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3KJD150118)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周宏谢安建陈昌云高玲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晓庄学院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主题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2篇密度泛函理论...
  • 2篇光谱
  • 1篇氮杂
  • 1篇蛋白
  • 1篇电荷
  • 1篇烟酸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原子
  • 1篇原子电荷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性
  • 1篇四氮杂卟啉
  • 1篇酸度
  • 1篇牛血清白蛋白

机构

  • 5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安徽大学

作者

  • 5篇周宏
  • 2篇谢安建
  • 1篇陈昌云
  • 1篇高玲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合成化学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2,5-噻重氮和1,4-二正戊氧基苯环化的自由四氮杂卟啉及其金属镁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英文)
2007年
用DFT方法计算分析了1,2,5-噻重氮和1,4-二正戊氧基苯环化的自由四氮杂卟啉及其金属镁配合物的分子和电子结构,理论计算的键参数和单晶结构测定结果一致。进一步对1,2,5-噻重氮和1,4-二正戊氧基苯环化的自由四氮杂卟啉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正则坐标分析和光谱模拟,以及用TD-DFT方法对1,2,5-噻重氮和1,4-二正戊氧基苯环化的四氮杂卟啉金属镁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谱峰归属,比较了四氮杂卟啉环上取代基的电子性质对四氮杂卟啉衍生物光谱性质的影响。
周宏
关键词:四氮杂卟啉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β-D-葡萄糖残基负载的水溶性NADH辅酶模型物的设计与合成
2009年
以烟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葡萄糖残基负载的水溶性NADH辅酶模型物,其结构经1H NMR表征。
周宏
关键词:烟酸Β-D-葡萄糖水溶性
密度泛函理论和从头计算法研究环戊二烯衍生物气态酸度及其取代基效应被引量:3
2007年
用B3LYP/6-311G(2df,p)//B3LYP/631+G*和MP2/6-311G(d,p)//B3LYP/6-31+G*方法准确地预测了9个系列的环戊二烯衍生物(R=CN,CF3,CHO,C283,F,SiH3,H,CH3,OH,NH2)的C-H键的酸度。环戊二烯衍生物气态酸度的范围从284.9 kcal/mol (化合物5a)到357.24kcal/mol(化合物7j),分析取代基的电性、数量以及位置的影响得到了9个QSAR方程。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设计以及合成一些有机酸,并有助于深刻理解相关反应中环戊二烯衍生物的性质。
周宏高玲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酸度
光谱法研究盐酸非那吡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被引量:8
2007年
运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在生理pH值条件下盐酸非那吡啶(PHE)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盐酸非那吡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依据Scatchard方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了两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合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盐酸非那吡啶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盐酸非那吡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在15,25,37℃时盐酸非那吡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2.47×107,9.15×106,4.36×106L.mol-1,它们之间平均结合位点数n为1。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为ΔH=-71.2 kJ.mol-1,ΔS=124.8 J.mol-1.K-1。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依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PHE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1.61 nm。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力。盐酸非那吡啶在体内能够被血清蛋白存储和转运,但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有一定影响。
周宏陈昌云谢安建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
1,8,15,22-四(3-戊氧基)自由酞菁的结构、性质和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对1,8,15,22-四(3-戊氧基)自由酞菁的分子结构、分子轨道、原子电荷分布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研究。对酞菁骨架结构计算的键长和晶体结构相差最大仅0.002 nm,最小的不足0.000 3 nm,表明了计算的酞菁骨架结构与晶体数据很吻合;对实验红外光谱图上的峰和模拟的峰的波数进行对应线性拟合,得出拟合直线的斜率为1.039,截距为58 cm-1,说明计算的红外光谱和实验测得的对应得非常好。上述结果验证了所选取的理论方法和基组的可靠性。通过与未取代自由酞菁结构和性质的比较,发现烷氧基取代后的酞菁分子中原子电荷仍然主要分布在酞菁环的内部,烷氧基的氧原子也带有较多负电荷。但是α-位烷氧基取代对整个酞菁分子结构和性质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烷氧基取代升高了HOMO和LUMO的能量,降低了HOMO-LUMO能级,从而降低了其稳定性。借助正则坐标分析,对红外光谱中的重要吸收峰进行了详细的指认。
周宏谢安建
关键词:红外光谱原子电荷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