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6KJ219B)

作品数:9 被引量:190H指数:8
相关作者:聂刘旺吴安平张庭廷何梅陈传平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化感
  • 5篇化感作用
  • 3篇毒理
  • 3篇水华
  • 2篇毒理学
  • 2篇鱼腥藻
  • 2篇栅藻
  • 2篇水华鱼腥藻
  • 2篇铜绿微囊藻
  • 2篇微囊藻
  • 2篇斜生栅藻
  • 1篇淡水藻
  • 1篇淡水藻类
  • 1篇蛋白核小球藻
  • 1篇毒理学研究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对羟基苯甲酸
  • 1篇藻类
  • 1篇肉桂

机构

  • 9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聂刘旺
  • 7篇何梅
  • 7篇张庭廷
  • 7篇吴安平
  • 3篇陈传平
  • 2篇覃逸明
  • 2篇王千
  • 2篇黄雨清
  • 1篇周科
  • 1篇刘欣

传媒

  • 3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酚酸类物质对水华藻类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被引量:63
2007年
研究了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以及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化感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浓度为0.6mmol/L,阿魏酸浓度为1.0mmol/L时,对水华鱼腥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的化感抑制作用较阿魏酸显著,对水华鱼腥藻的抑制作用比对蛋白核小球藻显著.其抑制作用表现为藻细胞生长量以及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下降、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增高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积累、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比活力开始时应激性升高.推测酚酸类物质化感抑制作用的机理可能与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膜脂质过氧化增加引起膜结构的破坏、细胞功能受损有关.2种酚酸类物质联合用时具有协同抑藻效应.
张庭廷吴安平何梅陈传平聂刘旺
关键词:酚酸藻类化感作用
苯胺、苯酚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用生物检验法研究了苯胺、苯酚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测定了两种藻类在5d内对不同浓度苯胺、苯酚的降解或在藻细胞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苯胺、苯酚对两种淡水藻类的致毒作用有所不同,对于同一种藻类,苯胺毒性大于苯酚;在同一毒物浓度下,栅藻表现更为敏感.在较低浓度下,两种淡水藻类均能降解或吸收一部分有机毒物,其中对苯酚的降解能力较强.
陈传平张庭廷何梅吴安平聂刘旺
关键词:苯酚苯胺淡水藻类
几种高等水生植物的克藻效应研究被引量:47
2007年
研究了五种高等水生植物(黑藻、金鱼藻、水花生、茭白、空心菜)对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显示,各种受试植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克藻效果,金鱼藻与黑藻的克藻作用最强,水花生的作用次之。克藻效果以受试植物与藻共培养最佳,其次为连续添加种植水,表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其化感物质是连续释放且能迅速降解的,而黑藻干物质的浸提液所具有的克藻效应说明有些化感物质对一定温度和光照是较稳定的。
张庭廷陈传平何梅吴安平聂刘旺
关键词:高等水生植物化感作用蛋白核小球藻斜生栅藻
水杨酸对水华鱼腥藻的化感抑制作用及相关毒理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水杨酸能有效抑制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抑藻作用的最佳浓度为0.6mmol/L,用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处理鲤鱼1周后,鲤鱼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肝脏、鳃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活性也没有明显影响,提示水杨酸对鲤鱼无毒性作用,对水华治理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吴安平张庭廷何梅聂刘旺
关键词:水杨酸水华鱼腥藻化感毒理
对羟基苯甲酸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效应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被引量:35
2008年
为了寻找治理水华的有效方法,研究了对羟基苯甲酸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其半抑制浓度(EC50)为0.42mmol·L-1;抑藻机制之一可能是对羟基苯甲酸能促进细胞氧自由基(O2·-)的产生,从而导致藻细胞膜结构的损伤.实验中抑藻作用最佳浓度的对羟基苯甲酸(0.8mmol·L-1)作用于鲤鱼后,对鲤鱼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肝脏、鳃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膜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也没有明显影响,提示对羟基苯甲酸在该浓度下对鲤鱼无毒性作用.因此,对羟基苯甲酸可望被开发出一种高效低毒的生物杀藻剂.
张庭廷何梅吴安平聂刘旺
关键词:对羟基苯甲酸化感作用毒理
芦蒿不同浸提物化感活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不同溶剂对整株芦蒿进行浸提,并用生菜和紫花苜蓿作为受试植物,对不同浸提物进行了化感活性的比较研究。5种不同溶剂的芦蒿浸提物对种子的萌发率和幼苗生长均表现出化感潜势,与对照组相比,0.005 g/mL的芦蒿甲醇提取物对生菜和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0.04 g/mL以上时,对生菜和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对植物的化感作用强度不同,对种子萌发率、根长、芽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比较,甲醇溶剂提取物的化感活性最强,其是深入研究芦蒿化感物质有效的提取剂。
黄雨清聂刘旺覃逸明王千
关键词:芦蒿浸提剂化感作用生物检测
苯丙烯酸对水华鱼腥藻的化感作用及相关毒理学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研究苯丙烯酸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影响及对鲤鱼的毒性作用,将不同浓度的苯丙烯酸作用于水华鱼腥藻,并以其最佳抑藻浓度进行鲤鱼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苯丙烯酸能有效抑制水华鱼腥藻的生长。以抑藻作用最佳浓度(0.9mmol/L)的苯丙烯酸作用于鲤鱼,发现其对鲤鱼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对肝脏、鳃和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活性也没有明显影响。这说明该浓度下的苯丙烯酸对鲤鱼基本无毒性作用,在水华治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何梅张庭廷吴安平聂刘旺
关键词:生态毒理学苯丙烯酸水华鱼腥藻化感作用
凤丹种胚组培苗的自毒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凤丹种胚组培苗根系分泌物抑制二茬培养苗生长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对二茬组培苗具有一定的自毒作用。接种于生根培养基和继代生长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具有最明显的自毒抑制现象,其次是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上的二茬苗,在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碳可降低二茬苗受到的抑制。二茬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加有活性碳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二茬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基本与活性碳组和对照组相似,都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组培苗根系分泌物可以通过影响二茬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来影响其生长,同时,加入的活性碳可以吸附培养基中的有毒物质,从而缓解二茬苗的自毒作用。
覃逸明黄雨清聂刘旺王千刘欣周科
关键词:种胚根系分泌物自毒作用
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5
2008年
采用不同浓度肉桂酸溶液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arcuatus),研究了其对这两种藻的抑制作用及其化感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肉桂酸浓度达到0.6mmol/L时,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达到0.9mmol/L时对斜生栅藻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抑制作用表现为:藻细胞生长量显著降低;藻体叶绿素a含量急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O2-·的含量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呈升高趋势,说明肉桂酸处理后可能是通过O2-·的产生引起膜脂质过氧化增加,造成了藻细胞膜的损伤,继而影响到细胞的功能.本实验提示,肉桂酸的抑藻作用或许有望开发成新的生物杀藻剂.
何梅张庭廷吴安平聂刘旺
关键词:肉桂酸铜绿微囊藻斜生栅藻杀藻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