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9B080800023)
-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坤平罗枫彭辉赵彤伍世钢更多>>
-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gp与β-catenin和E-cadherin相关性变化及意义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P-gp与β-catenin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35例结直肠腺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89例腺瘤组织P-gp、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应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观察P-gp和β-catenin在腺癌组织定位情况。结果:P-gp在腺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的表达高于腺瘤(P<0.05),E-cadherin在癌旁正常黏膜和腺瘤的表达高于腺癌(P<0.05),在癌旁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β-catenin的细胞质及细胞核表达均呈逐级增高(P<0.05),P-gp与β-cate-nin细胞质/核表达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有关(P<0.05),E-cadherin表达与腺癌组织分化有关(P<0.05)。P-gp在腺瘤组织的表达与E-cadherin和β-catenin胞质表达呈正相关(P<0.05),在腺癌组织的表达与β-catenin胞质和胞核表达呈正相关(P<0.05),P-gp与β-catenin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在腺癌组织呈共表达现象。结论:P-gp与β-catenin和E-cadherin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三者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耐药性评估有一定的帮助。
- 刘坤平彭辉罗枫赵彤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P-GPΒ-CATENINE-CADHERIN组织芯片免疫荧光
- 大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TS和Topo-Ⅱ表达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拓扑异构酶II(Topo-Ⅱ)在大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S和Topo-II在135例大肠癌和60例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情况。结果 TS在135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1%和4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TS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60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TS阳性表达率为41.67%,与原发灶TS阳性表达率(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无相关性(r=0.045,P=0.732)。Topo-II在135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和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有关,中分化腺癌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60例大肠癌原发灶中Topo-Ⅱ阳性表达率(56.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灶(31.67%,P<0.05)且呈正相关(r=0.261,P=0.044)。结论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TS和Topo-Ⅱ蛋白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淋巴结转移灶耐药蛋白表达的检测对术后体内残存肿瘤细胞耐药性评估可能更为客观。
- 罗枫吴雪芳刘坤平彭辉李素梅叶勇周艳伍世钢
- 关键词:大肠癌组织芯片胸苷酸合成酶淋巴结转移
- 结直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CD_(44)v6、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CD44v6和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8例结直肠癌组织、61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及41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CD44v6、E-cadherin蛋白。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63.6%)高于结直肠腺瘤(42.6%),Dukes C+D期者(73.8%)高于Dukes A+B期者(50.9%),有淋巴结转移者(78.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55.8%),P均<0.05;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57.6%)低于结直肠腺瘤(73.8%),Dukes C+D期者(47.7%)低于Dukes A+B期者(69.8%),有淋巴结转移者(41.5%)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6.2%),P均<0.05。在41例发生转移的病例中,结直肠癌原发灶的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41.5%)高于淋巴结转移灶(19.5%),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呈高表达,E-cadherin蛋白呈低表达,二者可能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及转移有关。
- 陈梅香刘坤平罗枫
- 关键词:结直肠癌V6E-钙黏附蛋白
- GSK-3β抑制剂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2 Z,3 E)-6-溴靛-3-肟(BIO)对结肠癌SW480细胞β-catenin、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BIO作用于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β-catenin和Bcl-2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β-catenin及cyclin D1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果:与BIO处理前SW480细胞相比,BIO处理组SW480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并出现部分细胞核移位,cyclin D1蛋白表达及S期和G2/M期细胞不同程度增多,Bcl-2蛋白表达有所下调,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并出现细胞形态改变。结论:GSK-3β抑制剂BIO作用于结肠癌SW480细胞呈现促增殖及抑凋亡作用,其机制主要与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以及与Bcl-2调控通路的平衡有关,其中β-catenin上调可能是影响结肠癌SW480细胞转归的主要因素。
- 刘坤平钟雪云罗枫赵彤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糖原合酶激酶3ΒΒ-CATENINBCL-2
- CD133 β-catenin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和APC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三者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结直肠腺瘤、13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D133、β-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CD133在结直肠癌中阳性率为45.9%,高于腺瘤(9.5%)及癌旁正常黏膜(0,P<0.05),其表达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结直肠癌组织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β-catenin胞质/胞核阳性表达在结直肠癌(93.3%)和腺瘤(85.1%),高于癌旁正常黏膜(14.8%,P<0.05),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在结直肠癌(45.2%)高于腺瘤(4.1%)及癌旁正常黏膜(5.2%,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APC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黏膜(100%)、腺瘤(90.5%)和结直肠癌(34.8%)呈逐级降低(P<0.05),在结直肠癌APC表达缺失组,β-catenin胞质/胞核表达与CD133表达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筛选出Dukes分期、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高风险因素及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CD133、β-catenin、APC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CD133表达与β-catenin及APC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三者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 吴雪芳刘坤平罗枫伍世钢唐丽娟钟雪云
- 关键词:结直肠癌CD133Β-CATENINAPC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