜播期,提高稻米品质,选用3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系)分5个播期,利用AMMI模型对其营养食味品质性状(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糊...
陈刚吴文革胡鹏陈楠许有尊习敏孙雪原黄义德董伟
关键词:AMMI模型播期稻米品质
文献传递
包膜缓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评价及快速测定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不同缓释肥料养分释放期有较大差异,一般为2~9个月或更长,因此建立一个快速测定和评价其养分释放期的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根据菲克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数学与物理计算方法建立了快速预测包膜肥料缓释过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也提供了一种解决扩散类机制过程的处理方法。同时,本研究还对3种不同包膜缓释肥料利用25℃浸提法进行测定,应用100℃快速浸提法测定的结果与之拟合,并对拟合方程进行评价和检验。在此基础上,还对100℃快速浸提液进行了电导率法的测定。结果表明:(1)该模型能有效地预测出在扩散机制下包膜缓释肥的养分释放情况,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7、0.9978和0.9994。(2)3种不同包膜的缓释肥料在100℃的快速浸提结果与25℃浸提结果的拟合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25℃释放期为2~6个月的包膜缓释肥在100℃下快速浸提只需8~48 h就可初步测定出养分释放期;在25℃释放期为2个月的缓释肥料,100℃快速测定的养分释放期最大误差为3 d(1.12%);缓释期为6个月的最大误差为8 d(4.44%)。(3)100℃电导率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准确预测出缓释肥料的养分释放率,其对释放期为6个月的包膜肥料预测值最大误差为10 d(5.60%)。
孙叶笛孙啸天魏亚王语嫣章力干常江郜红建
关键词:数学模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