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9AA110303)

作品数:33 被引量:232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建强郑琼林张卫华朱峰郭超勇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交通运输工程
  • 21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5篇列车
  • 14篇动车
  • 13篇动车组
  • 13篇车组
  • 8篇高速列车
  • 7篇高速动车
  • 7篇高速动车组
  • 6篇电磁
  • 5篇电磁干扰
  • 5篇综合检测列车
  • 5篇车体
  • 3篇铁路
  • 3篇气动
  • 3篇网络
  • 3篇弓网
  • 3篇仿真
  • 3篇高速铁路
  • 2篇弹性车体
  • 2篇电弧
  • 2篇散热

机构

  • 13篇西南交通大学
  • 9篇中国北车唐山...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北车集团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四川工商职业...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张家口职业技...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四方车辆...
  • 1篇汉高股份有限...
  • 1篇长春轨道客车...
  • 1篇中车唐山机车...

作者

  • 7篇郑琼林
  • 7篇刘建强
  • 4篇郭超勇
  • 4篇朱峰
  • 4篇张卫华
  • 3篇张继业
  • 3篇吴会超
  • 2篇于金朋
  • 2篇杨其林
  • 2篇张立民
  • 2篇游小杰
  • 2篇马纪军
  • 2篇张丽荣
  • 1篇刘加利
  • 1篇徐常伟
  • 1篇曹辉
  • 1篇李明高
  • 1篇章三妹
  • 1篇袁德强
  • 1篇孔繁冰

传媒

  • 4篇铁道车辆
  • 4篇机车电传动
  • 4篇大连交通大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电子测量与仪...
  • 1篇城市轨道交通...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高压电器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噪声与振动控...
  • 1篇铁道机车车辆
  • 1篇铁道学报
  • 1篇铁道标准设计
  • 1篇电力电子
  • 1篇电源世界
  • 1篇铁道机车与动...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1篇2012
  • 12篇2011
  • 1篇201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车组数字设备的弓网电弧电磁干扰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弓网离线电弧是典型的电磁暂态现象,其引起的电磁发射,会对车载数字设备产生干扰,严重时可引发控制设备的误动作而危及运输安全。为探究有效的干扰抑制措施,提出了将轨道沿线测试与车内测试相结合,并将测试结果引入分析模型的电磁干扰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沿线定点测试掌握噪声信号特性,然后通过车内实测获取干扰峰值场强,并结合异模干扰模型,计算得出受害设备端口的干扰电平。最后,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分析,给出了最严酷干扰时(150 MHz),干扰电平的幅值分布特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干扰抑制措施的建立。
唐正明章三妹朱峰
关键词:弓网电弧
高速动车组布线线槽电磁兼容设计被引量:7
2012年
从高速动车布线线槽的金属材质选择、线槽屏蔽和开孔、线槽分区、线槽接地等角度进行线槽EMC设计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给出了包括车内线槽、车下线槽和关键电缆通讯线槽的结构设计,并对线槽间接口处的搭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仿真建模计算,得出动车组线槽搭接导体的形状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章国平康洪军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电磁兼容设计线槽屏蔽搭接
负载特性对弓网电弧能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弓网离线现象愈来愈严重,弓网电弧频繁发生,弓网电弧烧蚀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网导线,其烧蚀程度与弓网电弧能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利用弓网电弧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不同负载功率因数、牵引电流时弓网电弧的电压电流,分析弓网电弧的平均燃弧时间与牵引电流和负载功率因数的关系、弓网电弧能量与负载功率因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弧的平均燃弧时间随着牵引电流的增大呈指数增长,且感性负载的燃弧时间较阻性负载的长;随着负载功率因数的增大,弓网电弧的能量逐渐减小。
王波吴广宁王万岗高国强崔易
关键词:功率因数弓网电弧电弧能量燃弧时间
同心不等径非圆截面数控车削系统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提高同心不等径非圆截面零件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对实现该类零件加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快速高精度加工同心不等径非圆截面的数控车削方法。设计了数控车削系统的结构,快速刀具进给伺服机构(FTS)采用基于自抗扰控制的直线电机系统。数控系统采用PMAC(Pro-grammable multi-axis controller)多轴运动控制器的时基控制法,实现刀具驱动进给和工件旋转的协调控制,完成该型零件的自动车削。结果表明该型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得到了提高。
曹辉梁宁张娜
关键词:直线电动机自抗扰控制PMAC
侧风下高速列车车体与轮对的运行姿态被引量:17
2011年
应用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作用于高速列车车体上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应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不同风向角、侧偏角与合成风速下高速列车头车车体和轮对的运行姿态。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侧风环境下,头车车体始终向背风侧横摆和侧滚;当风向角为90°时,车体的横向位移和侧滚角最大;当列车车速为350 km.h-1,侧风风速分别为13.8、32.6 m.s-1时,列车头车车体最大横向位移分别为74.2、171.7 mm,最大侧滚角分别为3.1°和8.4°;当列车车速为200 km.h-1,风速不小于32.6 m.s-1,且风向角为90°时,列车头车一、二位轮对均向背风侧横移,背风侧车轮易发生爬轨现象,三、四位轮对均向迎风侧横移,三位轮对迎风侧车轮易发生爬轨现象;四位轮对的横移量和摇头角均小于前三位轮对,相对安全。
于梦阁张继业张卫华
关键词: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系统动力学侧风车体轮对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头车气密性评估被引量:11
2012年
以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头车为研究对象,根据车体上不同类型的开孔型式所采取的不同密封方式,研制了1台可以对不同密封开孔进行试验的设备,并根据试验数据以及气密性评估方法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车体密封进行了评估。车体气密性评估表明:通过测试压力变化可得到不同开孔部位和整车的允许泄漏面积;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头车的气密性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李国清李明郭伟韩璐孔繁冰
关键词:高速铁路气密性
高速列车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散热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在分析CRH3型高速列车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冷却系统热交换器实物尺寸、冷却液实际流速等参数,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热交换器模型,并设置相应仿真边界条件,由ANSYS/FLOTRAN解析出热交换器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情况。通过对分析结果的后处理,计算得出了冷却系统热交换器的散热功率,其结果与牵引变流器功率损耗参数基本相符,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仿真分析结果有助于对高速列车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散热能力的评估,及冷却系统热交换器结构设计的改进,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列车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杨其林刘建强郑琼林
关键词:高速列车热交换器ANSYS温度场
车下设备悬挂刚度对车辆平稳性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为分析车下设备悬挂刚度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通过对某型动车的车体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计算,并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的接口模块FEMBS建立该动车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不同的设备悬挂刚度对车体与设备的耦合振动影响。通过刚性与弹性两种不同的联接方式对的比分析可知,弹性联接方式能够对车体的弯曲振动起到抑制作用,由此大大降低设备对车体振动的影响。刚度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车下设备悬挂刚度的不同对车辆的平稳性指标有着重要的影响。
吴会超邬平波
关键词:振动与波弹性车体
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仿真与建模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研究了高速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过程数据调度及事件仲裁算法。针对高速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主节点和从节点的实现算法,并利用OPNET仿真软件建立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模型。在不同的仿真场景下运行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和理论计算得到了列车通信网络协议的数据通量和端对端延时特点。针对消息数据的事件仲裁机制,通过仿真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碰撞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了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为实际高速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依据。
郭超勇刘建强游小杰郑琼林
关键词:高速动车组网络仿真列车通信网络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被引量:1
2016年
介绍了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暖通空调系统的研发设计背景、设置目的、功能、主要组成部件等。
武双虎苏慈朱佳宇王建功于玉超
关键词:电动车组暖通空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