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20007)

作品数:11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裴福兴谢锦伟康鹏德岳辰沈彬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关节
  • 8篇置换术
  • 8篇关节置换
  • 5篇全髋
  • 5篇氨甲环酸
  • 4篇术后
  • 4篇速康
  • 4篇全膝关节
  • 4篇全膝关节置换
  • 4篇全膝关节置换...
  • 4篇全髋关节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
  • 4篇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术
  • 4篇膝关节
  • 4篇膝关节置换
  • 4篇膝关节置换术
  • 4篇康复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9篇裴福兴
  • 6篇谢锦伟
  • 6篇康鹏德
  • 5篇岳辰
  • 4篇沈彬
  • 3篇周宗科
  • 3篇杨静
  • 3篇谢小伟
  • 2篇黄强
  • 2篇张少云
  • 2篇曹国瑞
  • 1篇欧阳朝威
  • 1篇谭振
  • 1篇陈果
  • 1篇侯晓玲
  • 1篇黄泽宇
  • 1篇李玲利
  • 1篇马俊
  • 1篇邓立庆
  • 1篇谢林

传媒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限制性输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限制性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月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当日自由性输液患者90例(对照组)和2016年2月~8月手术当日限制性输液患者70例(限制组)的临床资料。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出入量情况、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限制组手术当日平均输液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 532.76±296.51)ml vs(2 303.13±313.35)ml,P<0.001]。两组在手术时间、总失血量、术后每小时尿量、围术期血压及心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利尿剂及尿管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11.40%vs 24.40%,P=0.036;15.70%vs 30.00%,P=0.035),但两组术后低血压、低钾血症、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采用限制性输液方案(手术当日输液量控制在1 500 ml左右)是安全有效的,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张少云黄强曹国瑞谢锦伟雷一霆裴福兴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全膝关节置换术限制性输液
全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与不应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止血带和不应用止血带的效果。[方法]2015年6月~2015年12月连续纳入90例拟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止血带组(全程使用止血带)和无止血带组(全程不使用止血带),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及输血率、术后VAS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骨水泥厚度及术后康复。[结果]通过Gross方程计算两组预计总失血量,得到止血带组总失血量(896.10±245.40)ml多于无止血带组(804.30±215.90)ml,且止血带组的血红蛋白下降值(26.40±11.20)g/L显著高于无止血带组的血红蛋白下降值(18.50±8.3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止血带组有1例需要输血,无止血带组没有输血者(P=1.000)。影像学测得两组骨水泥厚度分别为(0.52±0.02)cm和(0.51±0.0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无止血带组患者术后前3 d膝关节肿胀率均显著低于止血带组,且无止血带组的术后住院天数(3.80±0.29)d显著少于止血带组(5.10±0.22)d。[结论]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全程不应用止血带并不增加失血量,不影响骨水泥厚度,同时可以减轻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和VAS评分,有助于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谢小伟岳辰黄泽宇康鹏德周宗科杨静沈彬裴福兴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氨甲环酸加速康复
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索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因骨关节炎拟行THA的患者286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两组:A组为肥胖组(BMI≥25 kg/m2),共121例,B组为正常体重组(BMI<25 kg/m2),共165例;观察两组患者THA后早期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全身常见系统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口无菌性并发症及浅表感染的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深部感染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他早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肥胖与THA术后早期伤口浅表并发症(无菌性并发症及浅表感染)的发生率存在明显相关性,会增加THA术后早期浅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肥胖可能不会增加THA术后早期系统性并发症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岳辰谢锦伟谭振朱芸裴福兴康鹏德
关键词:肥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骨关节炎被引量:5
2014年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表现为滑膜炎症、关节软骨退行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及骨赘形成,而主要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血管生成,则在OA病理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该文就VEGF在OA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谢锦伟裴福兴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关节炎病理表现
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塌陷前期)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2年1月,本组共46例(51髋)患者接受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CROⅡ期),其中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36.4岁,29例为酒精性ONFH,17例为激素性ONFH。术后第1、2、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门诊定期随访、X线片复查,依据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评估疗效。[结果]经过至少2年(25~52个月,平均38.6个月)随访,共44例(49髋)得到末次随访(失访率4.08%)。Harris评分由术前(73.50±6.8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87.30±9.62)分,优良率由术前32.6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7.75%,其中ACROⅡA期由37.50%提高到100%,ⅡB期由34.78%提高到91.30%,ⅡC期由27.77%提高到77.77%,手术前后优良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共有8.16%(4/49)的患者最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ACROⅡA期0例,ⅡB期1例,ⅡC期3例;影像学显示共有14.29%(7/49)的患者发生影像学进展,其中ACROⅡA期0例,ⅡB 3例,ⅡC期4例。[结论]经皮头颈开窗人工骨支撑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中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谢林马俊邓立庆康鹏德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钻孔减压植骨
口服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19年
背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口服氨甲环酸的合适时间和剂量尚不清楚,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流程下THA围手术期多次口服氨甲环酸对减少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初次单侧THA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切皮前5~10 min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ml/kg;术后4h、10h、16h试验组患者分别口服氨甲环酸2g(4片),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结果:试验组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681.7±256.1)ml vs(1001.7±443.7)ml,(583.8±261.4)ml vs(786.4±486.7)ml],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更短[(2.3±0.5)d vs(4.9±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0,P<0.001)。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肌间静脉血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深层感染。结论:围术期多次口服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下降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杨秀丽李玲利欧阳朝威侯晓玲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失血量血红蛋白
氨甲环酸减少初次非骨水泥全髋置换围术期失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其常伴随显著的失血且需要输血,人工合成抗纤溶药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单剂量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初次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未使用氨甲环酸患者291例(对照组)和2013年4月至9月术前静脉单剂量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患者220例(氨甲环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住院时间,失血量,输血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围术期平均总失血量和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73.30±355.65)ml vs(1275.20±453.75)ml,5.45%vs 20.62%,P<0.001]。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00%和5.15%(P=0.937)。氨甲环酸组中1例(0.45%)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例(0.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1例出现肺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氨甲环酸组的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术前静脉滴注15 mg/kg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初次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失血及输血。
谢锦伟岳辰康鹏德沈彬杨静周宗科裴福兴
关键词:氨甲环酸失血量血栓事件
术后口服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在加速康复流程下,以连续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XA)的患者作为对照,探究术后口服TXA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术前5~10 min静滴TXA 20ml/kg,第一剂后3 h静滴浓度1%的TXA 1 g,第一剂后6、12及24 h各口服TXA 1 g)和对照组(31例,术前5~10 min静滴TXA 20 ml/kg,第一剂后3、6、12及24 h静滴浓度1%的TXA 1 g),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量和异体输血率)、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纤溶指标[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术后6、24、48 h,术后14 d的炎性指标和纤溶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肺栓塞和伤口并发症。[结论]在加速康复流程下,术后口服与多次重复静脉应用TXA拥有同样的效果,可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降低异体输血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和纤溶过程,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曹国瑞张少云黄强徐彬谢锦伟岳辰陈果裴福兴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术纤溶指标炎性指标
普瑞巴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6
2017年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越来越受关节外科医师重视,通过各种围术期措施减少手术应激,降低疼痛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其中优化疼痛管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加速康复的基石。近年来,研究发现普瑞巴林通过降低中枢和外周痛觉敏化,可以有效缓解TKA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加速患者康复。因此,应用普瑞巴林可能是加速康复TKA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一种有效措施。
谢小伟康鹏德沈彬裴福兴
关键词:普瑞巴林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外科镇痛
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0
2014年
[目的]对人工合成抗纤溶药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研究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其进行回顾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主要有静脉、局部及口服三种使用方式,目前已初步证实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有效、安全的;局部使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尚存在争议;口服使用氨甲环酸的效果尚不肯定。[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降低手术失血量与输血率,同时并不增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谢锦伟岳辰裴福兴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输血深静脉血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