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3010012049)
-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易学华蒋毅卜寿亮钟庆湖陈书汉更多>>
- 相关机构:嘉应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激光打孔中孔洞状况与水层厚度的关系研究
- 2014年
- 研究在液体环境下脉冲激光打孔中孔洞质量与水层厚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液体环境下脉冲激光打孔速率存在一个最佳水层,且该水层下孔洞内部较为光滑,喷溅出的纳米颗粒较为均匀;无论何水层下的孔洞形状均为锥体状,是激光打孔机要解决的主要难题.
- 蒋毅
- 关键词:激光打孔
- 熔体金属铜凝固过程中原子团簇结构的形成与生长特性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金属Cu在两种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中其原子团簇结构的形成与生长特性进行了模拟跟踪研究。运用双体分布函数、HA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簇类型指数法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原子团簇的微观结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冷却速率为4.0×1012 K/s和2.0×1012K/s时,系统形成以1421、1422键型或由这两种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fcc)(12 0 0 0 12 0)和六角立方(hcp)基本原子团(12 0 0 0 6 6)为主体的晶体结构;尤其是由1421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12 0 0 0 12 0)基本原子团在原子团簇结构的形成和晶体生长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还发现:两种冷速下的结晶温度分别为673K和773K,即冷却速度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系统最终形成了fcc和hcp的混合晶体结构,但以fcc晶体结构为主;fcc(12 0 0 0 12 0)基本原子团在慢速低温时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基本原子团之间很容易连接在一起生长成较大的纳米级大团簇结构。
- 易学华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
- 冷却速度对铜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转变影响的模拟(英文)
- 2014年
-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由5万个液态金属铜(Cu)原子构成的系统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中对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跟踪研究。运用双体分布函数g(r)曲线、HoneycuttAndersen(HA)键型指数法、新的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2)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非晶体向晶体转变的临界速度约为1.0×1013 K/s,在此冷速下系统最终形成非晶体和晶体混合共存的结构;在冷速为1.0×1014 K/s时,非晶转化温度约为673K;在以4.0×1012 K/s速度冷却时,系统从673K就开始结晶,并形成以1421和1422二种键型或由这二种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fcc)(12 0 0 0 12 0)和六角立方(hcp)(12 0 0 0 6 6)基本原子团为主的晶体结构。同时发现,冷速对系统中的fcc结构和hcp结构的相对比例有显著的影响,冷速越低,fcc基本原子团簇结构越多。
- 易学华钟庆湖陈书汉卜寿亮
- 关键词:凝固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
- 液态金属铜Cu凝固过程中团簇结构的形成以及成核生长特性的模拟被引量:4
- 2015年
-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uantum Sutton-Chen多体势,对2万个液态金属铜(Cu)原子在两个不同冷速凝固过程中其微观团簇结构的形成特性以及晶体的成核生长进行模拟。运用双体分布函数、Honeycutt-Andersen(HA)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2)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转变和原子团簇的微观结构演变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却速率为4.0×1012 K/s和2.0×1012 K/s时,系统形成以1421、1422键型或由这两种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FCC)(12 0 0 0 12 0)和六角密集(HCP)基本原子团(12 0 0 0 6 6)为主体的晶体结构;尤其是由1421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12 0 0 0 12 0)基本原子团在晶体生长和对微观结构演变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两种冷却速度下的结晶温度分别为673 K和773 K,即冷却速度越慢,结晶温度越高;系统最终形成了由FCC和HCP组成的混合晶体结构,但以FCC晶体结构为主;FCC(12 0 0 0 12 0)基本原子团在慢速低温时具有较好的遗传特性,基本原子团之间很容易连接在一起构成较大的纳米级大团簇结构。
- 易学华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