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XW028)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5
相关作者:武新宏冯锐常远殷鹏邓天白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外交学院城市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纪录片
  • 5篇电影
  • 3篇话语
  • 3篇话语方式
  • 2篇电影艺术
  • 2篇衍变
  • 2篇影视
  • 2篇中华文明
  • 2篇审美
  • 2篇说话
  • 2篇他者
  • 2篇旁观
  • 2篇文化
  • 2篇文明
  • 2篇介入
  • 2篇国宝
  • 1篇电视纪录片
  • 1篇电影人
  • 1篇电影院
  • 1篇动画

机构

  • 15篇扬州大学
  • 1篇外交学院

作者

  • 10篇武新宏
  • 3篇冯锐
  • 1篇戴园园
  • 1篇常远
  • 1篇邓天白
  • 1篇殷鹏

传媒

  • 4篇现代传播(中...
  • 2篇电视研究
  • 2篇现代视听
  • 1篇新闻世界
  • 1篇电影文学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新闻战线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新闻文化建设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年来国产动漫电影的审美倾向及文化阐释被引量:5
2017年
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第一代动漫电影人贡献了一大批文化精品,一度确立了国产动漫在世界漫画领域的地位。之后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国产动漫的发展不算乐观。近年来,随着新兴一代动漫人的成长和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基于成人世界的国产动漫电影开始取得一定的口碑和票房,也在风格和类型上凸显出一些明显的审美倾向。
倪亚娜冯锐
关键词:审美倾向电影人动漫文化阐释成人世界文化精品
“旁观”与“介入”的适度与偏移--纪录片《舌尖1》与《舌尖2》比较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尽管仍然是一部优秀之作,但似乎没有达到《舌尖上的中国1》吸引人的程度,其中有多种因素。本文从制作理念与意义呈现角度探究分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部作品进行深度解读,从而找出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以期对中国纪录片创作及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与借鉴。
武新宏常远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旁观介入纪录片
“精要”展现中华文明之美——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要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一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微纪录片",开播不久便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纪录片的选题内容、视听要素、表现形式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从选题内容、视听要素、传播方式等方面,对本部纪录片进行分析解读。
武新宏杨雪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纪录片话语方式衍变探析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从叙事学、传播学角度,分析新媒体环境对电视纪录片叙事的影响,从叙述内容、叙述角度、叙述方式等方面,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纪录片话语方式的衍变,以期为进一步提升电视纪录片创作艺术感染力及影响力,做些有益探索与思考。
武新宏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电视纪录片话语方式
可见的现实“投射”虚位的历史——纪录电影《二十二》的创作理念与拍摄伦理被引量:2
2018年
纪录电影《二十二》院线上映后赢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成为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之首。电影没有煽情,没有控诉,没有残酷血腥的历史回放,而是用在场的可见的现实作为历史存在的可信性证据,用隐藏于现实之中的隐喻投射虚位的不可见的历史,现实与现实的隐喻共同构建不忍回顾的过去及刻骨铭心的伤痛,以克制与隐忍,唤醒人们内心向善与正义的力量。这对当下纪录片创作具有启迪和参考价值。
武新宏
关键词:纪录电影在场隐喻
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城市文化符号的视觉媒介传播原则与路径被引量:4
2018年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各城市之间文化竞争的加剧,如何利用现代的视觉媒介形式进行城市的文化符号提炼与传播,是每一座城市进行文化传承与文化复兴的顺应潮流之举。本文试图对文化符号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文化符号的视觉媒介传播的原则与路径进行阐述,希望对城市对外传播中文化符号的提炼与视觉化呈现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引导城市传播者真正找到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的突破口与转折点。
邓天白
关键词:文化符号
自然生态启迪人伦之和——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内容价值解析
2020年
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用丰富多样的镜头视角展现自然生态运转的循环机制和科学原理,以自然环境类比人类社会,用珍奇再现呼唤生态意识,实现自然生态机制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融合。本文对《一条溪流的朋友圈》的创作特点、蕴含的价值进行了评析。
孙果果武新宏
关键词:纪录片自然生态
中外合拍纪录片中“他者”话语方式衍变探析
2018年
崛起的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更有质量的沟通与交流,中外合拍纪录片提供了一个彼此相互了解的窗口。从1980年《丝绸之路》开始,合拍纪录片历经37年演进,话语内容从凝视历史到关注现实、话语关系从误解冲突到对话交流、话语表达从旁观探索到介入体验,"他者"话语方式的改变对中国纪录片创作发展以及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武新宏窦蓉杨雪
关键词:他者话语方式
新中国70年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演进研究
2019年
从1949年到2019年,纪录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走过70年风雨历程,在对外塑造及传播国家形象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纪录介质、纪录理念及传播策略的变化,纪录片呈现的国家形象也在变化:1949—1957年是“充满生机”的中国形象,1958—1966年是“积极发展”的中国形象,1967—1978年是“激情奋进”的中国形象,1979—1989年是“寻根觅路”的中国形象,1990—1999年是“转型求变”的中国形象,2000—2019年是“复兴崛起”的中国形象。文章以时代为纵向维度,以纪录理念、题材内容、形象内涵、表现方法、传播方式等为横向维度,进行纵横交织研究,力求全景呈现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立体图景,探寻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规律、方法与经验,以期为提升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与水平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武新宏
关键词:电影艺术纪录片国家形象
纪录片“回归”影院的动因与对策被引量:12
2017年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进入院线放映的作品不断增多,《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二十二》等成为电影院里的"闯入者"。纪录片"回归"影院是创作回暖、多维发展、时代需求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目前电影纪录片仍然存在高质量作品偏少、风格样式相对单一、受众热情不高等问题,这需要纪录片创作苦练内功提质量、更新创作理念、寻找自身个性与院线播映契合点等来进一步探索向好之路。
武新宏
关键词:纪录片电影院院线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