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D2005000176)

作品数:6 被引量:220H指数:6
相关作者:王赞红赵宙张玉亮张素敏李纪标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颗粒物
  • 3篇大气颗粒
  • 3篇大气颗粒物
  • 2篇大叶
  • 2篇大叶黄杨
  • 2篇植物
  • 2篇城市
  • 1篇单颗粒
  • 1篇植物叶
  • 1篇植物叶片
  • 1篇滞尘
  • 1篇滞尘量
  • 1篇滞尘能力
  • 1篇入海
  • 1篇入海通量
  • 1篇数码
  • 1篇数码图像
  • 1篇通量
  • 1篇图像
  • 1篇土壤

机构

  • 6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省气象与...
  • 1篇河北省国土资...
  • 1篇石家庄市环境...

作者

  • 6篇王赞红
  • 3篇赵宙
  • 2篇张素敏
  • 2篇张玉亮
  • 1篇许清海
  • 1篇张灵芝
  • 1篇李纪标
  • 1篇王云秀
  • 1篇王保民
  • 1篇崔鹏飞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城市街道常绿灌木植物叶片滞尘能力及滞尘颗粒物形态被引量:177
2006年
城市园林植被中街道常绿灌木受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等多重污染影响,其叶片生长高度恰好接近人体呼吸带,叶片受污染程度可反映人体污染暴露水平,是良好的环境质量代用指标。对于北方城市环境而言,常绿植被叶片的滞尘效应尤其重要。作者选择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代表,对北方地区园林常用灌木植物大叶黄杨叶片的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在石市4条主交通干道两旁样点首先对选定的大叶黄杨叶片进行冲洗,5日后取回载尘叶片进行滞尘量测量,重复进行5次,获得5个周期内叶片滞尘量数据;并对叶片表面滞尘颗粒物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晴朗微风天气条件下,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8614g·m-2·d-1,单叶最大饱和滞尘量为11.6197g·m-2,累积达到叶片饱和滞尘量的时间是15日。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大于同时期环境监测的大气降尘量,差额来自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影响,这种影响约占叶片全部滞尘量的34.7%。大叶黄杨叶片表面滞尘为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深度清洗后叶片表面仍滞留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物,说明大叶黄杨叶片可以固定有害悬浮颗粒物并使之从大气环境中清除。本研究表明大叶黄杨强滞尘能力是城市近地面层环境中清除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机制。
王赞红李纪标
关键词:大叶黄杨滞尘量
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颗粒物碳成分的关系被引量:8
2008年
近年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逐年下降,影响其下降因素的报道罕见.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从影响能见度下降的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两方面分析其变化特征,并基于首次利用数码图像技术对石家庄市大气透明度观测的结果,划分能见度等级.在能见度最好的春季和较差的夏季,于不同能见度等级下采集PM10样品,运用元素分析仪测定总碳组分.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好,夏冬季最差.能见度与相对湿度有较好的负相关,与PM10质量浓度秋冬季相关性较大,春夏季相关性最小.总碳质量浓度水平中等偏高,且春季小于夏季,春季在去除采暖期影响后,总碳质量浓度值更低.总体上,能见度差时,总碳质量浓度偏大;能见度好时,总碳质量浓度偏小.
张素敏王赞红张荣英赵宙张玉亮王云秀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大气颗粒物数码图像
污染城市大气PM_(10)单颗粒形态特征——以石家庄市为例被引量:9
2007年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石家庄市为北方污染城市代表,采集石市PM10颗粒物样品,运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单颗粒物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城市大气PM10以块状颗粒物数量最多,来自表土风蚀的矿物颗粒;次为凝聚状颗粒和球状颗粒物,是人为源的标志;球粒可分为硅质小球、硅铝小球和铁质小球三类,分别具有光滑、粗糙和及粗糙外观形态。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生物质颗粒物多为菌类及生物残体。各类颗粒物常常粘附混杂在一起,当中有些是由丝状生物质颗粒物缠绕捕获而成。
王赞红张灵芝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粒度球粒
城市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城市近地面环境与人呼吸带高度范围相当,近地面大气颗粒物对行人健康有直接影响。当常规环境监测点位置和数量不足以全面反映近地表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状况时,选择合适的颗粒物载体显得十分必要。植物叶片的滞尘效虚使之成为大气颗粒物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常绿灌木叶片更能直接反映近地表环境悬浮颗粒物状况。以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的代表性城市石家庄市为研究区域,选择道路绿篱灌木大叶黄杨,于连续晴朗干燥天气条件下采集了3个5d周期内、63处样点的滞尘叶片样口,测试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利用ArcGIS讨论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粒度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叶黄杨叶片平均滞尘量为0.3843g·m^-2·d^-1(变化于0.0931-0.9155g·m^-2·d^-1),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值为1.9185μm(变化于1.3067~2.2500um),98.27%的颗粒小于10μm,表明大叶黄杨叶片在城市近地表环境中对可吸入颗粒物有较好滞研性能,对行人呼吸健球有益。空间变异性分析表明,大叶黄杨叶片滞尘量和滞尘颗粒物粒度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其中滞尘颗粒物粒度的块金值/基台值更小,即空间自相关性更强,表明滞尘颗粒物尺度除受局地污染源影响外,叶片表面属性因素起更重要作用;而滞尘星相对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局地小尺度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即更易受到局地起伞源的影响。通过PM1、PM2.5、PM5、PM10等不同粒级颗粒物的分析表明,颗粒物越细其空间分布差异越大,这种细颗粒物的空间变化为进一步探讨城市不同地区人对大气颗粒物的暴露风险研究提供了基础。
赵宙王赞红张玉亮张素敏王云秀
关键词:大叶黄杨
渤海近海大气颗粒物金属元素的入海通量被引量:7
2011年
采集了渤海近海岛屿1 a的大气TSP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Pb、Zn、Cu、Cd、Fe、Mn、V等金属元素含量,通过模型计算各元素干湿沉降通量,分析大气颗粒物入海通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显示各元素的干沉降通量年均值分别为:Pb 34.344μg/(m2.d),Zn 89.273μg/(m2.d),Cu 0.821μg/(m2.d),Cd 1.577μg/(m2.d),Fe 3784.536μg/(m2.d),Mn 135.000μg/(m2.d),V729.432 mg/(m2.d);湿沉降通量年均值分别为:Pb 0.380 ng/(m2.d),Zn 0.854 ng/(m2.d),Cu 0.008 ng/(m2.d),Cd 0.018 ng/(m2.d),Fe 1.757 ng/(m2.d),Mn 0.070 ng/(m2.d),V0.243μg/(m2.d);金属元素的干沉降通量远远大于湿沉降通量,干沉降主导渤海近海大气物质的入海输入过程;各元素的干湿沉降通量有明显季节性变化,其中Pb、Cd、Fe、V沉降通量冬季最大,其中Cd、Fe沉降通量在夏季有所增加;Zn、Cu、Mn沉降通量则以秋季最大,这种季节-元素组合特征应在海域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变化研究中予以关注。
王赞红王保民崔鹏飞赵宙宋素青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金属元素入海通量
现代尘暴和非尘暴天气大气花粉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以北京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2001~2003年取得的尘暴和非尘暴天气大气花粉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类天气条件下大气花粉组合虽都以北京地区木本植物花粉为主,但尘暴天气样品中草本植物花粉数量有较多增加。根据尘暴活动和北京地区物候分析,推测这些草本植物花粉来自尘暴源区和路径区的表土沉积。基于上述认识,进一步对风成黄土古土壤层的花粉进行探讨,认为古土壤中草本植物花粉和木本植物花粉是同期沉积的,其木本植物花粉数量比较少可能是尘暴降尘导致草本植物花粉数增多所致。通过现代尘暴、非尘暴天气大气花粉特征的研究,对正确认识过去风成黄土和古土壤层中以草本植物花粉为主的孢粉组合特征提出了新的思路。
王赞红许清海
关键词:尘暴古土壤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