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1002001003)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4
相关作者:陈若芸甄攀于德泉王洪庆郭伟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河北北方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学成
  • 3篇化学成分
  • 3篇川桑
  • 2篇葡萄糖
  • 2篇黄酮
  • 2篇O
  • 1篇毒作用
  • 1篇药理
  • 1篇药理活性
  • 1篇原儿茶酸
  • 1篇皂苷
  • 1篇镇痛
  • 1篇枝条
  • 1篇三萜
  • 1篇色谱
  • 1篇首乌
  • 1篇鼠尾
  • 1篇鼠尾草
  • 1篇鼠尾草属
  • 1篇糖苷

机构

  • 6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陈若芸
  • 3篇甄攀
  • 3篇于德泉
  • 2篇倪刚
  • 2篇王洪庆
  • 2篇郭伟强
  • 1篇杨立新
  • 1篇史国茹
  • 1篇白雪梅
  • 1篇刘超
  • 1篇陈若云
  • 1篇杨鹏飞
  • 1篇王素娟
  • 1篇康洁
  • 1篇王艳
  • 1篇李保明
  • 1篇宋坤
  • 1篇孙华
  • 1篇郑远鹏
  • 1篇臧彩霞

传媒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蚕业科学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药材

年份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川桑(Morus notabilis)枝条的药用化学成分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16年
桑树的枝条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我国特有野生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的枝条为材料,提取分离药用化学成分。桑枝粉首先采用95%乙醇粗提、减压浓缩,然后分别用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C_(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仪等,对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富集和分离、纯化,共得到13种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以及与已有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对比分析,鉴定13种化合物分别为川桑素A(1)、桑辛素I(2)、桑呋喃B(3)、桑酮T(4)、桑酮C(5)、桑酮U(6)、5,5'-双丁氧基-2,2'-双呋喃(7)、异香草醛(8)、丁香醛(9)、东莨菪素(10)、反式-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川桑素L(13)。编号为2~13的12种化合物系首次从川桑中分离的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川桑素L)为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
甄攀倪刚郭伟强史国茹陈若云于德泉
关键词:川桑枝条色谱波谱
甘西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甘西鼠尾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西鼠尾草根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新醌B(1)、丹参醇C(2)、异隐丹参酮(3)、1,2-二氢异二氢丹参酮Ⅰ(4)、异丹参酮ⅡA(5)、二氢丹参酮Ⅰ(6)、丹参内酯(7)、丹参醇B(8)、丹参酮Ⅰ(9)、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0)、铁锈醇(11)、epi-danshenspiroketallactone(12)、丹参新醌A(13)、sapriolactone(14)、12-hydroxy-6,7-secoabieta-8,11,13-trien-6,7-dial(15)、6α-hydroxysugiol(16)、hypargenin B17()。结论:其中,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王洪庆杨立新陈晓燕杨鹏飞陈若芸
关键词:鼠尾草属甘西鼠尾草二萜类化合物
狗脊中的酚酸及其苷类成分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研究狗脊Cibotium barometz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波谱学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筛选其抗炎(LPS诱导小鼠腹腔BAW细胞分泌NO模型)、神经保护(谷氨酸诱导SK-N-SH细胞损伤模型)、肝保护(APAP诱导Hep G2细胞损伤模型)、肿瘤细胞毒(MTT法)、抗糖尿病(α糖苷酶和PTP1B酶抑制模型)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激动剂等生物活性。结果从狗脊根茎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酚酸及其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4-O-(6′-O-原儿茶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白藜芦醇(2)、对羟基肉桂酸(3)、对羟基肉桂醛(4)、C-藜芦酰乙二醇(5)、4-甲基邻苯二酚(6)、原儿茶醛(7)、对羟基苯甲酸(8)、咖啡酸(9)。在浓度10、1及0.1μmol/L下化合物1对BAW细胞释放NO的抑制率分别为75.3%、72.0%和58.0%,在浓度10μmol/L下化合物1对APAP引起的Hep G2细胞损伤具显著保护作用,细胞存活率与阳性对照双环醇相当,在肿瘤细胞毒、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筛选模型下均未显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在浓度1μmol/L下化合物2对BAW细胞释放NO的抑制率为50.0%,其他药理模型下均未显示出显著的药理活性。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双原儿茶酸苷;且具有较好的抗炎、肝保护活性,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谢美萍李兰鲁安琪郑远鹏臧彩霞孙华王素娟
关键词:狗脊酚酸类
中药何首乌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中药何首乌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和高效液相制备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D-NMR,2D-NMR和HR-ESI-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分得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2),2,4,6,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5),大黄素-8-甲醚(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张静娴崔艳梅
关键词:何首乌
川桑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从川桑树枝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notabilisin K(1),4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morusin(2)、mulberrofuran A(3)、neocyclomorusin(4)和mornigrol F(5),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来。notabilisin I和notabilisin J对HCT-116、Hep G2、A2780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IC50为1.47--5.46μmol·L-1;Morusin对5种人肿瘤细胞(BGC823、A2780、HCT-116、Hep G2和NCI-H1650)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IC50为0.74--1.58μmol·L-1。
甄攀倪刚陈晓光陈若芸杨翰泽于德泉
关键词:川桑黄酮细胞毒作用
鹅掌柴属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鹅掌柴属Schefflera植物是五加科Araliaceae无刺乔木或灌木,广泛分布于两半球的热带与亚热带区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与东南地区。该属中多种植物可以药用,常被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头痛、牙痛、腰痛、脘腹疼痛等多种疼痛。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及其皂苷类,除此还有长链化合物、甾体及其苷类、倍半萜、有机酸、苄苷类、单糖及寡糖、木脂素、醌类、二萜等。药理活性主要表现在镇痛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受体结合活性、抗过敏、抗疟疾等方面。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本属药用植物,该文综述了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王艳陈若芸于德泉
关键词:三萜皂苷镇痛抗炎抗肿瘤
川桑中桑皮素、桑呋喃A和总黄酮的测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中桑皮素和桑呋喃A含有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有量。方法桑皮素和桑呋喃A的分析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80∶20);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显色剂,桑皮素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有量。结果无水乙醇对桑皮素和桑呋喃A的提取效率最高,两者分别在4.88~234.00μg/m L和4.16~199.8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5.0%,RSD(n=6)分别为7.5%和7.6%。总黄酮在7.987 2~199.6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吸光度RSD(n=5)为2.72%。两批样品中3者含有量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川桑的质量控制。
郭伟强王硕李军白雪梅倪刚于德泉甄攀
关键词:川桑总黄酮HPLC
土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从土荆芥Chenopodiumambrosioides的全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山柰酚-7—O-α-三-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1),山柰酚-3,7-O-α-L.二鼠李糖苷(kaempferol.3,7-di-0-α-L—rham.nopyranoside,2),万寿菊素(patuletin,3),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quercetin-7—O-α—L—rhamnopyranoside,4),蚱蜢酮(grasshop.perketone,5),4-hydroxy-4-methyl-2-cyclohexen-1—one(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苄基-β-D-葡萄糖昔(benzyl β—D—giucopyr—anoside,8),dendranthemosideu(9),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N—trans—femloyltyramine,10),N-3.羟基4-甲氧基苯乙基反式阿魏酸酰胺(N—trans—feruloyl 4'-O-methyldopamine,11),脚-香豆酰酪胺{4-hydroxy.N-[2-(4-hydroxyphenyl)ethyl]benzamide,12}。其中化合物3,6—8,10,12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宋坤王洪庆刘超康洁李保明陈若芸
关键词:藜科土荆芥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