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L2013295)

作品数:1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何平张蓓茹李德天刘大军苏晓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肾病
  • 5篇肾小管
  • 5篇细胞
  • 5篇小管
  • 4篇蛋白
  • 4篇凋亡
  • 4篇肾小管上皮
  • 4篇肾小管上皮细...
  • 4篇肾炎
  • 4篇小管上皮细胞
  • 4篇膜性
  • 4篇膜性肾病
  • 4篇病毒
  • 4篇病毒相关
  • 4篇病毒相关性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上皮细胞凋亡
  • 3篇肾小管上皮细...
  • 3篇肾小球
  • 3篇足细胞

机构

  • 1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作者

  • 14篇何平
  • 5篇张蓓茹
  • 4篇李德天
  • 4篇刘大军
  • 3篇苏晓晓
  • 2篇杨旭
  • 2篇冯国和
  • 1篇周光宇
  • 1篇孙广萍
  • 1篇云扬
  • 1篇边晓慧
  • 1篇王艳秋
  • 1篇闵南
  • 1篇周华
  • 1篇李红

传媒

  • 3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氯沙坦减轻梗阻性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并离断大鼠单侧输尿管制作梗阻性肾病模型,对照组进行假手术。留取术后第3,5,7及14天肾脏组织及血尿标本。结果单侧输尿管梗阻使α-SM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并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伴随着STAT3的磷酸化和2种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改变。氯沙坦干预治疗可以减少这些变化。结论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大鼠模型中,氯沙坦能缓解肾脏纤维化及肾小管细胞的凋亡程度。这种疗效可能是通过部分阻滞STAT3信号通路完成的。
何平闵柳畅张蓓茹杨旭苏晓晓李德天
关键词:肾间质纤维化细胞凋亡氯沙坦STAT3信号通路凋亡相关蛋白
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组织中足细胞数目减少与α3β1整合素关系
2020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足细胞数目与ɑ3β1整合素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采集2016年2月—2017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内科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的IMN住院患者30例的活检肾组织石蜡切片(病例组),同期于医院泌尿外科行肾脏肿瘤手术患者30例,采取远离肿瘤的正常区域肾组织(对照组)。用WT1标记足细胞核,用免疫组化法检测WT1、ɑ3β1整合素的表达量。比较2组足细胞数量、α3β1整合素表达水平,并分析足细胞数量与α3β1整合素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足细胞绝对数目、相对密度较对照组减少(t/P=8.467/0.000,2.650/0.012),且其绝对数目与相对密度分别与ɑ3β1整合素呈正相关(r/P=0.552/0.000、0.447/0.000),足细胞绝对数目、相对密度与IMN患者24 h尿蛋白呈负相关(r/P=-0.551/0.002、-0.512/0.004),而与肌酐、白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中足细胞绝对数目及相对密度均下降,且ɑ3β1整合素表达量也明显降低,随着足细胞数量的下降,24 h尿蛋白随之增多。
雷静苏晓晓张蓓茹何平周华
关键词:足细胞
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8年
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与内皮细胞、基底膜(GBM)共同构成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滤过膜。足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不可再生,通过稀疏的足突附着于基底膜上。足细胞损伤、凋亡、脱落,导致肾小球基底膜裸露,滤过屏障受损,蛋白滤出,形成蛋白尿,蛋白尿加速肾小球硬化。有多种因素可引起足细胞的损伤,关于其损伤机制越来越受关注。足细胞损伤与多种肾小球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等肾小球疾病的关系做一简单综述。
安梦丽何平
关键词:足细胞损伤膜性肾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微小病变型肾病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病理学特点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HBV-GN)中,HBV X(HBx)蛋白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HBV-GN患者肾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A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HBx蛋白、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3(STAT3)和磷酸化STAT3(p-STAT3)水平,并对肾组织HBx蛋白表达水平及其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19/22)的HBV-GN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HBx蛋白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HBV-GN组HBx蛋白、p-STAT3、STAT3、Bax的表达水平和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Bcl-2的表达水平和Bcl-2/Bax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且HBV-GN患者的AI与肾脏HBx蛋白表达(r=0.612,P=0.032)、24h尿蛋白定量(r=0.824,P=0.020)均呈正相关。结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是HBV-GN肾脏病理的重要病变之一。STAT3信号蛋白活化和Bcl-2/Bax比值降低可能参与其中。
何平闵南闵柳畅冯国和李德天
关键词:凋亡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BAXTERB细胞淋巴瘤-2
狼疮足细胞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患者,男,38岁,因“发现蛋白尿1周”于2019年7月2日入院。患者1周前拟行胆囊切除术,术前常规检查发现尿蛋白(+++),低蛋白血症,肾功能正常,追问近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水肿,尿色偏暗,后逐渐有泡沫尿,夜尿增多,尿量较前稍增多。患者近半年严重脱发,母亲患有干燥综合征。查体:T 36.5℃,P 80次/min,R 18次/min,BP 130/80 mmHg。
范佳雷静孙广萍何平刘大军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长链非编码RNA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与肾脏疾病密切相关。文章对lncRNA的特点和生物学作用及lncRNA在肾小球疾病、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肾细胞癌等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并且为治疗提供潜在的靶点。
范佳(综述)何平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肾小球疾病急性肾损伤肾纤维化肾细胞癌
HBx基因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值促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2014年
目的探讨HBV x基因(HBx)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CDNA3.1(+)HBx转染至HK-2细胞株。细胞实验分5组,对照组、转染空质粒pCDNA3.1(+)组、转染pCDNA3.1(+)HBx24 h组、转染pCDNA3.1(+)HBx 48 h组、转染pCDNA3.1(+)HBx 72 h组。CCK8方法检测HBx对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用透射电镜及A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水平。结果经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显示pCDNA3.1-HBx构建成功。与对照组相比,空质粒组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无明显差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转染HBx基因24 h后,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凋亡率显著增加,Bax/Bcl-2比值开始增高。至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达到(35.27±1.10)%,细胞凋亡率达到最高为(23.80±2.16)%,Bax/Bcl-2比值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及其他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x基因可抑制HK-2细胞增殖并通过提高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比值诱导其凋亡。
何平李红李德天冯国和
关键词:HBX基因HK-2凋亡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膜性肾病足细胞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是以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的上皮下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膜性肾病的进展是由足细胞决定性地介导的,足细胞损伤致使屏障功能受损会导致严重的蛋白沉积及肾功能衰竭,足细胞损伤主要包括凋亡、补体激活、与基底膜黏附力降低,基底膜缺陷以及足细胞损伤后引起的自噬,均与膜性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着重对足细胞损伤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雷静何平
关键词:足细胞自噬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分析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的患病率及其临床与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经肾活检诊断为IMN的282例患者分为尿酸正常组(208例)及高尿酸组(74例),对其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HUA在IMN患者以及不同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ease,CKD)分期中的患病率,分析HUA在IMN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MN患者中HUA的患病率为26.2%,其中在CKD1、2、3期的患病率分别为20.7%、40.1%、60%。血清肌酐值、eGFR、三酰甘油、高血压病史、病理有小动脉病变的患者比例在高尿酸组及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N患者HUA的患病率为26.2%,CKD分期越高,患病率越高。血肌酐及三酰甘油升高,eGFR下降,有高血压病史及小动脉病变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相关危险因素。血肌酐升高及有高血压病史为IMN患者患有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闵柳畅雷静何平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HUA患病率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激活Fas/Fas配体死亡受体途径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HBx的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建立HBx过表达模型。分别转染空质粒pc-DNA3.1(+)24h(空质粒转染组),以及转染pc-DNA3.1(+)HBx质粒24h(HBx24h组)、48h(HBx48h组)和72h(HBx72h组),并设对照组(未做转染)。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Fas、Fas配体(FasL)、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8活性。结果 HBx24h组、HBx48h组、HBx72h组的HBx、Fas、FasL、Bax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以及Caspase8的相对活性逐渐增加,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Bcl-2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0.01)。对照组与空质粒转染组间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x24h组、HBx48h组和HBx72h组的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P值均<0.05)。结论 HBx基因通过Fas/FasL死亡受体途径促进NRK-52E细胞凋亡,Caspase8的活化可能参与其中。
何平闵柳畅张蓓茹刘大军杨旭周光宇边晓慧王艳秋李德天
关键词:细胞凋亡FAS配体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