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06B052)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吕维富高宗根鲁东侯昌龙张行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介入
  • 2篇血供
  • 2篇栓塞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放射学
  • 2篇肝癌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诊断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供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评价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机构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吕维富
  • 3篇鲁东
  • 3篇高宗根
  • 2篇王伟昱
  • 2篇张正峰
  • 2篇张行明
  • 2篇侯昌龙
  • 1篇肖景坤
  • 1篇何玉圣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血供改变及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6
2008年
介入疗法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介入治疗后的疗效问题一直为临床所关注,影像学评价是最为常用的手段,本文介绍了原发性肝癌在介入治疗后血供改变的研究进展和CT、MRI、DSA、PET/CT及USG在介入治疗后的评价。
高宗根吕维富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血供影像学评价
平板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评估平板探测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旋转DSA采集数据,利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分析3D-DS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显示的差异,评价3D-DSA对介入栓塞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常规DSA检出脑动脉瘤34例,经应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后检出46例,其中35例进行介入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效果良好,11例行手术夹闭治疗。结论3D-DSA可显著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能够直观清楚地显示动脉瘤详细全面的解剖信息,指导制定治疗计划,在脑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何玉圣吕维富鲁东肖景坤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放射学介入性
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双介入治疗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伴脾亢58例,经导管肝动脉栓塞(TACE)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PSE),观察术前术后血细胞变化情况。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肝癌合并脾亢可明显改善患者外周血象,术后24小时、1周、2周及4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较栓塞前明显提高。结论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同时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安全可靠,既能有效控制肿瘤发展,又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宗根吕维富王伟昱张行明侯昌龙张正峰鲁东
关键词:肝肿瘤脾功能亢进栓塞治疗性
肝癌动脉血供变异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癌动脉血供变异在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共220例(330次)肝癌动脉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资料。结果:220例中171例(77.7%)为典型腹腔动脉-肝总动脉供血。肝动脉解剖变异29例(13.2%,29/220),其中肝总动脉变异2例,肝右动脉变异23例,变异的肝右动脉或副肝右动脉有22例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5.9%,22/29),肝左动脉变异2例,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同时变异2例。20例(9.1%,20/220)在初次或重复介入治疗中发现存在寄生性供血动脉,其中起源于右膈下动脉10例,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网膜动脉及脾动脉各2例,左膈下动脉及右肋间动脉各1例。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存在与病灶大小、位置及介入治疗次数之间显著相关。结论:认识肝癌动脉血供变异有助于提高经动脉导管栓塞成功率及介入治疗疗效。
鲁东吕维富王伟昱张行明侯昌龙张正峰高宗根
关键词:肝癌介入放射学肝动脉血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