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25105)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潘峰曾飞高阳谷宇吕方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多层膜
  • 3篇离子束
  • 3篇离子束辅助
  • 3篇离子束辅助沉...
  • 2篇应变率
  • 2篇应变速率
  • 2篇塑性
  • 2篇塑性变形
  • 2篇微结构
  • 2篇纳米
  • 2篇纳米压入
  • 2篇薄膜微结构
  • 2篇AG
  • 2篇变速率
  • 1篇压痕
  • 1篇织构
  • 1篇入射
  • 1篇入射角
  • 1篇坡莫合金
  • 1篇划痕

机构

  • 6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曾飞
  • 6篇潘峰
  • 3篇谷宇
  • 2篇宗瑞磊
  • 2篇文胜平
  • 2篇高阳
  • 2篇吕方
  • 1篇耿魁伟
  • 1篇艾家和

传媒

  • 4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中国真空学会...
  • 1篇Rare M...

年份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变率对Ag/Co多层膜硬度的影响及塑性变形不稳定性研究
周期结构对多层膜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多层膜塑性变形特征和机理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了周期Λ为10nm,20nm,40nm,60nm 的 Ag/Co 多层膜,X 射线衍射表明薄膜...
文胜平宗瑞磊曾飞潘峰
关键词:多层膜应变速率塑性变形纳米压入
文献传递
离子束入射角度对Co50Nb50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通过改变离子束入射方向与薄膜表面法线的夹角,制备了一系列厚度为50 nm 的 CoNb薄膜,并研究了离子束入射方向对薄膜表面结构的影响。实验中,离子束入射角分别为 0°,30°,45°,75°和8...
吕方曾飞谷宇潘峰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微结构
文献传递
离子束入射角度对Co50Nb50薄膜微结构的影响
2007年
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通过改变离子束入射方向与薄膜表面法线的夹角,制备了一系列厚度为50 nm的Co50Nb50薄膜,并研究了离子束入射方向对薄膜表面结构的影响.实验中,离子束入射角分别为0°,30°,45°,75°和85°(掠射).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薄膜均为非晶结构.离子束垂直入射(0°入射)时,薄膜表面产生渗流花样;入射角为30°时,渗流现象更加明显,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大;随入射角增至45°,表面渗流现象减弱,薄膜变得平整;当入射角进一步增加到为75°,薄膜表面出现平行于入射方向的纳米条纹;离子束掠入射(85°入射)时,薄膜表面条纹的平均宽度减小,均匀性提高.研究表明上述表面结构的变化是原子沉积、离子束溅射和沉积原子热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
吕方曾飞谷宇潘峰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微结构
应变率对Ag/Co多层膜硬度的影响及塑性变形不稳定性研究
2007年
周期结构对多层膜硬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多层膜塑性变形特征和机理的研究还少有报道.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了周期Λ为10 nm,20 nm,40 nm,60 nm的Ag/Co多层膜,X射线衍射表明薄膜均为Ag(111)和Co(002)织构的多晶结构,且具有很好的周期性.采用纳米压入连续刚度法在四种加载应变速率(0.025 s-1,0.05 s-1,0.1 s-1,0.5 s-1)下分别测试了不同周期薄膜的硬度,结果表明硬度随应变速率的变大而增大,且随周期的变大硬度变化随应变速率的变化更加敏感.纳米压入的载荷-位移曲线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突变,压痕形貌周围有明显的剪切带,表明塑性变形的过程是不稳定的.
文胜平宗瑞磊曾飞潘峰
关键词:多层膜应变速率塑性变形纳米压入
离子束辅助沉积改善铝薄膜的取向生长
2007年
高性能的铝薄膜因具有低的声阻抗而广泛应用于声表面波器件的制备。本文运用Ar离子束辅助沉积技术,在64°Y-X切向的铌酸锂基片上成功的制备出(111)高度取向的铝薄膜,并研究了Ar离子的注入角度对薄膜的织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织构度对辅助离子束入射角度非常敏感,在辅助离子束入射角为35°时,薄膜(111)织构最强,电阻率最小,附着力最好,适合于声表面波器件中的应用。
谷宇曾飞高阳潘峰
关键词:离子束辅助沉积入射角机械性能沟道效应
坡莫合金/铜磁性多层膜微观力学性能的研究
2004年
本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具有不同坡莫合金层厚度的坡莫合金/铜磁性多层膜,并采用纳米力学系统分别以压痕法、划痕法测定了坡莫合金层厚度对多层膜显微硬度、弹性模量以及划痕的临界载荷、宽度和深度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既定的接触深度,多层膜的显微硬度及弹性模量随坡莫合金层厚度变化不大,它们分别约为4.5 GPa和80 GPa,比坡莫合金单层膜的值低而比铜单层膜的值高;坡莫合金层厚度对多层膜微观摩擦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坡莫合金层厚度减小,特别是当其小于等于1.6 nm时,划痕有较高的临界载荷、较小的宽度和较浅的残余深度;多层膜的划痕临界载荷高于坡莫合金单层膜的值.
艾家和高阳耿魁伟曾飞潘峰
关键词:坡莫合金压痕划痕
Interface diffusion of sputtered CoZrNb films on silicon substrate
2006年
The amorphous CoZrNb films were deposited by DC magnetron sputtering.The depth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ments were analyzed by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RB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en the deposition time is longer than 37 min,the film composition keeps constant along the depth.When the deposition time is longer than 45 min,the Co concentration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ilicon substrate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in the whole film.When the deposition time is longer than 52 min,the Co atoms diffuse into the substrate during the deposition.According to the Co composition profile in the substrate,which were determined from the RBS spectra,the Co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 the substrate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solution of Fick′s second law corresponding to an infinite source with a constant diffusion coefficient.The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dicate an interstitial assisted diffusion mechanism.
LI XiaoweiWANG LeyunYANG JingZENG FeiPAN Fen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