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2199)

作品数:1 被引量:9H指数:1
相关作者:王浩陈泓旭吴春明侯泉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造山带
  • 3篇山带
  • 2篇蘑菇
  • 2篇变质
  • 2篇变质作用
  • 1篇岩石
  • 1篇前陆
  • 1篇前陆褶皱冲断...
  • 1篇褶皱
  • 1篇褶皱冲断带
  • 1篇构造环境
  • 1篇冲断带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篇侯泉林
  • 1篇吴春明
  • 1篇陈泓旭
  • 1篇王浩

传媒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矿物岩石...

年份

  • 3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敦煌造山带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9
2017年
敦煌地区位于北山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之间,对其大地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多存争议。对敦煌地区三危山—红柳峡一带的岩石-构造组合进行了研究,包括三危山—红柳峡北部地区和红柳峡南部地区2个构造单元。三危山—红柳峡北部地区,表现为变形强烈的变沉积岩以基质形式包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岩块和不同岩性的岩片相互堆叠,整体显示混杂带"blocksin-matrix"的岩石-构造组合特征。红柳峡南部地区,岩石的变质程度向南逐渐降低,北侧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组合,南端出露晚石炭世含煤岩系与碳酸盐岩沉积组合,可能形成于陆缘滨海环境,且被斜长角闪岩推覆体所覆盖;该区由北向南构造形式依次表现为倾向北的强剪切带→双冲构造→逆冲叠瓦扇,且变形强度呈逐渐减弱趋势,表现出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岩石-构造组合特征。据此认为,敦煌地区自北向南存在三危山-红柳峡北部混杂带和红柳峡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碰撞作用应发生于晚石炭世之后。
石梦岩侯泉林吴春明王浩陈泓旭
关键词:前陆褶皱冲断带
敦煌造山带中部蘑菇台-东巴兔地区变质作用与年代学研究
<正>敦煌造山带西接塔里木克拉通,东接阿拉善地块,北邻北山造山带,南以阿尔金断裂为界。敦煌造山带内总体出露一套具有"孔兹岩系"特征的中高级变质杂岩和少量的TTG片麻岩(Lu et al.,2008)。该套变质杂岩主要由变...
王浩张谦陈泓旭刘嘉惠吴春明
敦煌造山带中部蘑菇台-东巴兔地区变质作用与年代学研究
<正>敦煌造山带西接塔里木克拉通,东接阿拉善地块,北邻北山造山带,南以阿尔金断裂为界。敦煌造山带内总体出露一套具有'孔兹岩系'特征的中高级变质杂岩和少量的TTG片麻岩(Lu et al.,2008)。该套变质杂岩主要由变...
王浩张谦陈泓旭刘嘉惠吴春明
关键词:变质作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