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B030301354)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黄焕雷庄建刘菁卢聪肖学钧更多>>
- 相关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肽酶停用后再次开胸止血的临床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抑肽酶停用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原因,寻找有效的抗纤溶治疗方法,以降低再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抑肽酶停用后的第1年(2008年1-12月)在我科行再次开胸止血术的患者119例,其中规则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或氨基己酸)13例,未用或未规则用抗纤溶药物106例。结果:活动性出血101例(84.9%),弥漫性渗血15例(12.6%),未见明显出血及渗血3例(2.5%)。排在前5位的出血部位依次为:胸骨后20例,主动脉切口13例,右房切口8例,剑突下小血管8例,钢丝孔8例。规则应用抗纤溶药物的患者数1216例,再次开胸止血发生率1.1%(13/1216);未用或未规则应用抗纤溶药物的患者数1927例,再次开胸止血发生率6%(106/192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中严格止血以减少活动性出血的发生是关键,抑肽酶停用后,规则、足量地应用氨甲环酸或氨基己酸,可显著减少再次开胸止血的发生率。
- 黄焕雷谢旭晶卢聪刘菁彭东肖学钧庄建
- 关键词:止血心脏手术抗纤溶药物
- 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和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9月,有7例患者确诊为二尖瓣成形术后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第1次手术在笔者单位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另1例为外院手术患者。在第1次手术时所有患者均植入人工瓣环,第1次手术至出现溶血性贫血表现的间隔时间为0~65d(中位数30d),出现溶血至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0~40d(中位数19d)。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有二尖瓣残余返流,返流面积3.6~20.88cm2。内科保守治疗1例,再次外科手术治疗6例。再次手术均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1例患者经内科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6例接受再次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脑出血,另外4例痊愈出院。随访8个月至3年9个月,心功能均为Ⅰ级,无后期死亡病例。结论:人工瓣环植入并有残余返流是二尖瓣成形术后并发机械性溶血的发病基础,重症患者或经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再次瓣膜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 黄焕雷谢旭晶卢聪刘菁肖学钧谢斌庄建
-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再次手术
- 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共治疗11例心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15~57岁(40±14岁)。风湿性心瓣膜病6例,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先天性心瓣膜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第一次手术:行二尖瓣置换术(MVR)2例,双瓣膜置换术(DVR)4例,二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5例。第二次入院血红蛋白55~92 g/L(76±14 g/L),红细胞压积0.19~0.31(0.25±0.04),网织红细胞百分比0.08~0.17(0.12±0.04),总胆红素34.70~91.50μmol/L(56.00±19.10μmol/L),非结合胆红素23.40~54.90μmol/L(38.60±12.30μmol/L)。所有患者均先给予内科治疗,10例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后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或心瓣膜成形术治疗,另1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结果再次手术治疗10例,术后死亡1例,死于溶血性贫血、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他9例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贫血症状消失,血常规检查正常。内科保守治疗治愈1例。随访10例,随访时间2个月至11年,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例,无晚期死亡。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出院时仍有轻度肾功能不全,随访3个月时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年心功能良好,无溶血症状。结论心瓣膜手术后并发溶血性贫血,如经内科治疗无效应尽早行再次心瓣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黄焕雷谢旭晶卢聪刘菁肖学钧吴若彬庄建
- 关键词:溶血性贫血心瓣膜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