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2007C10)
- 作品数:7 被引量:127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晓芝吕长俊王涛李志田焕焕更多>>
- 相关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冲式胶体输注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度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脉冲式胶体输注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度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原则将严重脓毒症并出现毛细血管渗漏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21例、CBP1组18例和CBP2组22例。三组患者均按2008年脓毒症全球治疗指南的早期集束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常规对照组采用脉冲式胶体输注加速尿治疗;CBP1组和CBP2组均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72 h,CBP1组同时给予胶体集中输入加速尿治疗,CBP2组采用脉冲式胶体输注加胶体后脱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行动脉血气分析,无创心排检测,测定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含量,并观察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CBP2组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对照组及CBP1组(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及CBP1组(P<0.05)。治疗72 h后,CBP2组与CBP1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CBP2组下降程度优于CBP1组(P<0.05)。CBP2组治疗后24、48、72 h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较常规对照组(24、48、72 h)及CBP1组(48、72 h)同期明显增高(P<0.05或P<0.01)。CBP2组治疗后24、48、72 h肺水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较常规对照组(24、48、72 h)及CBP1组(48、72 h)同期明显降低(P<0.05或P<0.01)。CBP2组治疗后24、48、72 h血清Ang-2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较常规对照组(24、48、72 h)及CBP1组(48、72 h)同期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脉冲式胶体输注联合血液净化能明显减轻严重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改善预后。
- 郝东王涛李志齐志江宁方玉王晓芝吕长俊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脓毒症
- 容量负荷对脓毒性急性肾损伤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摘要】目的探讨容量负荷对脓毒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性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第一个72h内液体正平衡与负平衡患者的28d病死率、28d肾功能恢复率、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60例脓毒性AKI患者入选本研究,液体负平衡组(81例)28d病死率E37.0%(30/81)比68.4%(54/79),P〈0.01]、住ICU时间(d:10.1±4.9比12.4±8.0,P〈0.05)及机械通气率[50.6%(41/81)比68.4%(54/79),P〈0.01]较液体正平衡组(79例)明显降低。根据急性肾损伤协作网(AKIN)分期,在AKI1、2、3期(分别为49、52、59例),经CRRT治疗者第一个72h内日平均容量(m1)均明显低于未行CRRT治疗者(-10比716,324比778,521比1177,均P〈0.05),同时AKI2期CRRT治疗者28d病死率显著低于未行CRRT治疗者[38.7%(12/31)比66.7%(14/21),P〈0.05]。结论容量负荷与脓毒性AKI患者预后有关,液体负平衡可以降低患者28d病死率,CRRT可以调节容量负荷,改善患者的预后。
- 张小强田焕焕耿红梅翟乃亮李志王涛吕长俊王晓芝
- 关键词:肾脏替代治疗预后
- 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37例脓毒症前DIC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肝素干预组(观察组)22例和非肝素干预组(对照组)15例。两组均按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指南进行治疗;此外,观察组给予肝素(70U/kg)24h持续泵入5~7d,对照组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持续泵入。治疗前及治疗后12、18、24、48、72h及7d采集两组静脉血并检测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计算患者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记录呼吸机使用天数、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第7天F1+2、TAT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35,0.02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天数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7,0.048);观察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44)。结论对脓毒症前DIC期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高凝状态。
- 吕长俊刘晓立王晓芝韩兆东张晓荣李洪波
- 关键词:脓毒症肝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的早期干预作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大鼠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脓毒症组(44只)、肝素干预组(44只),以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PLT)、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变化;光镜下观察大鼠肺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计算大鼠48 h病死率。结果肝素干预组MIF水平较脓毒症组降低(P<0.01),肺组织损伤减轻,APTT升高及PLT降低的程度较脓毒症组减轻(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明显降低血清MIF水平,减轻肺脏组织损伤程度。
- 逯峰吕长俊张晓荣王晓芝刘晓立高原
- 关键词:脓毒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肝素
- 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相关性及肝素对其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脓毒症组(21只)、肝素干预组(21只),以CLP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及肝素干预组大鼠血清MIF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肝素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MIF及12、24h时间点TNF-α水平显著低于相应脓毒症组(均P<0.05),两组血清MIF与TNF-α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脓毒症组r=0.859,肝素干预组r=0.71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两种炎性因子的变化呈正相关。
- 逯峰马德晶高原吕长俊王晓芝
- 关键词:脓毒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肝素
- 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目标导向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59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脓毒性休克的早期临床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收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乳酸组进行乳酸监测并以血乳酸〉t4mmol/L作为诊断脓毒性休克的标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6h内血乳酸〈2mmol/L作为复苏目标指导治疗;对照组以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或较基础值下降〉40mmHg、少尿(〈O.5mL·kg^-1·h^-1)等传统指标作为诊断脓毒性休克标准并进行集束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器官功能指标、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1I(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7d、28d病死率。结果乳酸组有2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对照组有3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后各器官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乳酸组仅治疗48h肌酐(C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μmol/L:94.48±6.68比107.44±10.35,P〈0.05),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组治疗48h和72hSOF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分:9.27±4.62比9.79±3.80,t=2.103,P=0.040;8.54±5.53比9.70±4.30,t=2.302,P=0.023)。两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乳酸组治疗24h和48h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分:14.25±5.29比20.00±9.74,t=2.298,P=0.026;13.60±6.18比18.15±6.62,t=2.653,P=0.011)。乳酸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ICU时间(d):8.95±5.19比9.45±6.18,t=0.605,P=0.652;机械通气时间(h):101.15±11.50比110.63±13.26,t=0.631,P=0.564]。乳酸组7d病死率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
- 王涛夏永富郝东孙建荣李志韩沙沙田焕焕张晓荣齐志江孙婷高福泉王晓芝
-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乳酸病死率
- 早期目标乳酸清除率对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作用被引量:47
- 2012年
- 目的观察以10%、30%乳酸清除率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为6h复苏标准,指导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研究,选择严重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10%和30%乳酸清除率2个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的6hEGDT方案治疗;试验组除遵照EGDT治疗标准外,分别加用10%或30%乳酸清除率两种目标为6h治疗目标。结果对照组共人选19例,试验组共入选43例,其中10%乳酸清除率组22例,30%乳酸清除率组21例,3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48h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无论是10%乳酸清除率组(13.76±6.00)或30%乳酸清除率组(13.60±6.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15±6.62,均P〈O.05)。3组机械通气时间(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组136.90±100.02,30%组97.00±75.20,对照组152.32±96.51,P〉O.05)。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d)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组7.94±6.00,30%组7.51±3.99,对照组11.31±5.97,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7d病死率(10%组18.18%,30%组14.29%,对照组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但10%和30%乳酸清除率组均可降低患者28d病死率(10%组36.36%,30%组28.57%,对照组63.16%),尤其是以30%乳酸清除率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于肺部感染所致脓毒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在完成EGDT的前提下进一步以早期乳酸清除率目标指导液体复苏更具有临床意义,并且应尽可能将6h乳酸清除率达到30%以上。
- 田焕焕韩沙沙吕长俊王涛李志郝东商全梅王晓芝
- 关键词:乳酸清除率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肺部感染脓毒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