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10JJD790035)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金勇强丁柏峰卜风贤更多>>
相关机构:洛阳理工学院青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游牧
  • 2篇灾荒
  • 2篇唐宋
  • 2篇陇右
  • 2篇博弈
  • 2篇博弈论
  • 1篇地理
  • 1篇地理概念
  • 1篇地震
  • 1篇演进
  • 1篇游牧社会
  • 1篇元代
  • 1篇元祐
  • 1篇灾害
  • 1篇灾后
  • 1篇战事
  • 1篇战争
  • 1篇争夺
  • 1篇争夺战
  • 1篇中国传统社会

机构

  • 8篇洛阳理工学院
  • 5篇青海师范大学
  • 4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金勇强
  • 5篇丁柏峰
  • 1篇卜风贤

传媒

  • 2篇西藏研究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柴达木开发研...
  • 1篇中国农史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农业考古
  • 1篇中国社会经济...
  • 1篇古今农业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西夏研究
  • 1篇青藏高原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至道二年(996年)潼关以西至灵州地震考
2014年
根据相关文献的考证,《中国历史地震图集(远古至元时期)》所收录的至道二年(996年)潼关以西至灵州地震的宏观震中并非在灵州南,应在夏州附近或更北;关于此次地震的伤亡数字,《图集》所称致十余万人伤亡的数字亦有不实之处。
金勇强
关键词:地震
柳湾遗址与青海古代文明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柳湾遗址是我国迄今已知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一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也是目前我国史前考古中发掘墓葬最多的地点。这一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前后跨越1000余年,包含了马家窑文化的半山类型、马厂类型以及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等多种考古文化类型。柳湾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探索青海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丁柏峰
关键词:古代文明
“唐宋变革”下的青海交通格局演变被引量:2
2014年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论”,而后尽管中国史学界对所谓的“唐宋变革”给予过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大都认为唐宋时期,存在着普遍的、巨大的转折或变化,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然而,内藤湖南等人在提出这一概念时,并没有给定“唐宋变革”的空间尺度,所谓“唐宋变革”的论调,
金勇强
关键词:唐宋变革中国传统社会内藤湖南日本学者
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灾害变化与灾荒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因为历史灾害信息存在明显缺失现象,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灾害记录并不能准确全面反映当时的灾情状况,但可以从中窥探当时国家层面对关中地区自然灾害的关注程度。由此研读考察,可以发现关中地区有别于山东诸郡国的若干灾害特征,即两汉时期灾害史料中所体现的政治中心区较核心经济区更受关注的记录原则。在两汉时期关中地区灾害变化的论证基础上,分析了西汉时期关中灾害中心区的灾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特别是与关中灾害区相关的农业技术问题,提出两汉时期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导向不是追求高产而是获得稳产的新观点,即当时主要的农业技术改进并未取得较高粮食产量,而是基于应对自然灾害以达到粮食稳产的目的。
卜风贤
关键词:两汉时期
唐蕃陇右争夺战中屯田与战事的互动关系考察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陇右道较差的经济基础和不佳的粮食转运条件,唐王朝主要采取屯田的办法满足军需粮草的需求。唐实行的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陇右军粮补给上的困难,更深刻改变了唐前期与吐蕃战争的演变轨迹。一方面,屯田区的扩展方向明显受到了唐蕃战事的影响;另一方面,屯区向其他地域的扩展又对唐蕃战事中战场选择、战争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金勇强
关键词:陇右屯田
“河湟”地理概念变迁考被引量:8
2014年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金勇强
关键词:地理概念
简论羌人对青海农牧业发展的开拓地位被引量:1
2017年
作为青海境内最早的民族,羌人活动构成了青海早期历史的主线,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青海早期文明。古羌人书写了青海游牧社会的开篇,同时还在一些水热条件相对优越的河谷地带兼营农业。其农牧兼营的劳作方式充分利用了不同的自然资源,是古羌人对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了充分认识之后的合理选择。古羌人在青海农牧业发展史上具有"首创"之功。
丁柏峰
关键词:羌人农牧业
元代江南与大都间的粮食供给关系——基于博弈论下的考察
2016年
本文分析了元代经济中心(江南)与政治中心(大都)间的粮食供给关系,并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了这种关系演化的机制,认为元代江南与大都间在粮食供给上存在着典型的"囚徒困境"和"猎鹿博弈",由于粮食产出能力和粮食分配制度上的不协调,使得双方很难在粮食供给上达成合作,进而导致饥荒和战争的严重后果。
金勇强
关键词:元代博弈论
从考古学材料分析青海游牧社会起源被引量:3
2012年
“他们还不会建造城市和城堡,他们只是一些拖着房子的人和骑在马上的弓箭手;他们的生活不是依靠耕种农田,而是依靠家畜饲养,并且居住在马车上,到处游走……。”这是希罗多德为我们描述的斯基泰人游牧生活场景,也是每个游牧集团都司空见惯的一种场景。
丁柏峰
关键词:游牧考古学社会家畜饲养弓箭手
简论吐谷浑西迁之后与慕容鲜卑的历史分野
2013年
吐谷浑民族是公元4世纪初至7世纪中叶活动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民族,它所建立的政权前后存在了350年,对西北地区尤其是青海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西晋末年,吐谷浑民族万里跋涉,由东北出发,在西北扎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吐谷浑部虽然与留居辽西的慕容鲜卑同根同源,但在其西迁以后,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自吐谷浑西迁之日,就开始了与辽西慕容鲜卑的历史分野。
丁柏峰
关键词:西迁文化变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