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JJD780005)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作者:杨哲峰黄昊德田正标崔剑锋吴学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安吉县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汉墓
  • 3篇陶瓷
  • 2篇陶瓷器
  • 2篇墓葬
  • 2篇汉代
  • 2篇瓷器
  • 1篇原始瓷
  • 1篇札记
  • 1篇战国
  • 1篇战国中晚期
  • 1篇胎质
  • 1篇陶瓷产品
  • 1篇陶器
  • 1篇铁路
  • 1篇铁路建设
  • 1篇土墩墓
  • 1篇器形
  • 1篇秦汉
  • 1篇秦汉之际
  • 1篇文化变迁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3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省安吉县...

作者

  • 4篇杨哲峰
  • 2篇黄昊德
  • 1篇崔剑锋
  • 1篇田正标
  • 1篇吴庆民
  • 1篇李玲巧
  • 1篇吴学功

传媒

  • 2篇江汉考古
  • 2篇东方博物
  • 1篇文物
  • 1篇考古
  • 1篇南方文物
  • 1篇海岱考古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输入与模仿——关于《萧县汉墓》报道的江东类型陶瓷器及相关问题被引量:9
2013年
地处南北之间中间地带的今安徽萧县地区在两汉时期的文化发展走向如何?2008年出版的《萧县汉墓》报告可以说提供了一些新线索。本文对这批汉墓中出土的属于"输入"的江东类型陶瓷器进行了整理,并就普通泥质陶器和低温铅釉陶产品中出现的"模仿"江东类型钙釉器的某些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地在统一汉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某种地域特色,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汉代江东类型陶瓷器在北方地区的流传和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杨哲峰
关键词:模仿
关于江东地区“楚式墓”的发现与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战国秦汉之际,江东地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反映在考古学文化面貌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就是楚文化在江东地区的渗透与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东地区报道的具有典型楚文化因素的"楚式墓"数量已达30余座。本文分三个阶段对相关的发现与研究进行了梳理,揭示了从零散的考古发现到资料积累与初步总结、研究逐步深入和细化的过程,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杨哲峰
浙江安吉县上马山第49号墩汉墓被引量:5
2014年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浙江省安吉县良朋镇上马山墓群中的第49号墩进行了发掘。第49号墩为长圆形,墩内有6座墓葬,均为土坑竖穴木椁墓,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和料器等。推断墓葬的时代为西汉中期和晚期,从墓葬布局推断墓主之间关系密切,结合文献记载推断第49号墩应为家族墓地。
黄昊德沃浩伟
关键词:土墩墓汉代
文化变迁中的器形与质地——关于江东地区战国秦汉之际墓葬所见陶瓷器组合的初步考察被引量:15
2012年
所谓江东地区。通常是指长江下游北流干流段以东至大海之滨的区域Ⅲ。该地区在先秦时期本为吴越故地,其考古学文化面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然而依据历史文献记载,从战国中晚期到西汉初期,江东地区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先是越国在和楚国争斗过程中最终败北,楚人的势力进入江东地区;
杨哲峰
关键词:战国中晚期秦汉之际文化变迁陶瓷器墓葬器形
浙江安吉五福第八号墩汉墓
2014年
2009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吉工业园区建设所涉及的9座土墩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第八号墩为一座墓坑为方形的墓葬,编号D8M1。墓葬共出土41件随葬品,种类有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玉器、漆器等。年代在新莽至东汉初。D8M1一椁双棺的葬俗,为研究两汉时期的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黄昊德吴学功吴庆民许印琪齐东林李玲巧
关键词:汉墓
蕲春汉墓所见江东与岭南陶瓷产品及相关问题--读《罗州城与汉墓游》札记之一被引量:5
2011年
1986~1994年,为配合柳界公路和京九铁路建设,黄冈市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湖北省蕲春县罗州城遗址附近发掘了七处汉代墓地,共计清理115座汉墓,发掘报告《罗州城与汉墓》全面报道了这批汉墓资料[1]。该报告“采用了以墓地为单位列章分别叙述的编排体例,并以西汉与东汉这两个大的时代为界线,将罗州城外七处墓地的汉墓资料统一进行了分期排序,同时对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统一进行了型式的划定”[2]。
杨哲峰
关键词:汉墓陶瓷产品札记岭南铁路建设
安吉上马山汉代江东类型原始瓷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安吉上马山汉代土墩墓墓群出土众多江东类型高温釉原始瓷器,SEM-EDS (能谱-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其中部分样品的胎体外表面施有含钾、铁含量较高的红色层,可能是化妆土的前身,并且在红色层之上还局部施有钙釉。经过与江西地区早商以来一些遗物在外貌以及陶衣成分上的对比,发现上马山的这些原始瓷也许在源流上与江西地区的早期窑业有关。而当东汉末年,越地传统单层高温钙釉器物逐渐兴起,并发展成为最早的成熟青瓷,这种化妆土技术便于越地消失了。
周雪琪崔剑锋吕竑树杨哲峰田正标
关键词:化妆土
环渤海地区汉晋墓葬出土的白陶器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所说的'白陶器',是指'一种白色胎质的陶器'[1]。汉晋时期'白陶器'的存在可以说是一个已被大量考古发现所揭示的事实。早在20世纪之初就有一些关于汉代白陶器的发现和报道,1950年以后又有不少新的发现被公布,并且在有明确纪年的晋墓中也发现了白陶器。进入21世纪以来,新发现的汉晋时期的白陶器数量大增。然而笔者注意到:长期以来在讨论中国古代的'白陶'时.
杨哲峰
关键词:陶器考古胎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